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铁原阻击战谁的功劳最大?傅崇碧:虽是彭总指挥,但毛主席更高明

0
分享至

1951年6月10日,铁原阻击战的阵地死气沉沉,志愿军战士们个个灰头土脸,大部分人身上缠着纱布。

一名战士随手抓起地上的一把泥土,泥土握在手中还有几分温热,他将手中的泥土拿到班长的面前:“班长,你看。”只见泥土中有一半是炮弹爆炸后产生的铁屑。

班长拍了拍战士的头,叹了一口气:“哎...保持警惕吧,仗还没打完。”在过去13天的战斗中,美军向我军阵地上倾泻了数万枚炮弹,这场阻击战中还产生了一个量词——范弗利特弹药量。



突然,我军炮兵阵地开始隆隆作响,对面的美军阵地瞬间硝烟弥漫,哭喊声一片。硝烟散去,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志愿军阵地上终于不再一片死寂,战士们高喊:“为了牺牲的同志们,冲啊!”

这一场景发生在铁原阻击战的某阵地上,参与这场战争的是志愿军第63军,军长傅崇碧晚年回忆起这场惨烈的战斗时说道:“虽说是彭总指挥,但是毛主席更高明。”



铁血部队,英雄统帅

我们在讨论战场惨烈的阻击战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这场战斗的主角——第63军。第63军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解放战争后期才正式组建,下辖第187师、第188师、第189师。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晋察冀军区的冀中纵队,这支部队成立于1945年9月,首任指挥官为杨成武。

众所周知,首任指挥官是一支部队的灵魂,这支部队将来会是那种“性格”,基本由首任指挥官来决定。杨成武的资历不必多说,是参加过中央苏区反“围剿”战斗以及长征的老红军。

毛主席曾评价杨成武:“能文能武,不愧为‘军中赵子龙’。”



毛主席酷爱读《三国》,一杆长枪,一匹白马,长坂坡七进七出,赵云这个角色在整部《三国》中堪称完美,杨成武能够被毛主席赞美为“军中赵子龙”,这一称号是他用战场上的表现挣来的。

晋察冀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广泛运用,地雷战、麻雀战、地道战等方式与日寇周旋,所以该军区具有充足的游击战、运动战经验。

冀中纵队大多是晋察冀军区的精兵强将,所以战斗力自然不会太差。当年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雁翎队”就隶属于冀中军区,朝鲜战争时期,这支游击队成为了第63军563团的一部,参加了血雨腥风的铁原阻击战。



但是,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华北一带的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围剿”强度越来越高,这导致冀中纵队兵员素质虽高,但装备水平略逊于其他部队。

解放战争前夕,林彪率领十万精兵强将出兵东北,考虑到东北民主联军将要接收一部分苏军缴获的日式武器,所以将大部分装备留给了关内部队。这让冀中纵队的装备水平有所提升。

在杨成武的带领下,冀中纵队参加了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战役,其中包括石家庄战役、绥远战役、大同-集宁战役、清风店战役。之后于1948年改编为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3纵队。



1949年,我军进行了整编,第3纵队改编为了华北军区第19兵团第63军,并参加了解放天津、太原的战斗,之后协助彭德怀解放了大西北。

由于第63军战斗经验丰富,士兵政治觉悟高,所以毛主席亲自电令,加快这支部队的建设,尽快将其打造成能打硬仗的王牌军。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63军并未入选首批入朝的部队序列,但始终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终于在1951年2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奔赴朝鲜前线。



第63军入朝时,正是双方战斗比较胶着的阶段,傅崇碧原本是担任第64军副军长,临危受命担任了第63军的军长。

傅崇碧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便已经入党,之后一直从事宣传工作或政治工作,与杨成武一样,也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党中央将傅崇碧升任至第63军军长,主要是因为他资历较深,希望他能够带领第63军多打硬仗。

后来的事也证明,傅崇碧并没有辜负组织对他的信任。



血雨腥风的铁原阻击战

傅崇碧刚刚接手第63军,志司就为其派发了一项重要任务——坚守铁原。其实当时彭德怀还有其他的选择,毕竟第63军刚刚入朝,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战场强度。

但是铁原地区附近只有第19兵团下辖的第63军人员齐整,弹药充足,很明显这支部队的状态最适合担此大任。

而且第63军的前身是冀中纵队,时任第19兵团司令员的杨得志与杨成武交往颇深,对这支部队非常熟悉,于是在杨得志的力荐下,第63军刚一入朝便遭遇了一场恶战。



第63军的任务是坚守铁原至少十天,为其他部队争取时间。虽说与其他部队相比,第63军人员装备相对齐整,但总兵力不过也才2.4万人,没有空军掩护,更没有坦克等重武器,全军能倚仗的支援武器只有240门各类型火炮,但基本以小口径为主。

反观美军,为了拿下铁原,足足集结了四个师,共计五万人,火炮1300门,坦克400余辆,除此之外,还有随叫随到的航空兵支援。



第63军抵达阻击阵地之前,第65军已经顽强抵抗了四天,全军伤亡惨重,有些部分已经被迫后撤了30多公里。毫无疑问,如果第63军不能及时赶到,第65军很难再继续支撑。

为了支持傅崇碧,杨得志从兵团直属部队中抽调了五百名骨干交给了他,这五百人各个身经百战,很多人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跟在杨得志身边。

傅崇碧严肃的说道:“第63军哪怕打剩下最后一个人,我们也决不会让敌人前进半步。”



