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懂人性真相,别人的夸赞,有可能是陷阱

分享至

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我们继续讲解《曾国藩心学实战》,看曾国藩如何靠心学思想,让自己取得成功。

前面我们提到,曾国藩在衡阳练兵期间,两次违背咸丰皇帝的命令后,觉得自己终于能安心练兵了。没想到,咸丰皇帝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他再次给曾国藩出了一道难题。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十月底,咸丰皇帝第三次命令曾国藩带兵出征,增援安徽,让他与安徽巡抚江中源合兵一处,收复安徽失地。

咸丰皇帝的上一道命令,是十月初下达的,一个月时间不到,他竟然又要曾国藩出兵,说明两种情况:



一是曾国藩太重要了,大清王朝需要他,咸丰皇帝需要他,如果没有他,大清的江山就完了。

二是前线太残酷,咸丰皇帝已经无计可施,面对太平军,他已经无兵可派,因此,将目光盯在曾国藩的湘军身上。

咸丰皇帝为了让曾国藩能心甘情愿出兵,特意在圣旨中说道:

该侍郎忠诚素著,兼有胆识,朕所素知,谅必能统筹全局,不负委任也。

可以看出,这是咸丰皇帝对曾国藩的夸赞,认为他忠诚、有胆识、能统筹全局。在官场上,很多人面对领导的夸奖,得到领导的认可后,心里都会格外舒畅,觉得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因此,甘愿为领导肝脑涂地卖力,为他所用。

不懂人性真相,别人的夸赞,有可能是陷阱,尤其是获得领导夸赞时,要格外留意,极有可能是领导设置的圈套,等你闯入。

前面我们也提到,此时的曾国藩,兵还未练好,洋炮也未安装好,如果他出兵,后果不堪设想。

夸赞别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私欲,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善于心学的曾国藩,自然不能直接指责咸丰皇帝自私,他必须妥善处理,才不至于闯入咸丰皇帝设置的陷阱中。

曾国藩是如何应对的呢?请接着往下看: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