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校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0
分享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王金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创”“两结合”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重任,必须精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铸魂育人同向而行,引导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铸魂特质的活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岁月,由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共同努力滋养而成的文化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积淀着宝贵而独特的中华民族智慧,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源头活水。高校要在理念和方式上进行创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厚思想精髓和深层精神力量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田,以夯实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底蕴,推动文化传承与文化育人深度耦合,最终实现大学生“成人”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能为高校思政育人工程提供价值支撑。高校思政育人的重要旨归在于赓续理想信念、塑造君子人格、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育人目标上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向性。铸魂是根本与前提,育人是目的和归宿,优秀传统文化铸魂和育人一体同构,都是围绕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核心任务,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高校要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中,通过创建多维一体的思政育人格局,多维度、全方位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引领的主渠道中充分彰显育人效能,从而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使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需要注入青春力量“邦之兴,由得人。人才蔚,国运兴”。“立德树人”的蕴意是要引领大学生涵养高尚的思想品德,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青年大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船沉的生力军,“立德树人”的内涵中蕴藏着青年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青年大学生要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联系“第二个结合”,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蓄内生力量,自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高校应在“第二个结合”这一原创性历史论断的指引下,以审美、欣赏、创新之教育方式,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生成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自觉肩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构建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高校要从内容、空间、对象、队伍等角度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大课堂。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和思政课,开设古典诗词楹联赏析、方言与地方文化、中华戏曲赏析、传统服饰美学研究、书法欣赏等传统文化选修性课程,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通过搭建“课堂-校园-社会”协同育人平台,拓宽课程育人的空间,通过邀请知名专家进校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开展多元多样、独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由情感认可到知识认知,再到主动践行、研究和创作,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打造一批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工作中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这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文化底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注重引进并培育一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沃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要将“两创”结合。中华文明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具有守正创新的进取精神。高校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传承方式进行创造创新,达到薪火相传和创造性弘扬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思想内涵方面,要注重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为支撑,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多学科跨领域综合为重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形成一批有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科研成果和品牌,激活文化传承的“源头活水”。在传承方式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形式,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空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典籍里的故事、历史里的服装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活泼有趣的形式呈现在青年大学生眼前,激发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审签:郑少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资讯
人民资讯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380329文章数 539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