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年3月2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公布了《2024年牙医注册(修订)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该草案旨在解决香港牙医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升牙医专业水平,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保障市民的牙齿健康和牙科护理服务。
《条例草案》提议引入新途径,增设非本地培训牙医,实习及评核期要求本地牙科毕业生和非本地培训牙医,同时更新牙科卫生员和牙科治疗师的规管架构。
当前,关于《条例草案》在各界引发了广泛讨论。同时,香港居民北上就医推动了广深地区牙科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香港与内地牙科产业的互动更为紧密,慢慢发展形成“大湾区牙科经济”或“大湾区牙科经济圈”。
以下:
01 香港牙科,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先看看《条例草案》的主要措施:
1.引入非本地培训牙医:《条例草案》将为非本地培训牙医提供有限度注册和特别注册的新途径,允许他们在香港的指定机构工作,并在满足一定条件后豁免部分考试,以正式注册。
2.实习及评核期:要求本地牙科毕业生和非本地培训牙医在正式注册前,须通过至少一年的实习或评核期,以加强其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临床经验。
3.牙科护理专业人员注册制度:更新牙科卫生员和牙科治疗师的规管架构,设立法定注册制度,将他们更名为「牙科护理专业人员」,以确立其专业地位并确保服务素质。
4.持续专业发展:《条例草案》将强制要求牙医和牙科护理专业人员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以维持其专业水平。
5.技术性修订:包括更新「从事牙科执业」的定义等,以使规管制度与时俱进。
从法律和医学伦理的角度来看,《条例草案》相关内容对牙医职业责任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它强调了牙医在执业过程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以及对患者权益的保护。这一点对于建立公众对当地牙医行业的信任至关重要。
2024年4月20日,在立法会《条例草案》委员会会议上,香港医务卫生局副局长李夏茵医生在开场发言中谈及:香港牙医的缺口在2020年推算到2030年和2035年,分别达到115名和102名,且预计到2040年才有望缓解。此外,由于约四分之三的牙医在私营执业,公营界的短缺情况更为严重。
数据显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仅有约0.37名牙医,远低于内地及其他先进经济体系。港政府已多次增加本地牙医培训学额,但人手短缺问题依旧严峻。
让人忧心的是:《条例草案》一方面在努力提高新入行牙医的门槛,促使牙医教育和培训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这似乎又加剧了香港牙医短缺的问题。这个变化不仅预示着香港行业标准的重新定义,而且可能深刻地影响当地牙医的执业环境、教育体系,以及病人的就医体验。
目前,行业专家对此草案的看法褒贬不一。一些专家认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升香港牙科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但也有专家指出:过于严格的规定可能会限制行业的灵活性,影响学生赴港学习及留港就业问题。
可以说,随着《条例草案》的提出,香港牙科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02 争议:执业标准、行业需要及不同声音
根据香港牙医注册条例,香港大学是唯一一家毕业生一旦获得牙科学士学位便有资格注册执业的大学,其牙科系也是全球最优秀的牙科院系之一。在2016年到2018年,其牙科课程在QS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榜首。然而在2020年,却跌至第四名,并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在第二和第三名之间摇摆。
自2012年起,香港牙医管理委员会(下称“牙管会”)每五年会对港大牙医学士课程进行一次评审。根据2014年的评审报告,牙管会指出港大牙医学院未能提供完整的学生临床技能培训记录,并在2019年再次表示对该课程只给予有条件保留认可。
2023年2月,牙管会再次向港政府反映,认为港大牙医学士课程的临床训练存在结构性问题,需要认真考虑是否继续认可该课程。
如果课程认可被取消,所有香港本地牙科毕业生都需要通过牙管会的许可试,才能正式注册成为牙医。政府对此提出要修订《牙医注册条例》,要求从明年开始,本地牙科毕业生除了完成六年制学士课程外,还需增加一年在公营机构的实习期,总共七年才能取得执业资格。
香港健康局表示,如果政府提出的要求学生参加一年实习的法案未能通过,香港唯一的本科牙科手术学位(Bachelor of Dental Surgery,BDS)可能会被监管机构从城市认可名单中移除。
在此前,牙管会曾多次对课程毕业生的临床经验严重不足表达了担忧。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教授表示,尽早落实实习安排符合公众利益,并且具有急切性。他呼吁议员和业界理解实习安排的重要性,并支持尽早实施。港政府对此承诺,会为港大牙医学士课程的所有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致力协助每位毕业生完成实习。
而立法者Chan Hoi-yan受访时则表示,一些学生告诉她,香港大学一直要求学生在牙科诊所实习以获得临床经验。牙科学生抱怨这些修正案对他们“不公平”,因为他们在首次入学时并未被告知,也未对此表示同意。她“不排除考虑对该安排提出修正案”,以“解决学生的担忧”。她说:“这些牙科学生是香港的人才,他们也可能被外国招聘。”“他们对香港的信心极为重要。我希望政府能够谨慎处理此事。”
港大牙医学院对此作出的回应表示,院方正致力于完善课程,并与政府、牙管员会以及其他相关方积极讨论实习框架,以确保为本地毕业生提供宝贵的学习经验,并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本科课程中获得的专业能力。
03 港人北上看牙
广深迎来“大湾区牙科经济”
香港牙医人手短缺问题已经长期存在。
根据香港牙管会数据,香港牙医与人口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加之高昂的治疗费用和长时间的预约等候,不少香港居民开始将目光投向内地。广州和深圳作为大湾区内的主要城市,医疗水平与国际接轨,牙科服务尤其受到香港居民的青睐。交通便利、语言文化相通,使得港人北上就医变得简单便捷。
港人看牙“反向消费”,已成很多人的明智之举。
援引希玛眼科数据,2023年公司年营收19.24亿港元,其中内地牙科业务营收增幅超过200%。希玛眼科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到中港两地对眼科及牙科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港深人流的正面影响。希玛眼科的内地牙科业务毛利率大幅上升至39.5%,牙科业务收入占集团营收比例提升12.78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希玛眼科透过深圳爱康健名下的牙科医院及12间牙科诊所(均位于深圳市)在中国内地提供牙科服务。随着港深两地恢复通关,该业务迎来非常强劲的复苏动力,深圳爱康健的收益由2022年的125.0百万港元跃升207.9%,至2023年的384.7百万港元。
往期回顾:(点此阅读)
希玛眼科营收19.24亿港元,内地牙科业务营收增幅超200%
香港居民北上就医带动了广深地区牙科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医疗机构的增加到医疗旅游服务的兴起,正逐渐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我们以深圳市为例:
据【好的牙DataLab】调研,截至2025年5月23日,深圳市存续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共有2778家。从2015年至2023年期间,深圳市新注册的口腔机构数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深圳牙科开业,赶上港人北上看牙的新风口。2020年、2023年深圳市的口腔机构净增长数迎来两个高峰期,与此同时,2023年关闭的口腔机构数再创新高。这也反映出深圳牙科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的“双旺”局面。
后言
现在,由于香港的牙科服务供不应求,香港居民开始向北寻找性价比更高的牙科服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香港与内地城市之间在牙科医疗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以广深等内地城市为代表的牙科机构,正通过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香港患者,进而带动了当地的牙科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牙科旅游、医疗器械和药品销售等。这不仅缓解了香港牙医服务的压力,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繁荣,成为推动大湾区内经济一体化和医疗资源共享的重要力量。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大湾区牙科经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