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罗荣桓让出元帅军衔,毛主席不批:他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

分享至

作为秋收起义以后,便上了井冈山的革命老同志,罗荣桓深知:在自己的周围,有许多同志一个个倒了下去。他们该授什么衔?

再者,自己受中央信任所托,来主持这次授衔工作,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于是,当得知自己的军衔被评定为元帅的时候,就主动提出,让出这个元帅军衔。

然而,在毛主席看来,元帅不是人人都一样,以杀敌建功,而是在军队建设过程中,能够代表一个方面。

在得知罗荣桓有意让出元帅的时候,毛主席不同意罗荣桓的意见,坚持给他评定为元帅,并说:“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

毛主席: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

1955年,对共和国的将军们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年。这一年,国家要对他们多年的付出给予认可,要给他们授衔。这种荣誉,将是解放军史无前例的!



这是因为,他们在新中国的创建史上抛头颅、洒热血,没有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敌人射出的最后一颗子弹打死,军衔就是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认可。

对于授衔工作,毛主席本来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在与其他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的将军都有军衔,而我们的将军们没有军衔,在谈判的时候,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显得不对等。为了国家利益,毛主席最后同意了给解放军的军官们授衔。

这也就是为什么建国这么多年了,解放军的军官们一直都没有评衔的原因。对于这项工作,毛主席开玩笑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

作为这次评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罗荣桓的压力非常大,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不亚于党在以往任何一次给他的任务。



罗荣桓旧照

在评衔的过程中,有些人拉开衣服数伤疤,有些人主动降军衔……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罗荣桓便是主动让军衔的将军。

在被提名元帅时,罗荣桓觉得自己相比于有些同志,入党较晚,资历也比较浅,更是没有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对中国革命以及党和国家的贡献不够大,便向组织上反映,恳求辞去给他评定的元帅军衔。

得知罗荣桓让出军衔的时候,毛主席坚决不同意,认为这件事情没有商量的余地,坚持把他列入元帅的行列。为此,毛主席说:

“罗荣桓同志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他是秋收起义以后上了井冈山的老同志,几十年从不为个人名利争短长,他协助林彪同志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毛主席和罗荣桓在一起

毛主席的意思,十分明显,那就是给罗荣桓评元帅衔,我是完全够资格的。就这样,在毛主席的建议下,罗荣桓被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秋收起义走过来的老同志

1902年11月26日,罗荣桓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今衡东县荣桓镇)寒水乡南湾村,原名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

从罗荣桓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罗荣桓家境还算殷实。这样的家庭,让罗荣桓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曾就读于长沙协均中学、青岛大学工科预科、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是十大元帅中唯一读过大学的人。

1927年,在武汉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的时候,罗荣桓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团支委组织干事。5月,在彭明晶的介绍下,罗荣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荣桓旧照

7月,在党组织的派遣下,罗荣桓被任命为通城、崇阳农民武装的党代表,前往鄂南参加暴动。不久后,这支部队被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团长便是黄埔军校二期的卢德铭

9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卢德铭担任总指挥。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罗荣桓担任警卫团特务连的党代表,全程参加了秋收起义。

说起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本来是要参加南昌起义的,只是行军过程中耽误了时间,在到达江西宜春奉新县时,南昌起义的部队已经南下了,这才奉命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主席率领余部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转移到文家市。

9月20日,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主席将部队集合起来,宣布了前委会议关于不打长沙、转兵向南的决定,并向部队发表了重要讲话。



毛主席旧照

也就是这时候,罗荣桓第一次站在队伍里,见到了毛主席,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后来,罗荣桓回忆说,毛主席的讲话让他茅塞顿开。

不久后,部队来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将工农革命军缩编为两个营和一个特务连,并将“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这样的制度,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后,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这个特务连,也是7个连中实力最强的连。不久后,罗荣桓跟随部队一起开到井冈山。

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来到井冈山,和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将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被任命为红四军31团第3营党代表。



罗荣桓

冬天,红四军31团驻扎在江西永新县。一天晚上,天空下起了大雪,战士们感到十分寒冷,有些人便想着生火取暖。

3营9连4班的一个战士偷偷跑到老百姓家,拿了一点柴火,生起了火,大家围着火堆,感觉暖和了不少。

就在这时,班长黄永胜走过来,问:“这些柴火是从哪里来的?”那名战士回答说:“从老表的院子里拿的。”

听到战士犯了“不允许私自拿老百姓的东西”的纪律,黄永胜大声吼道:“你太大胆了!赶紧给我送回去!”

战士们由于很冷,没有把火熄灭,反而往火堆里添了一把柴火。黄永胜一把夺过那名战士手里的柴火,狠狠地骂了几句。

也许是实在忍受不了挨冻的滋味,那名战士也很恼火,跟黄永胜吵了起来。黄永胜火爆的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当即打了那名战士一巴掌。那名战士感到十分委屈,便跑出去,将状告到罗荣桓那里。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