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赫鲁晓夫非法枪毙贝利亚,毛主席听得直皱眉,预言他的结局不会好

0
分享至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病逝世。这位一代巨人的逝世,立刻就在苏联内部惊起了满池春水。蓄势待发的赫鲁晓夫随即开始了他的一系列活动。

仅用了10天,赫鲁晓夫就以政党分开为理由,逼得马林科夫辞去了他的苏共中央一把手职务,自己取而代之了。

3个月后,中央突然接到了莫斯科的通知,时任苏联国家安全部(克格勃)负责人的贝利亚已被处决。

中央在感到震惊之余,派出高岗和师哲前往莫斯科了解具体情况。

高岗等人到达莫斯科后,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对各兄弟党通报了此事的过程:

赫鲁晓夫是以召开会议的名义将贝利亚召到克里姆林宫的。贝利亚进入会议室后,发现大家都已经入座,他刚坐下,就有人对他说:“我们正在讨论你的问题。”

贝利亚笑着问道:“讨论我的什么问题?”



赫鲁晓夫严肃地回答道:“你是英国特务。”

贝利亚以为大家在和他开玩笑,赫鲁晓夫严厉地喊道:“我们正在讨论你的问题,这不是什么开玩笑!”

贝利亚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弄得茫然无措,此时赫鲁晓夫按响门铃,叫来警卫人员说:“拉出去枪毙!”四五个警卫人员随即动手,把贝利亚押到地下室执行了枪毙。

赫鲁晓夫介绍完过程后,补充解释道:“在事先,布尔加宁已经把克里姆林宫里的内务部部队岗哨,全部换成了陆军的人,所以配合得很好,期间没有发生过任何抵抗。”

这是苏联向我党第一次通报的“贝利亚事件”的过程,后来苏联对此事又有至少五六种说法,但人们都相信,这第一次的通报是最接近真实的。

听完苏方的通报后,高岗和师哲随即回国,并把此事向毛主席做了详细的汇报。



据师哲晚年回忆,毛主席听了汇报后直皱眉,他对赫鲁晓夫的这种做法非常不满意。他认为,贝利亚毕竟是苏共主席团成员、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就算他犯了错误,也应该召开中央全会,名正言顺地由全会做出正式决议,怎么可以这么草率?

一年后,也就是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第一次访华,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国庆节。

这时斯大林已经逝世一年半了,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观察也进行了一年半,对于他的激进莽撞的行事风格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这次访华期间,毛主席不止一次提醒赫鲁晓夫:“做事要谨慎,说话要有分寸,要有内外、亲疏、远近之分,不要被敌人抓住把柄,钻了空子。”

赫鲁晓夫1894年出生于俄罗斯的一个矿工家庭,从小由于生活所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程度比较低,言谈举止上常常表现出粗鲁野蛮、情绪化、冲动易怒的特点。毛主席对赫鲁晓夫的建议,就是针对他的这一点。



谁知赫鲁晓夫听了不以为言,回答道:“敌人想抓我们的把柄,钻我们的空子,我们也有嘴巴,也会反咬他几口。”

这次见面结束后,毛主席和师哲谈到赫鲁晓夫时,师哲直言不讳地对主席说:“赫鲁晓夫是个混蛋。”

毛主席听了师哲的评价不置可否,没有反驳也没有肯定,而是意味深长地说:“他们安定下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好办了。”

后来毛主席又说:“赫鲁晓夫这个人有胆量,也能捅娄子,我看他多灾多难,将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毛主席的预言在1956年得到了应验,这年2月,赫鲁晓夫突然做了著名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美国人从波兰人手中搞到了赫鲁晓夫报告的复制本,并将全文公布于世。



此事立刻就在世界各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东欧各国,波兰和匈牙利的局势迅速失控,史称“波匈事件”。

焦头烂额的赫鲁晓夫一度怀疑薄板要走到美国方面去,他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10月23日,少奇同志率领代表团来到了莫斯科。

每次中国代表到莫斯科,苏联方面都是要高规格接待的,但这次却不一样,我们的代表团下飞机后,发现机场只有赫鲁晓夫一个人。他和少奇同志上车后,立刻就关上了隔音玻璃板,一个劲的讲情况。到了别墅后,赫鲁晓夫顾不上让客人盥洗休息,继续拉着少奇同志谈话,服务员再三催促,赫鲁晓夫才同意请客人进餐。

总而言而,赫鲁晓夫的意图是:希望中国同志能在这次事件中支持他,帮助他化解这次危机。

在听了赫鲁晓夫的全部发言后,刘少奇和邓小平表态说:我们支持你们。这让赫鲁晓夫如释重负,喜形于色。



在第二天的苏共主席团会议上,少奇同志代表中央转达了我党对波兰事件的意见,表示了对苏联的支持,同时也对事态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请苏联的同志考虑:苏联在斯大林时期,是不是犯过大国沙文主义、大民族主义的错误,导致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关系。你们在报纸上批评日共,批评波兰,引起了兄弟党的强烈反感,给我们的共同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害处和恶果。

他建议苏联日后应该谦虚谨慎一些,让兄弟党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要老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超人一等,要坚持互相学习,各取所长,把平等互利、互相合作的精神贯彻到实践中去。

在少奇同志发言的过程中,时任莫斯科市委书记的福尔采娃听不下去了,想退席离开,但被赫鲁晓夫严厉的目光制止。在斯大林的时代,他们那里听过这样的批评啊。



从这件事我们也能看出,掌管苏联这个国家,乃至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是很有难度的。他或许有很远大的想法,却没有完成理想的雄才大略。

到赫鲁晓夫执政晚期,他在苏联已经失去了声誉和威望,勃列日涅夫轻而易举就将他赶下了台。而在赫鲁晓夫被迫休息之后,苏联国内也没有一个社会团体希望他再度归来。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江湖
文史江湖
发现历史江湖中的迷局
677文章数 409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