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跳崖牺牲,27年后,反革命分子李玉交代出何叔衡的真实死因

分享至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按照要求,当时国内六个地区的共产党小组各派两名代表参会。湖南地区的主要领导人是毛泽东,由于去上海开会有一定风险,而当时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大多偏年轻。所以,毛泽东选择社会阅历丰富的何叔衡一起参会。

何叔衡是湖南地区的革命前辈,虽然他年龄偏大,并且经常是一副晚清老学究的打扮。但实际上他的思想非常先进,积极探索救国道路,对人还非常和蔼。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活动的时候,就经常叫他“何胡子”

何叔衡生于1876年,当时已经45岁了,他也是参加一大的代表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由于生在清末,何叔衡接受了完整的传统教育,并且在26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可惜那时满清朝廷已经病入膏肓,仕途已经不再为他敞开大门。何叔衡最终成了一个穷秀才,随后结婚生子,日子过得也是穷困潦倒。

但是何叔衡不同于其他的文人,在读经诵典的同时,他也在睁眼看天下。当时的中国腐朽、黑暗,内忧外患,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受到清末外来思想以及救国探索文化的影响,何叔衡决定学习新文化,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3年,何叔衡以37岁的高龄,考入了湖南第四师范。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有志青年毛泽东,并且二人很快成为忘年交。

在师范除了学习新式的教学方式,他们还经常组织进步师生聚在一起畅谈国家大事,探索革命思想。而当时讨论最多的就是中国黑暗的社会现状。而何叔衡当时的境况非常不好,贫困的家中只有妻子和女儿相依为命,他本想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奈何社会太过黑暗,纵然他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改变命运。而在偌大的中国,比他更悲惨的家庭还有千千万万。

一谈到这种悲惨情景,何叔衡就会想起自己和家人,往往掩面而泣。



1935年,何叔衡不幸牺牲,但是何叔衡的牺牲的细节和具体原因一直是个谜。他牺牲后,他的妻儿又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