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污水排放仍在继续,为何关注度越来越低?背后原因令人无奈

分享至

2023年8月,日本政府做出了一件令全世界大跌眼镜的事,其将从福岛核电站事故中产生的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到海洋中。

当时日本政府表示,这些核废水在经过严格的处理后,排放到海洋中将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

即便如此,当时日本的行为,还是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和激烈反响,尤其是亚太地区国家,表现得更是激愤,其中包括我国与韩国。

只因我国与韩国都是日本邻国,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势必将成为日本排放核污水第一波受影响的国家。

为此,当时我国第一时间宣布了停止进口日本海产品,韩国更是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事件似乎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曾经引发全球关注的这一议题,如今却鲜少被提及。这不禁让人思考:

为何我们对这一可能影响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事件会如此迅速地失去了关注?难道我们已经忘记了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和潜在后果吗?

究其根本,日本核污水事件关注度降低的核心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人们对核污染的认识不足

当提及核污染时,公众往往只对其严重性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却鲜少了解其真实的危害性。

甚至有些人错误地认为,核辐射只会给身体带来短暂的影响,不会造成长期的伤害。

其实,核辐射的威胁远非人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如果正视的看待核污染,核污染不仅仅是辐射问题,它还包括了放射性物质对土壤、水源、空气的长期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乃至遗传后代的深远影响。



1、核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是长期且难以逆转的。

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甚至变成不毛之地。

这些物质还会通过雨水冲刷等途径进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放射性物质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扩散,污染大气层,对人类居住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2、核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细胞结构,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除了影响人体的基因突变、免疫系统受损和致癌风险外,核污染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更为严重的是,核污染对遗传后代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

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可能会通过遗传方式传递给后代,导致后代出现各种遗传性疾病。这种影响是跨代的,可能会延续数代甚至更久。



二、有些国家为日本站台

此外政治因素也在左右着舆论。

在原先热度最高的亚太地区,我国依旧持反对立场,但此前闹得最厉害的韩国,突然之间却改变了立场。

尤其是韩国政府换届后,新任总统尹锡悦走上了“亲日”路线。有了这样一位总统,韩国政府在处理相关事务时的立场和做法也自然会与以往有所不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