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夫妻假戏成真,妻子牺牲后丈夫不再娶,7年后“亡妻”找上门

分享至

前言

“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地区迅速陷落,成为了日本人的管控区域。

为了在敌统区更好地组织人民群众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同时也为了能让八路军更有效地完成敌后游击战斗,党中央决定在天津建立一个秘密电台。

从1938年8月下旬开始,每当夜幕降临,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带着浓浓的倦意进入梦乡的时候,一连串极为微弱的“嘀嗒”声,就会天津英租界62号顶楼的一间屋子里传出。



这“嘀嘀嗒嗒”声音的背后,所隐藏的是一个又一个绝密情报。

也正是这一封封由红色信号所带来的情报,才能让那些依旧奋战在沦陷区的共产党员以及群众,看到胜利的曙光。

而62号居民楼,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还要从一对青年夫妇的故事说起...

电讯天才,临危受命

1938年8月,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仅3个月的王士光,迎来了他入党以来的第一个任务——前往天津组建秘密电台。

而安排他执行这次绝密任务的,则是他在清华大学念书时期结识的朋友——姚依林。

此时的姚依林,已经是我党在河北的省委宣传部部长,他之所以会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王士光,正因为王士光那精湛的电讯技术。

王士光此人,从小就对无线电设备,有着一种痴迷。



王治昌

他的家境非常优越,父亲王治昌早年曾留学日本,甚至还曾以中国公使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身份不低。

也正因如此,小时候的王士光经常动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一些无线电器材,自己尝试着组装无线电台。

高中毕业后,王士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相比于面对枯燥乏味的数学方程式,他更加享受学习无线电时所体会到的满足与快乐。

所以此后,他又转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专业的无线电课程。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姚依林、郑天翔等共产党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天津等城市相继沦陷。

此时名义上还是清华在校生的王士光,并未随学校一起南迁,他选择了留下,与数万同胞们一起与侵略者抗争到底。



姚依林

当时,苏联有一家电台会专门播放一些抗日广播,为了能够收听到这条广播,王士光在家里利用手头的设备,自己组装了一台简易的电台。

此后,他便利用这个相对简陋的无线电设备,将收听到的抗日广播转译成中文,在当地进行抗日宣传。

1938年5月,王士光在姚依林等人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姚依林突然接到要在天津建立秘密电台的指示。

此时,姚依林立刻想起,自己的好友王士光曾在家中,独立造出过一台无线电设备,于是他立刻将王士光作为合适人选,推荐给了上级领导。

此次在天津设立秘密电台,不仅要避开日伪特务的耳目,同时也要避开国民党特务的监视。

所以关于王士光的一切个人信息,组织上都要全部详细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他伪装起来。



考虑到一个单身男子长时间在外租房,容易引起他人的怀疑,所以组织上还是给他配了个“媳妇”。

而这个充当王士光“媳妇”的人,正是那时年仅17岁的王新。

那么,这个不满18岁的小姑娘,又是什么来头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