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就是居众人之所恶,却能为“百浴王”?因为:反者,道之动!

分享至

上一篇讲了为何上善若水的有德者,居则善地。

因为德者,能改变环境,他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善地。这就好像刘禹锡,他虽然居于陋室,但是惟吾德馨,这陋室也就蓬荜生辉,自然就变成豪宅了。

凡夫是为物所转,而圣人是能转物,就是能让外界随着他而改变。

今天咱们接着解读,《周公天子书》德经中节的下半段。原文如下: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成为百浴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的王者,是因为其善,因为其下,因此能成为百川之王。所以,圣人想在上领导民众,必然要用其谦卑的言辞居于民之下。想要在前带领百姓,必然要把自己的所有都放在百姓之后。只有这样才能在百姓身前但百姓不会产生被害的感觉,在百姓之上但是百姓不会产生被压迫的感觉,天下人愿意推崇而不讨厌圣人,难道不就是因为圣人不争吗?因为不争所以天下莫能与之争啊。

水之善,在不争



想要成就王者大业,就需要善下。就好像想领导百姓,就要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要得到尊重爱戴,就需要言辞谦恭卑下。受偏爱的,都是善于示弱的,那些虚张声势的,往往都是被打击的。这是什么道理?这就是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前面道经已经讲得明白了,在这里就是应用。

这段是周公教天子如何才能做好天子,所以这里出现了很多次民,可见这部书根本不是给民看的。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首长,故大制无割。

译文:知道雄强,但愿意守雌柔,成为天下的溪汇。成为天下的溪汇,德就不会离开。德不离开,就复归于婴儿的状态。

知道清白,但愿意守卑辱,成为天下的川谷。成为天下的川谷,德才会充足,复归于纯朴的状态。

知道纯白,但愿意守墨黑,成为天下的表率式范。成为天下的式范,德才不会有差错。德没有差错,就复归于无极的状态。

朴是纯粹充盈的,散去了纯朴就化为了器物。圣人运用朴成为了首长,所以说大制作无分割分别。

璞玉



这里的白黑雄雌对比,本质上还是“上善若水,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的延续。一方面是有能力争取到高位,但是却甘居人下;一方面是虽居于下,但却能为天下上。道的本质,就是反之动,弱之用,真阴在阳中,真阳在阴中。

这里难理解的是朴和无割。朴就是璞,就是未经过切割加工的玉,就是本。玉不琢不成器,雕琢切割,是好事还是坏事?老子给了我们另一种思考。或许,不成器,而复归于朴,才是成圣之路。人喜欢器,机器,武器,人希望把物加工成器,甚至希望把别人加工成自己的器。而返璞归真,复归于朴,这就是逆着人的欲望来的啊。

但是,我们也要思考,社会的磨炼到底给了我们什么?职场上,我们被打磨成老板喜欢的样子,打造成对方利益体系的一颗螺丝钉,失去了本,没有了原来的样子。或许会得到工资的上涨,但是本性本心呢,会更光明吗?这到底是被剥削了,还是你成长了?或者说,这算是进步吗?

职场



那有人说,我身处这种环境,我能怎么办?我想进步,也想保持本心,难道有这么一条路吗?有的!老子给了我们路。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