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川之战:吐蕃如何成功欺瞒唐朝15年?导致10万唐军被吐蕃团灭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唐朝与吐蕃,至少于唐高宗即位初期(公元659年以前),双方信使往返,吐蕃甚至成为向慕华风诸国之一。

1、唐朝如何为吐蕃所蒙蔽?

当时唐人对吐蕃形象的刻画,属于力争上游且文明初开的国度,尚无负面的描绘。

但对于吐蕃实际的内部结构,与吐蕃国家的意志与野心,却全然懵懂无知。

《资治通鉴》记载吐蕃上层社会分类时云:“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此条记载的资料来源,很可能出自唐蕃初次接触时,唐人对吐蕃的观察所得。



吐蕃人冠有“论”头衔者,皆属赞普宗室,故称“王族”;冠有“尚”头衔者,皆属做官的人,故称“宦族”。

然而在吐蕃所遗留下来的文献,发现冠有“论”头衔者,绝非属赞普宗室,而为吐蕃王室征召各地方贵族至朝廷任官者;冠有“尚”头衔者,是为与王室通婚的四氏族:没卢氏、琛氏、那曩氏及蔡邦氏之成员,受王室征召在朝为官者。

由此可见,当时的唐朝对吐蕃社会与官场情况,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清不楚的状态下,完全遭受吐蕃所蒙蔽。

事实上,吐蕃与唐蕃关系另有盘算。

吐蕃君臣早已制定国家发展计划,其中,北向掌控青海高原,再进一步由青海高原推向中亚以及李唐所掌控的外围地区新疆,直至唐境如河西走廊及鄯、河、洮等地,试图吞并宜于居住的空间,抢夺资源,以建立庞大的帝国霸业。

为避免李唐知道吐蕃的扩张意图,遂采取了两面手法:

表面上,以慕华急先锋的姿态,令李唐失去戒心,而暗地里却仍积极经略青海。

2、吐蕃的“瞒天过海”之计

吐蕃于高宗显庆元年(656)挥军攻打白兰,《册府元龟》载云:

(高宗)显庆元年(656)十二月,吐蕃大将禄东赞率兵十二万击白兰氐,苦战三日,吐蕃初败后胜,杀白兰千余人,屯军境上以侵掠之。

吐蕃于攻克白兰后,接着便积极干预吐谷浑,吐蕃大论禄东赞,于显庆四年(659)开始,至乾封元年(666)几乎连续7年,均身在吐谷浑境内。

但另一方面,吐蕃却仍大作表面工作,分别于永徽五年(654)、显庆二年(657)遣使赴唐致赠礼物。

甚至于显庆三年(658),吐蕃赞普还遣使向唐请婚。这些都是吐蕃为掩饰其积极经略吐谷浑的障眼法,以避免李唐的干预。

吐蕃终于显庆五年(660)图穷匕见,大论禄东赞,以吐谷浑与唐亲善的借口,遣其子论钦陵率兵攻吐谷浑,开始明目张胆地侵伐吐谷浑。



《旧唐书·吐蕃传》对此事的记载:

(吐蕃)后与吐谷浑不和,龙朔、麟德中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依违,未为与套。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遣使告急。

吐谷浑受到攻击后,向唐求援。吐蕃也遣使赴唐声讨吐谷浑的不是,有意让吐蕃侵略吐谷浑的举措,变成蕃、浑二国间的纷争。

然而,高宗与满朝文武,竟堕入吐蕃的圈套,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未能及时阻止吐蕃的野心。

吐蕃遂于龙朔三年(663)击灭吐谷浑,并加以并吞。吐蕃兼并吐谷浑后,仍试图掩饰,接连于龙朔三年(663)遣使者仲琮入唐,表陈吐谷浑之罪,且请和亲。

复于麟德二年(665)遣使入唐,请与吐谷浑修好。

凡此,均属吐蕃为延迟李唐军事行动的措施,以便吐蕃于兼并青海高原后,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巩固战果及更为稳固的控制。

3、大非川之战的历史叙述

吐谷浑亡国后,对唐朝的冲击陆续出现,其中冲击最大者,莫过于咸亨元年(670)吐蕃陷西域十八州、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等地,迫使李唐放弃龟兹、于阗、焉耆、疏勒等四镇。



李唐此举等同于放弃新疆,使得李唐西北边陲几近崩溃,整个形势对李唐极为不利,逼得李唐不得不出兵,力图为吐谷浑复国,并恢复青海高原的旧秩序,以解除危机。

然而,李唐既贻误了时机,事已不可为。

唐高宗于犹豫迁延许久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出兵,于咸亨元年(670)四月,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右卫将军郭待封为副,率众十余万以讨伐吐蕃。

《资治通鉴》记载,薛仁贵于该年八月率军前往青海作战的过程:

郭待封先与薛仁贵并列,及征吐蕃,耻居其下,仁贵所言,待封多违之。军至大非川,将趣乌海,仁贵曰:“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宜留二万人,为,栅于大非岭上,辎重悉置栅内,吾属率轻锐,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仁贵率所部前行,击吐蕃于河口,大破之,斩获甚众,进屯乌海以俟待封。待封不用仁贵策,将辎重徐进。未至乌海,遇吐蕃二十余万,待封军大败,还走,悉弃辎重。仁贵退屯大非川,吐蕃相论钦陵将兵四十余万就击之,唐兵大败,死伤略尽?仁贵、待封与阿史那道真并脱身免?并钦陵约和而还。

《资治通鉴》所载,基本上已说明李唐兵败大非川的过程。

但在许多细节上,仍有为唐廷的决策与薛仁贵兵败脱罪之嫌,以及掩饰了某些重要的环节。

4、大非川之战前的双方战略得失

此一影响唐蕃关系重大的大非川之役,似应在《资治通鉴》所载的基础上,再予以深究。

先就当时李唐对外的战略布局而言,唐高宗于永徽六年(655)至总章元年(668)的14年时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方平高丽。

