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吗?他为何不立朱棣?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在痛失皇太子朱标之后,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但是,朱允炆继位之后,仅仅当了4年皇帝,就被四叔朱棣夺走了江山。

区区一个藩王,从封地起兵,居然打败了皇帝,夺得皇位,这在大一统王朝里,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几千年来只有那这么一个案例。

朱棣的彪悍,和朱允炆的无能,可见一斑。

而根据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最爱的儿子,就是朱棣。朱标去世之后,朱元璋曾想过立朱棣为皇太子,但是碍于礼法,最终还是忍痛舍弃朱棣,立了朱允炆。

由于《明太祖实录》是朱棣命令大臣们编撰的,所以这些记载一直被很多人认为不够真实,是朱棣为了给自己添加夺位的合法性而刻意编造的。

但是我们也不禁要问,以朱元璋的善于识人,他难道看不出来朱允炆这个孙子不堪大任,而他的四儿子朱棣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吗?

他为什么还要立无能的朱允炆为皇太孙,而不立贤能的朱棣为皇太子呢?

历史上的皇帝,在太子早逝的情况下,通常是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为新太子。朱元璋直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符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呢?



01、朱元璋就算立新太子,也不太可能是朱棣

让我们来看看,朱标去世之后,假如朱元璋不立皇太孙,而是从自己的儿子里选一个新太子,朱棣有没有机会呢?

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其中前5个都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

当然,也有人对马皇后的生育情况持怀疑态度。一般比较常见的说法有:

其一,朱元璋的前5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的。

其二,朱元璋的前3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的,从朱棣开始,就不是马皇后生的了。

其三,只有太子朱标是马皇后生的,其余的全是妃子生的庶子。

其四,马皇后一个儿子都没生,甚至就连太子朱标的生母,都另有其人。

我们可以看到,这四种说法,不管哪一种是正确的,作为老四的朱棣,继承顺位都排在3个哥哥的后面。

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朱棣的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棡,都尚在人世。

朱元璋没有理由跳过秦王和晋王,直接立朱棣为皇太子。

要知道,明朝的藩王都是手握重兵的,朱元璋希望他们能够拱卫皇室。秦王和晋王作为年纪较大的藩王,更是实力雄厚。

如果朱元璋立朱棣为太子,秦王和晋王一定会不服,后果难以预料。



那么,朱元璋能不能立次子秦王朱樉为皇太子呢?

我的答案是,朱元璋立秦王为皇太子,虽然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合情合理合惯例。历史上大多痛失太子的皇帝,都是从自己的儿子里选出一个新太子。

为什么立秦王为皇太子,不符合嫡长子继承制,这点我们到后文再解释。

但是由于历代皇帝都是这么做的,先例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朱元璋在长子去世之后,立次子为皇太子,所有人都无话可说。

可是朱元璋却不愿意这么做。

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自己这个二儿子的德性了。

这就是一个混蛋,绝对负担不起江山的重任。

朱元璋对这个儿子嫌弃到什么程度呢?他在朱元璋之前去世,朱元璋非但没有痛哭自己再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还大骂他死有余辜,并给了他一个恶谥。

朱元璋绝对不会立这样的人为皇太子的。



我们来看看,秦王朱樉到底做了什么,以至于出了名护犊子的朱元璋,居然如此嫌弃他。

以下这些记录,都来自明实录、明史,以及收录朱元璋照书的《太祖皇帝钦录》。

洪武十一年,秦王到西安就藩。朱元璋特地叮嘱他:天下安定不久,百姓仍需休养生息。你到了封地之后,建好宫殿,就不要再劳民伤财了。

可是,秦王一到西安,就把朱元璋的叮嘱抛到脑后。他不仅大兴土木,还想把唐朝留下的九龙池里的亭子移到自己的宫殿里。

远在南京的朱元璋,听了他的所作所为之后,气得够呛,一连发了好几封诏书骂他。

秦王又强逼他封地的百姓收买金银,把很多人都逼得卖儿卖女。百姓们实在是受不了了,聚集在秦王府前,请秦王开恩,放他们一马。

秦王却下令对王府前的300多个百姓大打出手,把近百人抓进监狱,还当场打死一个老人。



秦王不仅对自己封地的人残忍。他出去打仗的时候,所到之处,皆不得安宁。

一次,秦王奉命去征讨土番。由于朱元璋想要以安抚的方式对待他们,所以秦王出征之前,朱元璋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能胡作非为。

