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60分考进北大,随后退学读技校的周浩,如今怎么样了?

分享至

2011年,青海一个名叫周浩的男生以660分的成绩考入北大,他优异的成绩在当年的省排名中占据第五的位置。

周浩进入北大学习了一段时间,不久后就申请了休学,转而去读北京的一所技工学校,这在周浩的家人以及老师同学们看来,都十分地不解。

他们认为周浩不懂得珍惜机会,认为他做这样的选择根本就是“傻”,但是周浩却根本不在意旁人的眼光。



好多人拼命学习想要挤进顶尖学府,但都始终没有机会,可是周浩已经是一个“北大人”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北大,这又是为何?

“别人家的孩子”

周浩,1990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周浩的父母知书达理,面对周浩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父母感到十分欣喜,他们对这个儿子更是宠爱有加,但这样的宠爱并非溺爱。

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周浩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优异,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还会主动学习。正因如此,周浩也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周浩很聪明,学起新知识也能迅速吸收,他从小就对机械一类的东西很感兴趣,随着慢慢长大,周浩对机械的兴趣也愈发浓烈。

高中时期,由于受到物理等学科的影响,周浩对机械简直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课余之外,周浩还会自己动手拆卸或者组装一些机械部件,这让他感到很快乐,也很满足。

有时候遇见一些不懂的问题,周浩还会抓住各种机会去请教老师,总是一股子不解决问题不罢休的冲劲儿,而每当遇到周浩问问题,老师们也都会耐心地给予他指导。



2008年,周浩和万千学子一同走入高考考场,考场上周浩从容不迫地答题。高考结束以后,周浩再一次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总分660,在当年青海省理科生分数排名中,周浩牢牢占据着第5名的位置,达到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

其实在那个时候,周浩并不愿意进入北大学习,他渴望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于从小喜欢机械一类的缘故,周浩心中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路应该怎么走似乎一直很清晰。

对于父母的要求,周浩几乎从来没有对他们表达过一个“不”字,这一次父母不同意他读北航,而是希望他能够进入北京大学,以后可以当一个老师。



对此,周浩感到无奈,但是他也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选择一意孤行。在父母的建议下,周浩将北大作为了第一志愿填报,之后顺利被录取。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调剂到了生命科学学院,周浩对此一点也不感兴趣,因此这也为他之后的离开埋下了伏笔。

为了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周浩只能暂时收起对这一专业的不满,同时也暂时收起自己对机械操作的喜爱,带着行李,来到了北大校园。

他认为自己能力并不算差,只要好好钻研,就算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也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这一专业。

事与愿违

尽管如此优秀,但考进北大的周浩也和其他众多普通大学的学子一样,深感迷茫,因为进入北大并非他心中所愿,学习的专业也并非他所热衷。但他必须遵照父母的意思去钻研学习,这无疑是令人感到痛苦的。



他也渐渐地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傻,面对毫无兴趣的专业,周浩根本提不起任何激情和兴趣。于是他一边学着令自己感到痛苦的专业,同时也在一边寻找着专业之外的可能性。

有人给他建议,可以去工科类专业旁听课程,一开始周浩还感到欣喜。渐渐地他发现,由于自己并不是工科专业的学生,很多时候只能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无法进行实操训练,这让周浩感到痛苦。

为了能不再这般痛苦,周浩决定不如就转个专业继续学习,但是在大学里面,转专业哪是件容易的事情呢?



转专业行不通,周浩只好再想别的办法。有一天,他突然下定决心,自己要休学,到社会上寻找自己热爱的那份事业。

就这样,周浩坚定地向学校提交了休学申请,很快也获得了学校批准。休学以后,周浩到社会上找工作,然而这个社会对任何人都很公平,即便他是北大的学生,但对于这个社会而言,他终究是个新人。

好的工作并不好找,周浩走出学校才明白这一点,之后他去到一家工厂当起了流水线工人,和自己想象的找到热爱的工作也有很大出入。



原本周浩从学校休学只是想要调整一下自己的学习状态,试图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但是当休学一年后,周浩重新回到学校,他发现自己不应该继续读这个专业,因为这并不能给他带来快乐,也让他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

于是周浩的心中就冒出了转学的念头,而这次转学并不是转入清华,而是转入一所技工学校。在世俗的眼中,周浩这是放低了自己的水平,原本一个一流本科,却非要转入一个技工学校,这让大多数人都难以理解,其中也包括周浩的父母。

当周浩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如实告诉了父母之后,父母感到尤为震惊,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儿子最是了解,既然这样也没能拦住儿子心中的想法,那就让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