唐高宗对于东北连年用兵,削弱国力一事曾表懊悔云:“往者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

另一方面,李唐同时于西域从事军事行动,高宗永徽二年(651)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永徽六年(655)至显庆元年(656)再征贺鲁。



隔年(657)复征贺鲁,而于显庆三年(658)灭西突厥。

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于此时举事,挑战李唐之背后,均与吐蕃主使挑动有关。

例如《资治通鉴》于高宗龙朔二年(662)十二月记载:

…至疏勒南,弓月部复引吐蕃之众来,欲与唐兵战;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以军资赂吐蕃,约和而还…继往绝寻卒十姓无主,有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其余众附于吐蕃。

这说明了吐蕃至少于公元662年以前,已于西突厥站稳脚步,成为西突厥部众所能依附的另一靠山,而能与李唐分道扬镳的资本。

吐蕃于此时突入西突厥,也正是李唐于东北地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时。

以此观之,不得不佩服当时吐蕃算计之精准,吐蕃看清了整个局势,迫使李唐陷入东北与西北两面作战的困境,无暇顾及西陲青海地区局势的变化。

吐蕃利用此时机,出兵殄灭已立国三百余年的吐谷浑。

其次,吐蕃于高宗龙朔三年(663)灭吐谷浑的同时,还派遣使者仲踪入唐廷,“表陈吐谷浑之罪,且请和亲”。

吐蕃此举系向李唐解释攻破吐谷浑的原由,结果唐高宗的回应仅是派遣使者赴蕃,“降玺书责让之”。

如此软弱无力的反应,而且竟然没有立即发兵救援吐谷浑,因为吐蕃于新破吐谷浑之时,仍处不稳定状态,正是李唐发兵干预的时机。

李唐竟然按兵不动,如此愈发让吐蕃肆无忌惮。

吐蕃复于麟德二年(665)遣使入见,请复与吐谷浑和亲,并请求于赤水地畜牧。



此举如同放烟幕弹一般,迷惑李唐。

李唐迟至总章二年(669)为移置吐谷浑部落于凉州南山,恐吐蕃侵暴一事,召开廷议,谋发兵先击吐蕃。

结果群臣纷言,议久不决,竟未移置。

这意味着吐蕃自公元663年攻破吐谷浑以后,李唐竟然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挽救青海地区陷于吐蕃之手的危机,长达6年,造成吐蕃完全控制青海地区的后果。

换言之,吐蕃成功地延迟了李唐出师青海的时间,使得吐蕃得以从容巩固战果,并牢牢地控制青海地区,就等李唐出兵,以便迎头痛击。如此一来,薛仁贵奉命征讨盘踞青海的吐蕃,在时机上已属不宜。

5、战术上的失算

在战术的拟定与执行上,《资治通鉴》的记载认为郭待封未能执行薛仁贵之作战计划,而招致败绩。

实际上,若郭待封依薛仁贵之令于大非岭设栅置辎重,并留二万人防卫辎重,除薛仁贵轻骑前锋外,余均编为预备部队由郭待封随后缓进之战术,则仍触犯了军事上的忌讳。

因为部队新入陌生战区,切忌部队分散,以致首尾难以兼顾,且易为敌方各个击破。

这是薛仁贵无奈的一种战术选择,因为唐军开进青海已八月,所谓“胡天八月即飞雪",过了八月,青海地区即将进入冰天雪地。



在时间上对远征的唐军不利,薛仁贵只能采速战速决战术,在草原上主动捕捉吐蕃的主力部队,意图以快速攻击后,预备部队再跟进,清扫战场。

奈何吐蕃早已窥知唐军的作战策略,先吃掉郭待封后进的预备部队,再包围薛仁贵的主力部队,进行歼灭战。

也就是说,不论薛仁贵的作战计划如何高明,在不对的时机(吐谷浑已亡国7年),在不对的时间(八月),在高寒的陌生环境之中,对一支远征军而言,未战已败矣!

勿怪乎,薛仁贵于事后曾叹曰:

“今年岁在庚午,军行逆岁,邓艾所以死于蜀,吾知所以败也。”

此语透露出一位沙场老将,将兵败归咎于流年,直道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深沉无奈。

6、大非川之战的影响

大非川之役是继松州之役(公元638年)32年以后,唐蕃首次正式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结果是唐军全军覆没。

对唐蕃关系的发展影响重大:

其一,吐谷浑确定亡国,青海高原全境也为吐蕃纳入版图。从此,唐蕃双方直接结界,成为邻国。

自此,吐蕃从各方肆行既定的扩张行动,成为李唐最大的边患,李唐君臣对吐蕃的观感,开始有了转变。由具和亲关系的外臣,变成侵略边境,并抢夺李唐域外属地的麻烦制造者。

其二,吐蕃因此战役以全胜收场,歼灭唐军十余万。

此役等于戳破了李唐为第一等强国的神话,唐军并未如想象中的强大,在青海大非川一役,所谓“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的征东、征北大英雄薛仁贵,竟一败涂地,震骇李唐满朝文武。连带地使得吐蕃军威震撼李唐,也助长吐蕃藐视李唐,不复以上国视之。

其三,此战役的结果,等于向世人昭告吐蕃正式列入亚洲诸强之一,雄霸李唐西裔,成为亚洲不可忽视的强权。



其四,此战役以后的唐蕃关系,形成一种类似“斗而不破”的关系。

尽管唐蕃持续于青海地区与李唐边界地区军事冲突,但双方仍互派使节,保持往返互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