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些人可以穿“龙袍”?这些穿“龙袍”的人权力地位有多高?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所穿的衣服,蟒袍通常是王公贵族所穿的衣服。而龙和蟒刺绣出来非常相像,很多人区分龙和蟒的区别就是看爪子,四爪为蟒,五爪为龙。

实际上这种区分是一种误区,如果按照四爪为蟒,五爪为龙来区分龙袍和蟒袍,那么清朝会有不少人都穿着“龙袍”。其实在清朝有不少人是可以穿五爪“龙袍”的,但是即便是五爪,实际上也是蟒袍,下面就来说说清朝怎么区分龙袍和蟒袍,以及清朝哪些人可以穿五爪“龙袍”,这些人的权力地位又有多高。



蟒袍也有五爪,蟒袍和龙袍的区别就在于看穿在谁的身上

清朝的宗室爵位中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外姓功臣中公爵、侯爵、伯爵,这些爵位都属于高级爵位,都是超品级的爵位,以这些人能穿到五爪“龙袍”的概率比较大。

其实清朝对蟒袍的规格要求是非常宽松,基本体制内的官员都可以穿蟒袍,但只限于吉服。清朝的官服分为吉服和朝服,按照清朝的规定,体制内的超品级贵族、一品至九品官以及未入流的小吏都可以穿蟒袍吉服,只是衣服上蟒形图案的数量和蟒爪数量不同。

按照《大清会典》记载:亲王、郡王这两个爵位级别的人吉服上是绣五爪九蟒;贝勒以下爵位至文武官员三品官级以及郡君额驸、宗室爵位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一等侍卫这些级别的人吉服上绣四爪九蟒;文武官员四品至六品官级以及县君额驸、宗室爵位奉恩将军、二等侍卫到蓝翎侍卫这些级别的人吉服上绣四爪八蟒;文武官员七品到九品官级以及没有品级的小吏这些人的吉服上绣四爪五蟒。

所以从这些记载就能看出来,在清朝亲王和郡王是可以穿五爪“龙袍”的,他们不仅吉服上是五爪“龙袍”,他们的朝服上绣的蟒纹也是五爪,按照四爪为蟒,五爪为龙的民间说法,因此清朝的亲王和郡王都属于穿“龙袍”的人。

因此民间总说的四爪为蟒,五爪为龙实际是误区,王公贵族也是有资格可以穿五爪“龙袍”的,当然,只不过五爪的穿在皇帝身上叫龙袍,穿在王公贵族身上那就是蟒袍。

就像下图是收藏于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中的清朝乾隆时期蒙古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人物画像。



达瓦齐是蒙古准噶尔汗国的末代大汗,乾隆二十年(1755年)时,乾隆派兵攻灭了准噶尔汗国,达瓦齐被清军俘虏,并在午门被清军献俘给了乾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时,乾隆以儿子颙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大婚为由,赦免了达瓦齐将其释放出来,并册封他为蒙古准噶尔亲王。

上面的这幅画像就是达瓦齐被册封为准噶尔亲王之后,由在清朝的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所绘画,从画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达瓦齐身上的朝服补子上的龙形动物是五爪,因此达瓦齐身着的就是标准的清朝亲王朝服,可见清朝的亲王和郡王衣着上的蟒纹都是五爪。

但这些亲王和郡王即便身穿五爪的龙形图案衣服也不算是龙袍,只有穿在皇帝身上的才是龙袍,穿在他们身上还叫蟒袍,只不过他们衣服上的蟒比一般贵族和官员多了一爪而已,这是为了严格区分身份等级,以彰显亲王和郡王属于是仅次于皇帝最尊贵的封爵。



而且根据《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和郡王不仅穿“龙袍”,连衣服上的龙纹数量都与皇帝相同都是九条,而实际上仔细看就会发现,龙和蟒的外形是几乎没有区分的,只有细看有爪数的区分。

其实龙和蟒外形几乎是一样,四爪肯定是蟒,但五爪的穿在亲王和郡王身上也是蟒,那么如何区分龙袍和蟒袍呢?

