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被软禁33年的孙立人病逝,临终前留下一句遗言

分享至

前言:

1990年11月19日,被称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孙立人病逝,但他在弥留之际曾对家人表示:不葬大陆,棺不入土。



这位老将在抗日的时候立下过大功,可自1955年起,却被蒋介石软禁了33年,直到1988年才恢复自由身。

那像孙立人这样的名将,蒋介石为何要软禁他呢?他临终前又为什么会说出“不葬大陆,棺不入土”的话呢?

功勋显赫,惹来忌惮

1900年的一个冬日,安徽省庐江县的孙熙泽满心欢喜地看着襁褓中的次子,这个孩子在家族中的辈分是人字辈,孙熙泽给他取名为“立人”。

此时的孙熙泽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孩子将来会度过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家庭条件优渥的孙立人,自幼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加之自身勤奋,1914年,孙立人以安徽状元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

在清华大学深造的日子里,孙立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他酷爱篮球,在球场上动作迅猛、反应灵敏,在同学中有着“飞将军”的绰号,凭借着高超的球技,他进入了校篮球队。

随着球技一天比一天精湛、孙立人“飞将军”的名号也渐渐传开了。校领导也注意到了他,让他代表中国,参加第三届的远东运动会。

赛场上,孙立人带领着队员们一路高歌猛进,在决赛中击败了日本队,有惊无险地拿下了冠军。这也是近代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国际性的运动会上夺冠。

1924年,孙立人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进入了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深造。

毕业后,他没有像自己的同窗那样,回国做一名专家学者。而是做出了一个让其他人惊讶的决定:投笔从戎!

当时清政府腐朽无能,于是孙立人决心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理论,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在这样强烈的动机之下,他考入了弗吉尼亚军校。



他发奋学习,最终在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1928年,孙立人回国,凭借着自身过硬的才能和勤恳的工作,短短数年时间,就担任了税警总团第四团团长的职务。

1937年,日寇进犯上海,淞沪战役打响,税警总团被调往前线,孙立人率领部队驻守苏州河南岸,与日寇血战了整整14个昼夜,七次打退企图渡河的日军。



孙立人本可以凭着自己军官的身份稳坐指挥所内,可他选择了和战士一起战斗。战斗中,一枚迫击炮在他身边爆炸,身中13枚弹片,孙立人昏迷了过去。

如此严重的伤势,其他人对他的伤势已经不抱希望了,可不知是命不该绝,还是长期锻炼的体魄起了作用,孙立人最终痊愈了。

也正是因为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的表现,淞沪会战后,孙立人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

1942年,中国赴缅远征军成立,税警总团改编为新38师,列入远征军战斗序列。

由孙立人任师长,带领新38师浩浩荡荡地开赴缅甸战场,孙立人也迎来了属于他的高光时刻。

时间来到1942年4月17日,新38师指挥室的电话响了,中国远征军代总司令,命令孙立人火速前往仁安羌援救,被包围的英缅军七千余人。

孙立人部队抵达仁安羌前线后,与被包围的友军合力打破了日军的包围圈。

仁安羌大捷,使七千余名英缅军,以及五百余名欧美传教士、侨民得以逃出日寇的魔爪。

仁安羌一役,使得中国远征军进入了国际视野。

这一战的大功臣孙立人也扬了名,事后被英国授予了“英帝国司令”勋章,被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授予“丰功”勋章。



如果说仁安羌战役,是让孙立人获得了英美当局好感的话,那么密支那战役,则是让他们彻底喜欢上了,这个带点书生气的东方将领。

密支那是缅北重镇,当地重要的水陆两栖交通枢纽。

收复密支那,打通对华交通线,是远征军入缅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1943年10月底,孙立人动起来了,他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在他的指挥下新38师展开奇袭,火速拿下胡康河谷并击溃了日军。

然而这块骨头没有这么好啃,面对日寇的反扑,孙立人组建了敢死队并亲自督战,在长时间的惨烈拉锯战后,日寇一败涂地。

在密支那战役后,孙立人因其迅猛、顽强的作战风格,在国际上获得了不少的赞誉,甚至有人称他为“东方的隆美尔”。

然而盛名也会带来危机。



众所周知,蒋介石的心性多疑,国民党的高官,要么是出自黄埔军校的学生,要么是他浙江的老乡,其他人他都信不过。

而孙立人是个例外,没有在黄埔待过,更不是老乡,如今却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这让蒋介石如鲠在喉,可如今蒋介石还需要英美的援助,也只好强忍着不发作。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台湾。国军在解放战争下的表现,让美国对蒋介石腹诽不已,觉得那些军事援助都打了水漂。

他们决定换一个合作对象,与英美亲近的孙立人成为了最佳人选。



1950年3月,孙立人上任台湾陆军总司令。

第二年,孙立人又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

蒋介石又何尝不知道美国人的想法,可奈何他的拳头没有美国大,对此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可事情却在几年后发生了变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