铁原阻击战事关全局,彭德怀始终关注着战场阻击战,考虑到美军部队机械化程度高,彭德怀致电傅崇碧,把主要兵力沿涟川公路、铁原铁路部署,防止敌人机械化部队借助公路、铁路冲破我军防线。

彭德怀是大兵团作战的专家,大兵团作战切忌越级指挥,这一次他破了例。第63军第一次与美军接触,便深深的体会到了火力压制所带来的恐惧。

最早与敌军交火的是189师,师长蔡长元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深知在火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防守一方被动阻敌乃是兵家大忌。



为了最大限度拖延敌军的行进速度,蔡长元化整为零,让部队以连排为单位构筑微型阵地,拉长阻击战线,因此美军顾左顾不了右,只能像拔萝卜一样挨个清除我军的防御阵地,美军若想清除所有安全隐患,需要拔200多个“萝卜”。

蔡长元的这一部署果然奏效,不仅拖延了美军的时间,还减小了敌人密集炮火所造成的伤亡。

6月1日,战斗正式打响,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二十余架飞机在铁原阻击阵地上空徘徊扫射,大口径榴弹炸飞的泥土几乎将战士们埋葬,敌人的三板斧轮完之后,地面部队开始以坦克为先导,朝着我军阵地发起冲击。



189师缺乏用来反坦克的平射炮,战士们只能扛着炸药包对敌人坦克进行爆破,每炸毁一辆坦克,往往要以一个班战士的生命为代价。

189师成功击退了敌军几次冲锋,但自身也损失惨重,蔡长元见兵力已经不能再支撑原来的策略,于是收拢残兵,借助种子山的复杂地形继续阻击。



为了拿下种子山,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调集了大量火炮朝山上阵地进行火力压制。189师在密集的炮火下又坚守了数日,战士们携带的口粮已经吃光了,于是只能杀马充饥。

彭德怀时刻关注着战场形势,他多次致电杨得志:“就算第63军打光了,也要给我守住铁原!”第63军也展现出了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考虑到189师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傅崇碧为了避免全师殉国,派188师前往种子山支援189师。

战斗最激烈时,前线阵地一度与军指挥部通信中断,战士们拼光了最后一颗子弹,当敌人冲上阵地时,双方进行了肉搏战,个别重伤的士兵不愿成为美军的俘虏,纵身跳下悬崖。

189师右翼的187师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苦战三天后,阵地依然在我军手中,但187师已经伤亡过半,个别连级编制甚至全军覆没。



战斗持续到了第10天,187师的炮兵部队开始发威,战士们趁着夜色将炮兵阵地推进到了美军阵地前,一轮齐射过后,美军阵地火光冲天,炮火引燃了弹药库,由于失去了炮火支援,美军只能暂时撤退。

最终铁原阻击战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第63军伤亡惨重,全军伤亡2.2万人,其中188师撤离阵地时只剩下了247人。军长傅崇碧也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等他苏醒时,部队已经撤到了后方。



彭德怀在迎接第63军的战士时泪如雨下,这支部队为了全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彭德怀询问傅崇碧:“有什么要求?只管提吧!”

傅崇碧沉思了一会:“给我兵,我要重建第63军。”

由于部队伤亡惨重,第63军之后一直担任第19兵团预备队,并参加了1953年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双方签署停战协定后,第63军撤回了国内。



为什么要打铁原阻击战?

许多人可能会有些疑问,为什么我军要以极高的代价守卫铁原,这就不得不提毛主席卓越的军事才能。

1951年4月9日,麦克阿瑟被调回美国,由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与麦克阿瑟的好大喜功不同,李奇微性格沉稳,善于发现敌军弱点,至今我国军史专家们依然评价李奇微是“难缠的对手”。



李奇微来到朝鲜时,我军在五次战役中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汉城,就连斯大林和金日成都对五次战役抱有乐观态度。

但是,李奇微发现了我军的一个弱点,志愿军的单兵携带口粮只够坚持一个星期,超过一个星期,战斗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针对这一弱点,李奇微调整了策略,不再直接与我军进行对抗,而是等我军携带口粮消耗殆尽之后再发起反击,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礼拜攻势”。



五次战役中,美军看似是在败退,实则是诱敌深入,使我军的后勤压力增加,然后再集中空军力量消灭我军的后勤部队。

随着战线的拉长,彭德怀不得不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以免因为后勤问题全军崩盘。在副司令邓华的建议下,彭德怀将战场形势汇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完地图后,眉头紧锁,用铅笔将铁原圈起:“这是李奇微的阴谋,一旦美军集中兵力从铁原突破,之后我军便会无险可守,整个战线便会被美军撕裂。”



由于我军之前推进速度比较快,很多人都觉得应该乘胜追击,拿下汉城,但却忽略了铁原这一重大隐患,毛主席的电报很快让这些冒进者恢复了清醒。

事实正如毛主席所料,李奇微的计划正是突袭铁原,来个中路突破,所以第63军在坚守铁原时才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好在全军将士顶住了压力,没能让李奇微得逞。因此傅崇碧晚年感慨:“铁原战役虽说是彭总指挥,但毛主席更高明。”



结语

朝鲜战争是我军与世界最高军事水准进行的第一次较量,战争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力的考验,面对强敌,志愿军无惧无畏,打出了国威。

铁原阻击战的胜利不仅离不开彭总的指挥,以及毛主席的预测,更离不开第63军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伤亡人数高达四十万,第63军是全体志愿军的所有,他们用生命为祖国换来了20年的和平。

随着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这支功勋部队的编制于2003年被取消。但是,当年战至200余人的188师被保留了下来,如今扩充为188机步旅,时刻保卫着首都北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海任我行
史海任我行
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
1437文章数 560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