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绘就美丽新区新画卷,澎湃绿色发展新动能

0
分享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西海岸新区获批成立十年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全区上下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美丽新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高起点谋划生态顶层设计。新区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建立健全工委、管委主要负责同志任双主任的作战指挥体系,创新设置大气污染治理、水和海洋污染治理、“无废城市”建设3个专项工作小组,将“管发展就要管环保、管生产就要管环保、管行业就要管环保”的要求落到实处。新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山东省生态文明强区,青岛开发区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获评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高水平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新区建立和实施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湾林田长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一系列制度,释放新区条例和省市支持措施等政策叠加效应,用好用实省级环评审批权限、4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等市级以上改革试点。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以区、镇街之间纵向补偿和镇街横向补偿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属地环境质量实施奖优罚劣,累计分别发放空气、水生态补偿资金1000余万元、300余万元。

高标准推进生态系统保护。新区加强国土空间环境分区管控,落实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全面优化。着力打造海洋生态文明新高地,持续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深入实施“湾长制”,加强岸线、岛屿等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近岸海域水质连续三年保持优良,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高水平编制海岸带及海岛保护利用规划,加强海域及海岛精细化管理,区人大出台保护连三岛片区的决定。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新区揭牌,新区成为我国首个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的地方政府。

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新区不断创新优化执法方式,建设全区生态环境智慧执法指挥中心,入选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生态环境创新工程》;实施“环保管家”订单式、指令式靶向服务,相关工作入选省级试点。环境监测能力实现全维度提升,高标准规划建设实验室、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布设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站、微站,水质监测浮标站、自动站和微型站,深化环境质量预报预警,联网企业数量、监测数据与国家平台联网率均居于前列。全区626家排污单位申领核发排污许可证,实现动态“全覆盖”,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这十年,全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提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生动展现。新区紧盯抑尘、控车、压煤、减排等关键因素,构建现代化大气环境监测监控体系,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5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80.1%。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编制综合整治方案,新区10处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四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连续四年保持达标。强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持续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基础性调查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这十年,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持续转化,不断释放绿色低碳发展动能。全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建成全省首个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已吸纳51个项目、总投资1000多亿元,举办中欧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会议、中欧可持续发展青岛论坛,发放全省首笔碳中和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截至2023年末,绿色贷款余额达396.6亿元,其中气候投融资贷款88.5亿元。

这十年,新区生态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在更高层次、更大舞台展现新区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态之美。新区作为首个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地区,顺利承办第二十三届中日韩环境教育研讨会、生态环境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新区就“中国城市减污降碳经验”作主题经验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新区故事走向国际舞台。

蹲点点位:灵山岛保护区

“碳”路未来,为绿水青山“定价”

初夏的灵山岛,满目葱翠,绿意盎然。作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前不久,灵山岛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出炉:经测算,2022年灵山岛的GEP(生态产品总值)为59474.45万元人民币,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路径,为山东乃至全国海洋海岛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新样板。

如此高的生态产品价值,从何而来?近年来,灵山岛积极推广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全覆盖、家庭清洁能源取暖改造等项目,通过开展文明宣讲、建立“碳积分”“碳普惠”激励机制、评选“低碳达人”等,引导居民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海岛逐渐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实现了自主负碳。

据介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通过政策创新、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将良好生态优势转变成为经济发展优势,让生态产品提供者、生态环境保护者获得经济收益,保证优质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作为生态资源权益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算结果将用于开展产权交易,为创新发展特色生态产业、拓展延伸生态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积累资金、探索经营开发路径模式。”灵山岛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锋介绍。

下一步,灵山岛保护区将持续加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整治修复力度,推动渔业现代化绿色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海岛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海洋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让灵山岛山更青水更绿。同时,积极对接各大银行及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开发生态产品价值绿色金融产品,推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应用,全力推动GEP向GDP转变,实现保生态和促增收“双赢”,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灵山岛力量。

西海岸新区于2022年8月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积极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流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制定《气候投融资项目认定规范(试行)》,出台《新区金融机构支持气候投融资项目的具体措施(试行)》,通过气候投融资“政金企”对接会等方式,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沟通渠道,推动金融产品创新。目前,已有51个项目纳入《青岛西海岸新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并对外公布,涵盖风电、光伏、氢能、绿色建筑等行业,总投资达1000多亿元。

蹲点点位: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

智慧监管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走进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水、大气、固体废物等各系统数据实时抓取、一体呈现,全区生态环境状况一目了然。与此同时,屏幕一侧的监测报警汇总情况也在实时更新,自动上报不同点位的烟尘、二氧化硫、非甲烷总烃等指标异常情况,提示工作人员尽快核实操作。

