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劝诫:求以得,有罪以免予!求道即得,哪怕有罪也能免?

分享至

道德经的前三卷道经,德经,理经都讲完了,咱们从今天开始下半部,即政经,法经,术经。一晃已经更新了21章了,这么看咱们这个专栏怕是要40章哈,后面涨价是必然了。

来,咱们讲政经初节的内容吧。

政这个字,就是正文,也就是以文正天下,政就是教化的一种手段,也是天子的核心手段。这部周公天子书,在上半部讲道得理之后,终于开始讲贴合实际操作的政法术了。咱们来看看,到底该如何施政吧。

【正文】

道呵,万物之柱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正行可以贺人。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

虽有拱之璧以先而驷马,不若善而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予!

故为天下贵。

道是万物的支柱根基,浩瀚多变是世相背后都是道



【译文】

道啊,是万物的支柱,是善人的宝贝,也是不善人用来保全自己的倚仗。

美好的言语可以换来尊崇,正直的行动可以让众人奉行。

人身上固然有不善的地方,做什么才能将其抛弃呢?

所以,要立天子,设置三公。

虽然立天子三公时有拱奉璧在驷马在后的庄重仪式,都不如好好坐下来而将此道推行。

古人为什么会如此重视道呢?

不就是说:求道可以得,哪怕有罪也能免除?

所以道是天下最贵的。

最宝贵的是道!



【解析】

这段话是讲政的根基,也就是道。哪怕天子三公设立,哪怕有和氏璧,哪怕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是不如“坐进此道”。有了道才能得,才能免罪啊。

咱们从头开始看,道是万物的支柱,其实一切相都是依道而演化产生的,就好像一个电子游戏的场景都是背后的电子程序产生的一样。

是善人的宝贝,善人就是得道的人,得道的人,可以把道当做自己的法宝,出奇制胜无往不利。咱们的影视作品常常会描述一些得道高人,施行一些法术,达到神奇的效果,道家高人确实都有一些不可思议的本事,就类似于改代码的bug,可以理解为游戏里那些开挂的。懂道术就是懂卡bug,开挂的方法。

卡bug的黑客,开挂的玩家



有人会怀疑,这个宇宙难道真的是游戏吗?难道这个宇宙就不能是真实的吗?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测,认为咱们的宇宙是真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或许随着科技的进步,概率会继续降低。如果宇宙是模拟的,那就必定有背后的代码,那谁能破解,谁就能先脱离出去。

不善人之所保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游戏规则的设定,本质是为了保护普通玩家的。就好像法律一样,道的核心就是维持这个游戏世界不崩溃,给破坏游戏的人以惩罚,给遵守游戏规则的人以奖励。但是,哪怕是奖励也不必当真,因为每一局游戏开始金币都会清零的,我说过,比起金币提升灵魂的段位才是确保下次排位能遇到好队友的根本。

这个游戏的核心,是教人向善,或者说通关的目标就是成道。那游戏的设置是什么呢?要如何才能教化玩家们呢?立天子,设三公,天子就是那个开局喊“敌军还有三十秒到达现场,全军出击”的,三公就是鼓励你,喊三杀四杀超神的那个。

游戏五杀的提醒



虽然他们喊话时都很有仪式感,能让你觉得很爽,好像自己坐上驷马的马车,好像赐给你玉璧一样。但是这些都不如你好好磨炼自己的技能,不如坐进此道。

坐进此道这个词很多道德经版本都给不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读,怎么就坐进此道了呢?坐是什么?坐就是打坐。其实儒道释三家,最重视功夫,就是静坐。儒家的曾国藩王阳明,佛道的各门各派,说白了就是这一种功夫罢了。打坐才能入道,进入道的方式,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法门了。

坐进此道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予!

这句话是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子,这个答案很难理解。

首先就是,求以得,道是求就能得的吗?很多人不理解到底要如何才能得道,自然而然就能得?积累功德就能得?仁爱众生就能得?大部分人都是带着一种误解的,都不愿意正面和道接触,总想着通过其他的德仁义理来变相获得道,似乎这样才能对得起道的高高在上的身份一样。

但是: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就是说,道并非人所以为的那样,通过一些远离普通人的奇异行为奇装异服才能获取。

道士打扮的外国人



很多人眼中,求道的人,就要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长长的胡子,拿着八卦镜,背着桃木剑,穿着黄色袍,带着太极帽,才算是真的。这都是误解,都是着相了,真正的道很简单,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真正修道的人,你是看不出来的,就拿我来说,你走到路上,我和你擦肩而过,哪怕我和你一起生活十年八年,你也不知道我修,现在家人朋友同事都不知道我修。因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啊。真人从不着相,你吃啥喝啥,干了啥,都是相界的事情,你有啥好执着的,哪怕生死也不值得执着。

所以道是怎么来的?是求来的,但是记住,莫向外求。因为,道在你心里呢。要明白,心外无物,没有什么东西是心外的,道当然也符合这个规定,遇事只能反求诸己,因为外面什么都没有啊。

心外无物,外面什么都没有



但是求道之心要坚决,要立志,甚至于立命,道心越坚实越好,飘飘忽忽的,可是可否的,那还是别修了,回家睡觉吧。

后面这个有罪可以免予,就更厉害了。这就类似于判决:免予处罚!有罪都给你赦免了。有人会问:道还有这个好处呢吗?这不类似于那种求上帝宽恕的自我安慰了吗?但其实不是的,道家的东西都是有依据的。

说起这个,就要谈到所谓因果了。很多人听过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搞明白因果的本意是什么,因果是如何作用的,学因果到底有什么价值。

今天我顺便把这里面的道理讲透,这是涉及到太乙金华的内容了,不懂的可以回看太乙金华精解专栏,能加深理解。

首先讲什么是因。所谓因,就是种子,是每个人识田中固有存在的妄念执着。其实这些妄念执着是过去所未化解的,也就是生生世世轮回攒下来的没解开的心结。不要说你心里没有结,真的没有结,你也不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你早就飞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