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京市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顶层设计与评价特色

0
分享至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评价的视角,在梳理近年来北京市中考改革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论述了北京市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顶层设计逻辑,分析概括其系统性和多元化的评价特色,并对建立有效的中考改革保障机制提出建议。

一、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中考

2023年9月,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通常称为“中考方案”。该方案将初中毕业考试、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统一规范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实现“一考多用”。“中考”的范围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初中三年设定的所有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甚至部分学科如体育与健康的考试分数还包括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结果。所以不能把“中考”理解为仅仅是高中升学计入录取总分科目的考试。

(二)近年来中考改革的发展脉络

2018年以来,北京市一直在积极探索中考改革。

第一次是2018—2020年,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00分,必考科目体育满分40分;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三个科目参加考试,其中物理、生物(化学)须至少选择一门,所选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中考计分科目为7门(若选生物化学合卷算1门),原始成绩折算后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580分。

第二次是2021—2024年,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6门成绩必须计入,语文、数学和外语满分均为100分,道德与法治、物理满分为8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40分。另外,按照文理兼顾原则,在历史与地理或化学与生物中择优确定1门满分为80分,中考计分科目为8门,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

本轮为第三次中考改革。新一轮中考方案从2025年正式实施,即从2023年9月入学的八年级学生起适用此方案。该方案将学生所学科目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只有考试科目计入中考总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各100分,物理和道德与法治各80分,体育与健康逐步过渡到70分(2025年、2026年满分为50分,2027年、2028年满分为60分,2029年起满分为70分),中考计分科目为6门,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逐步过渡到530分。

(三)新一轮中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

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体系中,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考在基础教育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是连接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中考改革既可以牵引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阶段的改革,也可以为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发展奠定基础,并为高中教育乃至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动力和活力。

北京市新一轮中考改革设计的基本逻辑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等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中考改革为切入点,系统优化考试评价体系,通过减负与提质并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的。一方面,通过减少中招录取科目数量和总分,减少不必要的考试负担,进而努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通过考试内容的优化组合和考试方法的多元化推进牵引基础教育的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教学结果和学生发展结果的高质量。

二、新一轮中考改革的评价特色

北京市新一轮中考改革体现了系统性和多元化评价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评价功能上体现了育人为本与服务选才的统一

首先,中考改革坚持育人为本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即指挥棒作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即中考改革要突出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导向。对学生评价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和全面发展;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体现学生认知品质(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关键能力为核心)和非认知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评价内容的和谐统一。

其次,中考改革突出服务于选拔人才。充分发挥教育评价鉴定功能,用于选拔适合继续发展的人才。

(二)评价结构上体现了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的统一

坚持全面评价。一是实现学科评价全覆盖。2023年11月,为落实新一轮北京市中考改革方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研究制定了配套的《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规定“坚持全面考核,全开全学全考,引导学生扎实学好每门科目,为全面发展打牢基础”的原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二是评价促进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品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目增加实验操作测试,主要考虑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社会责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突出重点评价。一是实行分类测评。新一轮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科目特点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三类,是此次中考改革的创新和亮点。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用于升学和毕业。这些科目在上一轮中考改革就是计入中招录取总分的科目,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上述考查的4个科目没有采取上两轮的选科计入总分,避免了学生在更多学科的分分计较,给了各区更多的自主权以加大学科能力和跨学科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考查。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考核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二是提高重点科目的比重。例如,体育与健康考核分值由前两轮的40分提高到70分,在中招录取总分中的比重也由前两轮的6.90%和6.06%,提高到13.21%,体现了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的要求,对体美劳等素养发展的重视。

(三)评价内容上体现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

一方面,中考本身是一种结果评价,体现了对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作用,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流价值。

另一方面,过程性评价也是新中考方案中学科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为例,它包括过程性考核与现场考试两部分,总分值70分,计入中考总分。过程性考核对象为四、六、八年级学生,考核内容包括体质健康测试(30分)和体育与健康知识测试(10分)两部分。其中,体质健康测试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进行考核,考核时间为四、六、八年级第一学期,每次考核分值10分,共30分,体育与健康知识考核时间为八年级第二学期,共10分;现场考试(结果评价)在九年级第二学期举行。