可是,秦王在出征的路上,却一路下令,把怀了孕的妇人关到自己的府里,导致不少夫妻生离。

秦王出征西番的时候,又一路捉拿童男童女。他捉了150个七八岁的女孩,以及155个7~10岁的男孩。他还把这些男孩全部阉割,没等他们伤势痊愈,就强行把他们带回府里,导致不少人丢了性命。

可以说,秦王所到之处,怨声载道。

可是,秦王在造成不少人间惨剧的同时,却也没忘了和自己的妃子享乐。

秦王的正妃,是元朝大将王保保的妹妹,当年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命令秦王娶了她。

秦王当然不喜欢这个王妃, 他喜欢的是次妃邓氏。于是他把王妃囚禁在别宫,每天只让人给她送很差劲的食物。他则每天和邓氏一起折磨下人,尽情享乐,甚至为邓氏制作皇后的服饰,把他们的床改成皇帝所用的规格。

朱元璋知道之后,勃然大怒,赐死了邓氏,并命令秦王要善待王妃。

秦王非但不听,还把王妃正式囚禁起来。



秦王当然知道,自己干的这些事,都不是人事。

按照明朝的规定,王府的下人犯了错,要送去南京审问。可是秦王担心,这些人去了南京之后,会向朱元璋告状,揭发自己在西安的所作所为。

所以秦王府里的下人一旦犯了错,就会直接被秦王灭口。

可是,他做的荒唐事实在是太多了,终究是瞒不过朱元璋。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把秦王召到了南京审问,并命令皇太子朱标巡视西安,一来是为了考察西安适不适合做明朝的都城,二来是调查秦王在封地的荒唐事。

朱标回到南京之后为秦王求情,朱元璋才把他放回西安,然而,朱标却因为此行舟车劳顿,一病不起,于半年后去世。

不知心痛的朱元璋,是不是把朱标之死算到了秦王的账上。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必然不可能立秦王为皇太子。

而秦王又是朱元璋的儿子中,除了皇太子朱标之外,年纪最大、名分最正的。

朱元璋又护犊子,虽然一再下诏责骂秦王,却舍不得直接废了他。

所以,如果朱元璋不立秦王为皇太子,其他的儿子在名分上也不能服众。



02、朱元璋为什么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秦王朱樉过于荒唐,无恶不作,不仅让自己无缘储位,也绝了其他弟弟的储君之路。

那么,朱元璋只能从朱标的儿子里选继承人了。

而在朱标的儿子里,朱元璋又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朱允炆。他的母亲是朱标的第二任太子妃吕氏,同时他也是朱标活着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

一个是朱允熥。他的母亲是朱标的第一任太子妃常氏,是朱标的原配嫡子。

在这里我要澄清一个常见的误解。很多人以商纣王和他的哥哥微子启为例,说继室在扶正之前生的儿子是庶子,扶正之后生的儿子才是嫡子。

然而,这是商朝的案例,后世所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却是周礼。在周礼中,不要看出生时母亲身份这一套,只要母亲扶正了,她之前生的儿子,也是嫡子。

李治的嫡长子,是武则天当昭仪时生的李弘,而不是当皇后时生的李显,也说明了这一点。



原配之子和继室之子都是嫡子,那么谁的继承权在前?

在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立朱允炆,还是立朱允熥,只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朱元璋的选择,是立朱允炆。

这大约是因为,朱允熥的身后,是明朝的勋贵。他的外公是明朝开国功臣常遇春,舅爷是桀骜不驯的蓝玉。

而朱元璋,对这些勋贵颇为忌惮。

尤其是蓝玉实在是太过桀骜不逊,胡作非为,有时候连朱元璋的命令都敢无视。

如果朱标在世,或许还能驾驭得了蓝玉。朱标去世之后,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允熥,都很难压得住蓝玉。

朱元璋已经不打算留他了。

在这种情况下,和蓝玉关系过于接近的朱允熥,自然只能无缘皇位了。

毕竟,如果新君的母家都被问罪除掉了,那么新君何以服众呢?

所以,朱元璋的选择,只能是朱允炆。



03、为什么说朱元璋立皇太孙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

历史上的皇帝们,在太子先于自己去世的时候,通常是在自己的儿子里另选一个新太子,而不是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

例如,孙权心爱的太子孙登去世之后,孙权在孙登有儿子的情况下,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孙和为皇太子。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