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女硕士借5只华南虎,放养在非洲草原,19年过去它们回家了吗

分享至

前言

在南非一处广茂的谷地之中,生活着一群特殊的物种。这里是一个人为与野生相互夹杂,而产生的一个野外老虎群落。

山谷中,遍布隐秘的摄像头,前来参观旅游的游客,可以在饲养员的带领下,准确地找到正在进食或者休息的老虎。

饲养员会告诉游客,哪一只老虎叫什么名字,哪一块领地是它的。

而这群特殊的老虎,都是来自于万里之外的中国。



它们身形健硕,身上的条纹鲜艳,圆圆的虎目注视着你的时候,甚至你都可以看到它眼中的野性。

它们是独属于中国的华南虎,在世界上又被称作“中国虎”。和熊猫一样,都是能代表着中国的生物,数量稀少,品种特殊,是中国的国宝之一。

即便是在中国国内的动物园,也很少能看到这样成规模的虎群。

那它们又怎么会在南非这里出现?我国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要将自己国家的国宝送到国外来?这些华南虎的归国之日,又在何时?

离家的华南虎

所谓虎啸山林,老虎是一山之主,在众人心中也是仅次于龙的威猛生物。

华南虎,作为中国特有的虎亚种,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及其广泛,其种群最昌盛时,在中国南部的山林之中,轻易便可以寻到它的踪迹。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书画当中,有很多关于老虎的描绘,都是华南虎。

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里,武松在景阳冈打死的老虎,就是活跃于山林的华南虎。黑旋风李逵与之对决的老虎,也是华南虎。

由此可见,华南虎的数量之多,在当时的国人看来,深山老林之中是必有猛虎的。

华南虎,的确曾几乎遍布中国各个林地,数量也最多。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人们对于老虎这一浑身都是宝的物种捕杀和对其生活林地的破坏,也在逐年增加,华南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华南虎数量变得逐年稀少,甚至濒临灭绝。



等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发展逐渐稳定之后,人们才发现似乎已经很少能见到野生华南虎的踪迹了。

1959年,是中国专家最后一次见到,并且捕获到野生华南虎的时候。

当时,专家们从贵州毕节的深山里,抓获了一只成年的雌性华南虎,和一年前在贵州清镇捕获的一只雄性华南虎,进行了交配,以促进其种族的延续。

2000到2001年间,国家林业局对全国野生华南虎及其栖息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却没有发现一只野生虎的身影。

在这次调查后,国外一些学者认为野生华南虎已经灭绝。

华南虎,也被国家认证为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上了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的名单,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的十大物种之一。

如今,野生华南虎存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很多专家都认为,华南虎已于野外灭绝。

那么,如此珍稀的物种,为什么还要送到国外去呢?这其实还是为了种族延续。



由于历史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在动物培育和和繁育方面的技术并不是特别先进,对于很多动物的研究和了解,也是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在保护和培育华南虎上,国内专业的动物保护机构,遇到了两大难题。

第一点,就是华南虎幼崽的成活率,很难得到保证。

我国有意识地帮助华南虎种群延续,始于1955年。那一年,专家们遍寻山野,在四川的野外捕捉到了一只雌性的华南虎。

这只华南虎,被取名为“猛子”,作为第一只被捕获的野生华南虎,它的谱系号为“1”。

然而可惜的是,“猛子”并没有参与到华南虎的繁育当中。

虽然被捕获的时候,它的年纪还处于适合繁育的年龄段,但自那以后,国家一直没有寻找到另一只雄性的野生华南虎,能与其配对。



所以,一直等到“猛子”被圈养,超过了最佳生育年龄之后,国家才在1958年贵州清镇,捕获到了一只野生的雄性华南虎。

好不容易繁育的问题有了突破口,但紧接着专家就发现,华南虎很难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生存。

有记录在案的266只幼体,在出生30天内死亡的就有117只,死亡率高达44%。

即便是成体,也会因饲养中各式各样的问题,最终导致其成活率下降。成年的个体中,死亡率在4-12岁时为4%-5%,超过13岁的死亡率增大。

第二点,是饲养的华南虎,失去了老虎的威武和霸气。

由于华南虎饲养和繁育,都是十分艰辛的,国内的工作人员在对待华南虎时,总是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照顾。

但这样就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一群被精心照顾和饲养长大的老虎,还是老虎吗?



它们从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甚至不会主动攻击被当做食物的小鹿、刨子、野兔等野生生物。

甚至部分华南虎,还出现了易受惊吓的情况。一只膘肥体壮的老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躲在饲养员的身后。

这与其说是一只老虎,倒不如说更像是一只披着老虎皮的绵羊。

这样的华南虎,是根本不可能走出动物园,也不可能回归到野外的。

要知道,人工饲养繁育这些濒危物种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它们可以回归到大自然中,从而弥补生态链位置的缺失,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下去。

正当国内因为华南虎野生化的事情,而头疼不已的时候,一个海外留学多年的中国女硕士,带着她精心准备的解决方案,出现在了中国动物保护协会的视野里。

国内的专家,在此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位名叫全莉的女硕士的相关信息。因为这个女硕士,根本就不是动物研究和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士。



多年前,全莉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便来到了美国知名的沃顿商学院留学,拿到了工商管理的硕士学位后,投身于意大利时装界,并在美国当地嫁给了富豪博锐。

她最常出现和活跃的圈层,是美国中上阶级的商业圈。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似乎和动物保护完全不搭边的中国姑娘,其实一直都关注国内动物保护方面的消息。

尤其是她在1998年的一次非洲之旅当中,亲眼目睹人工驯化后的野豹,在野外因为无法融入野外捕猎的生活。

最终饥饿致死的悲惨案例之后,她就将注意力转到有关于动物野生化的事件中。

所以当全莉来到中国动物保护协会,申请华南虎野生化驯养资格的时候,她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全莉本人,自1999年开始,就回到了国内。

她亲自去了中国当时驯养华南虎的各个动物园,还去了华南虎生存的中南部山林做实地考察,深刻了解华南虎在中国的驯化现状和野生化的困境。



2000年10月份,全莉在英国伦敦成立了“拯救中国虎”国际联合会。

她广泛征求各地相关专业人士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华南虎野生化计划,并且开始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寻找适合用来作为实验基地的地区。

全莉的首选,自然是华南虎土生土长的故乡。

因此她到中国动物保护协会,除了申请华南虎野生化驯养的资格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寻找到一块适合华南虎生存的地区,用来当做实验基地。

全莉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现实却让她的计划,屡遭挫折。

虽然华南虎原始的生存环境是山地林,但作为野生驯化的实验基地,山林显然不是最优选择。

毕竟山高林密,湿气大,野生动物也多,不适合人类和器材长期存在。

在寻找了两年后,全莉最终妥协,选择在南非建造基地。



她用丈夫博锐的资金和自募集来的各界善款。

以400万美元的价格在南非收购了17家牧场,共计350平方千米的土地,并起名为“老虎谷”,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专业人士作为工作人员。

这也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华南虎野生化训练基地。

因为全莉的诚意和充足准备,我国也当即慷慨运送了2只老虎,并在后续5年间陆陆续续一共借出了5只老虎,用于野生驯化的实验。

不过,国内的很多专家,对这一个项目还是保持观望态度,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个是因为训练基地的环境问题;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动物野生驯化,是一个漫长且繁琐的一个过程。

事实证明,专家的怀疑并非全无道理。

在度过了最初最艰难的十年之后,驯化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老虎谷”也的确出现了运营方面的问题。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