西海岸新区面积大、海岸线长,各类生态保护区分布广,同时也是全市工业企业最集中的区域,生态环境监管面临重大挑战。

“我们聚焦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创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监管指挥平台,形成‘数据收集-智能分析-精准溯源-问题推送-定点执法-整改闭环’的执法监管新模式。”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向东介绍。

西海岸新区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打通多项业务信息通道,唤醒“沉睡”信息资源,推动“先进算法智能分析”代替“手工查找逐项计算”,实现系统集成、功能倍增。

“比如,对大气、水、土壤、污染源等监测数据,构建不同种类分析模型,运用云计算技术使各业务数据发挥最大功效,综合展示形式更加鲜活直观。”在大屏幕前,田向东向记者介绍道,生态环境执法智慧监管指挥平台24小时在线运行,以污染物排放监控为重点,引入风向、空域和上下游截面数据,叠加重点排污单位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和排放情况,实现区域环境状况不间断综合研判。

依托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变得更精准、更高效。针对原来“蹲点守候”“撒网式检查”等现场执法受人员、时间、天气等各方面条件影响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向“大数据监控”为主要抓手的非现场监管模式转变,既提高了执法效能,又大幅减少了执法监管“盲区”。

“针对过去‘接到任务-现场摸排-建立台账-分析成因-解决问题’执法流程时间长、效率不高的问题,我们创新建立水环境质量遥感监测、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裸地扬尘遥感监管等多个应用场景。在执行任务时,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直接调用相应的环境模块,依托集成的基础数据开展问题溯源分析,形成初步分析报告,然后由执法人员带着线索到现场复核,让工作效率提升了数十倍。”田向东介绍。

蹲点点位: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

废石窟上建起绿色生态酒店

从满目疮痍、尘土飞扬的废石窟,蜕变为绿意环绕、功能复合的绿色生态酒店,五年时间,一家100%应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的生态酒店——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在中德生态园龙斗山依山而建、就势而起,成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据当地居民回忆,龙斗山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是远近闻名的采石场,山上每天都是炸山采石的轰隆声,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后来,采石场都关停了,但山上到处是采石留下的矿坑,植被也破坏严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让龙斗山重获新生,2018年,中德生态园以保护山体林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为基础,在这片废石窟上精心设计建设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

“这家酒店是一座‘被动房’建筑,可以用更少的能源消耗为客人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中德生态园被动房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飞介绍,“被动房”主要是采用适应气候特征的建筑技术,改变常规的空调、暖气供能方式,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减少能源消耗。

“酒店类建筑由于其内部复杂的功能分区及高舒适度的要求,一般能耗极高。而且我们的酒店依势建在山体北麓,光照时间不足,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会进一步增加能耗。”韩飞说。

走进位于山顶的酒店大堂,整面落地窗让空间显得明亮而通透。“酒店外窗采用了获得德国PHI认证的三玻两腔被动式气密门窗产品和超白玻璃,既留住了热量,又提高了透光率,所以室内环境非常舒适。”韩飞介绍道。

除此之外,新风热回收、地源热泵系统等一系列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使酒店目前可以实现恒温、恒氧、恒湿、恒静、恒洁,室内温度冬季最低20℃,夏季最高26℃。

为实时监控能耗情况,酒店还搭建了能耗计量系统,制定能耗管理目标,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我们发布了《能源管理规定》,全面加强酒店用水、照明、空调、燃气等各项能源管理。”青岛红石秀景大酒店总经理孙鹏介绍,酒店还充分利用太阳能、中水回用、照明自动控制等减碳措施,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要求,酒店综合节能率达52.7%,年减碳约694吨。

■记者手记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每逢周末或假日,从金沙滩畔到海军公园,从杨家山里到藏马山间,无论沙滩还是草地,皆布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天幕和帐篷。市民们有的全家出动,有的约上三五好友,纷纷享受着新区的碧海蓝天和绿水青山。

十年来,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持续深入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新区先行先试,蹚出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引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模式、宝贵经验:在全国率先试点实施“湾长制”、率先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拥有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是全国首批、山东唯一的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辖区内的灵山湾获评全国首批美丽海湾、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负碳海岛”……

更为重要的是,这十年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众多新区市民都自觉成为生态环保的“绿色推手”,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断画好生态环保“同心圆”。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西海岸,蓝天白云成为常态、清水绿岸显著增多、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越绘越浓。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上,新区上下将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
320030文章数 436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