其实根据清朝的礼仪制度,皇帝的衣服必须是明黄色,太子的衣服则是金黄色,当然了,清朝自康熙之后废掉了太子胤礽,此后历代皇帝都采用秘密立储的方法,所以清朝的太子服饰基本自康熙之后就绝版了。



而清朝的亲王和郡王穿着的服饰只能是蓝色或者石青色,所以区分是龙袍还是蟒袍办法就简单了,明黄色上五爪龙形动物就是龙袍,蓝色或者石青色上五爪龙形动物那就是蟒袍了。

亲王和郡王以下的人都是穿着四爪蟒袍,即便是功臣勋贵也不例外,看下图康熙时期的权臣一等公鳌拜的画像就能看出来。



鳌拜是清初的开国功臣,历仕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四朝,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功被封为一等公爵。就算是像鳌拜这样的开国功臣,也只能穿着四爪蟒袍。

当然,除了亲王和郡王可以直接穿五爪“龙袍”之外,如果得到皇帝奖励和赏赐,一些亲王和郡王之下的王公贵族和功臣勋贵也能获得穿五爪“龙袍”的待遇,但是这种情况很少,皇帝一般只会允许极少数立下大功的功臣可以穿五爪“龙袍”,皇帝的这个赏赐是允许吉服和朝服都可以绣上五爪龙形的。

比如下面的画像是乾隆嫡妻富察皇后之弟傅恒画像,由于傅恒在乾隆时期率军攻灭了准噶尔汗国,上面说到的达瓦齐就是被他俘虏的,他还平定了第一次大小金川叛乱,还指挥了清朝与缅甸之战,可谓是战功赫赫,出将入相,乾隆加封他为一等忠勇公,并把他的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功臣画像之首。



从紫光阁悬挂的傅恒画像中能看到他的朝服上的龙形图案为五爪,这就是乾隆特意给他的赏赐,命他可以穿戴五爪龙形补服。因此五爪的龙形补服除了亲王和郡王可以穿之外,还有就是皇帝会特许一些皇室宗亲和功臣勋贵穿戴。

因此严格的来说清朝的龙和蟒外形是几乎没有太大区别,虽然有爪数区别,但也并不像民间所言四爪为蟒,五爪为龙那样绝对,五爪也有蟒,只不过就看这身衣服是穿在谁的身上了,穿在皇帝身上就是龙,穿在其他人身上那就是蟒。

所以正常情况下清朝能穿着五爪“龙袍”的人只有亲王和郡王。那么亲王和郡王在清朝的权力又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



清朝的王爷身份地位很高,但通常情况下权力并不大

虽然清朝的亲王和郡王可以穿“龙袍”,这只代表着他们的地位很尊贵很崇高,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权力也很大。

清朝在顺治在位初期,曾由顺治的叔叔摄政王多尔衮摄政,由于多尔衮操控幼年的顺治,这让顺治对多尔衮很是不满意,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就对多尔衮进行了政治清算。

所以清朝的皇帝自顺治之后,都对近亲王爷们比较提防。清朝的王爷们通常都得在朝廷里当差,但是绝大多数的王爷们都是负责替皇帝办理一些繁杂琐碎且细小的事务,大多数王爷都是管一些闲事,手里没有太大的权力。

只有极少数像雍正皇帝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那样能获得皇帝喜爱和信任被委以重任,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王爷都是负责一些闲差,即便有像胤祥这样被委以重任的王爷,也都是随时可能成为皇帝猜忌的对象。



比如雍正的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在胤祥英年早逝后,雍正比较信任十六弟庄亲王胤禄和十七弟果亲王胤礼,雍正临终时特意委任胤禄和胤礼为顾命大臣,让他们辅佐继位的青年乾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