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考试依据学生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测评(结果评价)确定成绩,由各区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物理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考试主要在平时随堂完成。物理、生物学要求全部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和随堂组织,化学科目在随堂测试的基础上,增加由学校组织的集中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操作来了解相关原理,激发学习兴趣。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完成质量来体现区分度。

(四)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新一轮中考改革在评价方式方法上体现在纸笔测验与非纸笔测评相结合,且后者比重明显增加。

闭卷纸笔测验依然是主要测评方式。语文和数学科目全部采用闭卷笔试,外语和物理科目则部分采用闭卷笔试。闭卷笔试会进一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加试题的情境性,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卷考试方法。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开卷笔试,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考核采用开卷机考方式进行。开卷考试是一种考试类型。考生可以自由查看资料、课本,但是不可以互相商量答案,也不能向别人借阅资料。与闭卷考试相比,开卷考试偏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有效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试题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灵活性,为考生回答问题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有利于考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展现自己的能力。开卷考试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能力)的结合。如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考核在八年级第二学期由各区按照全市统一要求通过机考以开卷方式组织实施,以进一步减轻考试负担和备考压力,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而不是背诵、熟记必要的体育与健康常识。

操作性测试。这部分属于学科基本技能测评,在外语听力和口语考试(分值40分)的基础上,增加实验操作考试(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和生物学实验,每学科满分10分,只有物理实验考试成绩计入中招考试入学总分),主要体现对学生完整的科学素养评价的重视。其中,物理(共21个实验,测量类必做实验9个,探究类必做实验12个)和化学(共8个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必做实验6个,探究类必做实验2个)科目的实验考试内容为课标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内容;生物学科目考试内容为课标建议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三个科目的随堂测试部分均按完成实验的数目计分,能够完成实验即可得分,成绩由学校记录,在学生九年级时汇总上报。

综合素质评价。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分值共计10分,这是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北京市中考改革中的首次应用,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意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约束,遵纪守法。计分方式为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中记录的学生在校期间受处分情况进行扣分,扣完后剩余的分数即综合素质评价得分。学生在校期间未受处分,综合素质评价得10分。学生在初中阶段被学校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者留校察看纪律处分的,应当在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中记录,予以扣分。

(五)评价结果呈现与组织实施的多元化

评价结果呈现是分数与等级并存。考试科目成绩以分数呈现,每门考试科目成绩达到满分的60%及以上为合格。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每门科目等级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每门科目成绩达到原始分满分的85%(含)以上为A等,原始分满分的85%以下至满分的70%(含)为B等,原始分满分的70%以下至满分的60%(含)为C等,原始分满分的60%以下为D等。考核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考试评价组织实施的多元化。其中,考试科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分区评卷;考试科目体育与健康按照《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方案》实施;考查科目历史、地理、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学(含实验操作)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负责命题并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将成绩报市教育考试主管机构;考核科目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由各区按照市级要求指导学校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将成绩报市教育考试主管机构。

三、建立有效的中考改革保障机制

北京市新一轮中考改革是一项系统性考试评价变革,实现改革目标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知行合一、攻坚克难,建立确保改革成功的保障机制。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中考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转变教育观念需要全党全社会特别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增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责任感,牢固树立与考试评价改革一致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教育质量观和人才成长观。

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中考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按照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开展考试和评价。

提升教师的评价素养。包括教研员在内的教师的评价素养是决定中考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它是以命题能力为重点的综合素养,由评价意识、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和评价技术等要素构成。因此需要提升所有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的评价素养,而不是仅仅提高命题人的命题能力。

优化高中招生录取机制。招生录取机制的优化是中考改革的重要保障。即在保证教育公平前提下,实现高中招生录取的多元化,进一步降低中考的利害程度;同时,为高中阶段学校优质多样化特色发展打下基础,实现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有效贯通衔接,为中考改革营造相对宽松和良好的环境。

(赵学勤 作者系北京教育督导评估院原院长、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4年第7期

作者:赵学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43379文章数 122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