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道德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分享至

咱们继续解读周公天子书,法卷初节的第二段话。

【原文】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

此其以贱之本乎?非乎?

故,至誉无誉。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上所教兮,易而教后。

故,强梁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直译】

所以,高贵必然要以卑贱为根本,高大必以低下为基础。

高大比以低贱为基础



因此侯王自称自己是孤,寡,不毂。

这不就是以卑贱为本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至高的荣誉就是无誉。

这就是为什么,无所欲求,就能禄禄如玉,珞珞若石。

天下人所厌恶的,唯有孤,寡,不毂。而这也是王公所自称的。

孤寡不毂



物啊,或因为贬损而获益,或因为自益而受损。

这是上天的教义,转而教给后人。

所以,做强梁的人必不得正寝,我们应将此作为座右铭。

【解析】

这段话很长,但是周公想要传递的信息已经非常明确了,圣人或者说王侯,他们都是要利用这种自然的反作用力来成帮助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蛮力。

开篇就说贵是以贱为根本,高必须以低为基础,也就是说高低相成,长短相形。你想要天平偏向自己想要的一端,那就需要在另一端下力气。

王侯为了高贵,就先要低贱,自称自己孤、寡、不毂。孤就是幼年丧父母,孤儿,寡就是中年丧妻丧夫,不毂或者说不谷就是晚年无子。世人最怕这三样,但是王侯偏偏喜欢自称自己孤寡不谷。

这是为啥呢?其实这就是利用了一种大自然的力量: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总说自己不足的人,天就喜欢奉他好处。我们生活中总遇到有些人喜欢谦虚,他一谦虚,大家就会夸他。

有些美女天天说自己胖,大家就都夸她好瘦啊,天天说自己丑,大家就都夸她好看。其实她自己心里也觉得自己比你们在座各位都瘦,都好看,但是她就喜欢这么说,让大家反驳她夸她,心里还特别享受这个。这里就是利用了这种,谦受益的手段。

此其以贱之本乎?非乎?故,至誉无誉。

他这不就是以贱为本吗,所以说最高的赞誉就是无誉。有些懂传统文化的人,喜欢给自己的小孩子起一个贱名,什么狗剩啊,狗蛋啊,他们会说,起这种贱名好养活。确实有贱贱小名的孩子,童年都会得到护佑,能逢凶化吉。

反之有些家长给自己孩子取名非常大,动不动就要昊天,就要傲天,真的是给自己孩子找麻烦。当年王阳明就是取了一个大名字,王云,导致四五岁都说不出话,后来改名王守仁才开口说话的。你自己把夸的话说完了,别人就没法夸你了,就只剩下打压了。

吹牛炫耀



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你没有欲望,那你就是禄禄若玉,禄就是福禄,就是禄位,就是俸禄,高贵如玉。珞就是璎珞,是一种戴在脖子上的饰品,也是一种高贵的石头。高贵如珞石。

无欲则刚,说起来其实都很简单的道理,你敢于自称孤寡不毂,那这无欲也能成就你高贵的身份地位。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毂。而王公以自名也。

天下人都厌恶的东西,不过就是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但这却是王公自名,这是什么道理呢?马上就解释了。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损之而益,益之而损。这里面蕴含着很深的道理,且听我慢慢道来。

教员有一篇雄文,矛盾论。里面阐释了矛盾的关系,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矛盾都是同时出现的,没有高就没有低,没有长就没有短,两者就好像跷跷板的两端,互相依存,对立而统一。这也是矛盾论的三大基本观点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三大基本观点,咱们在前面也讲过了,这篇内容暂不涉及。不得不说,教员是很懂传统文化的,才总结出这么精髓的观点来。

因为矛盾的跷跷板特性,就好像秋千一样,你想往前,其实最好的手段不是向前发力,而是向后,然后让大自然,也就是道,用天地的力量,把你拉向前方。

自然是有一个平衡点的,当你偏离时,自然就会产生力把你拉到这个平衡点上,与其对抗这股力量,不如利用这股力量,作为势,来推进自己的目标。

有人会想,干嘛要这样呢?费劲地去造势,还不如自己动手。这就是人,过于自信的表现。势力是可以不断积蓄的,荡秋千时,你用力往前蹬,重力会把你拉回来,你走不远。但是你往后蹬,借着向前的势力再向前荡一下,就能越荡越高。

跷跷板



这也是玩跷跷板的时候,你想压下去把对方翘起来,不会玩的人都是往后使劲,往下使劲,想着用自己的力量,把板子压下去。但是聪明的人,都是相反,他们会往上跳起来,先把自己翘起来,然后一屁股坐下去,让大自然的重力辅助自己砸下去,甚至能翘起比自己重很多的人。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