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宣城】奋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进生”书写“高分答卷”

0
分享至


初夏时节,宣城喜事连连。

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大家庭”的成员齐聚于此,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新篇——

5月9日至11日,九城市政协共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更高质量发展第二轮第五次活动在宣城举行,九城市的政协领导和康养产业小组企业代表,围绕“深化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合作,促进长三角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汇聚共识。

5月10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宣城市人民政府、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政协共同主办的第五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城市非遗特展在宣城广德滨河公园开幕。

5月13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大工作交流会暨“创新引领新质赋能”交流大会在宣城举行,九城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和企业家人大代表等出席……

大江奔流去,风鹏正举时。自2018年6月1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以来,六年征程,宣城,东进的方向从未改变,融入的决心从未动摇,一体化的进程从未止步,奋力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


向“新”而行: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初夏宣城,处处迸发着生机与活力。企业车间内,AGV物流小车奔走不停,机械臂灵活挥舞赶制订单;农业大棚里,计算机采集各项数据,1部手机就能照料50亩蓝莓……

近年来,宣城市突出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2+3+4”产业体系,加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奏响了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在宏润新能源产业园光伏组件生产车间,一片片湛蓝色的光伏组件通过激光划片机、串焊机和机械臂等自动化设备的加工、组装走下生产线。“我们在宣城总投资大约107亿元,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50亿元。”宏润新能源产业园相关负责人章伟介绍。

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是从上海引进而来,是宣州区首个百亿级项目,也是宣州区单个体量最大的项目。一个百亿级新能源项目,为什么最终会选择落户宣城?项目负责人坦言,当初在选择投资地时,江西九江、江苏盐城等地都曾考虑过。


宏润新能源产业园生产车间

真正让企业下定决心与宣城“牵手”的,还是当地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和顶格推动,全力以赴争项目、务实高效推项目的工作作风。

在2023年3月宏润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上,宣州区委主要负责人承诺:“我们将举全区之力推进项目落地,坚持顶格协调、顶格推进、顶格服务,全力实现‘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目标。”

不负众望。从3月7日双方签约到8月22日一期项目正式投产,仅用了168天,成为宣州区“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百亿项目典范。

令章伟感触最深的,是与政府对接和企业建设息息相关事项时的“宣城速度”。

“比如遇到水、电、气问题的时候,需要当地管委会协助我们去协调电力部门之类的,效率比较高、比较快。”章伟说,这得益于当地政府为企业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要素保障足够“给力”。

“周转池”制度、政企恳谈会、要素保障会商会……宣城不断创新思维,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服务更多的企业。“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宣城是认真的!”正如企业家所言,“环境好”正逐渐成为宣城招大引强的“金字招牌”。

2023年,宣城市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达430亿元、700亿元,增长55%、17%,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超九成,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广纳英才:高筑“招贤台”打造“强磁场”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3年9月22日。这一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揭牌。

作为宣城市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这是宣城积极承接上海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招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窗口,更是宣城与松江深厚友谊的重要见证。

据悉,科创中心位于临港松江园区创智一期6号,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是宣城市首个在沪G60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目前入驻和拟入驻项目22个。

“中心将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支持宣城龙头骨干企业设立异地研发机构,鼓励宣城中小企业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吸引长三角优秀团队项目入驻,打造招引高层次人才、项目的重要窗口和创新示范平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在董事长韩秀东看来:“企业最缺乏的就是科技创新人才。”

入驻中心后,绿洲与宣城科技工作站签订了产学研项目,上海科技大学首席研究员主动来联系,很多高校也纷纷抛来“橄榄枝”,成功解决了招引高端人才的难题。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大工作交流会

项目的对接,产业的融合,其背后,高质量人才的吸引和聚集是关键因素之一。作为安徽省5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宣城市连续3年入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百强榜”,越来越多的人才成为宣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合伙人”。

近年来,宣城市紧紧围绕建设科技强市、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推动创新、产业、资金、人才“四链”融合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抢抓人才“第一资源”,设立12月12日“宣城人才日”,出台产业人才“宣十条”、人才强市28条等政策,实施“凤栖敬亭”、青年“城市合伙人”等人才行动,开展招才引智“百所高校行”活动。

2023年,宣城市共引进各类人才4.2万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03个,连续两年成为人口净流入、人才净流入的城市。


人才安徽行·百名博士走进宣城活动

5月11日下午,人才安徽行·百名博士走进宣城活动启幕,旨在向全社会发出“广招天下贤才”的强烈信号和满满诚意。来自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科大博士,安徽欧美同学会高层次人才代表,长三角地区科大校友企业、AI头部企业代表、长三角部分高校等参加活动。

“我们通过这个活动收获非常多,结交了很多新的博士,给企业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对未来的研发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鼎密封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柯玉超表示。

互联快通:奋力打造“长三角之心”

从地理位置上看,宣城如同一个三角形嵌在江浙两省的交界处,这里也是安徽最接近长三角腹地的地级市——

广德片区与湖州接壤,面向上海、浙江;宣州片区与高淳接壤,面向南京;郎溪片区与高淳、溧阳接壤,面向苏州、无锡、常州。

据地利之便,近年来,宣城市紧扣“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围绕“一城五区”总目标,奋力加快交通事业发展,互联快通体系基本形成。

全市建成高速公路8条,总里程506公里,G50高速可实现“长驱直入”上海;宁安、长高、杭合高速建成通车后,宣城市与南京、杭州、合肥三大都市圈将再添新通道。建成4条高速铁路,总里程220公里,2条普速铁路,总里程240公里,直达长三角主要城市;芜宣机场通航,开通至上海、南京等共41条航线,实现航空与长三角城市群无缝对接。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运上,宣城虽没有沿江沿海的优势,却能凭着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劲头,答出了自己的“答卷”。


定埠港

初夏时节,走进宣城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港,等待卸货的大货车排成长龙,工人忙着装货卸货。

航线横贯长三角三省一市,郎溪定埠港在开港3年后愈发繁忙,货物吞吐量已超千万吨,正全力打造“绿色生态皖东南第一港”。安徽省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方圆0666”也获得全省首批“零碳码头”“零碳船舶”。

除了定埠港,去年5月底,郎溪县又建成了广利川码头。这是苏皖合作示范区内首个码头,采用安徽宣城建港、江苏溧阳整治航道的方式合作建设。每天都有一辆辆货车往返,将郎溪深山里的矿石运送到码头,经运河入太湖,再发往江苏苏州、无锡、常州等地。

广利川码头建成前,当地企业只能依托公路,通过大件运输方式发往苏浙沪地区,成本很高。宣城市海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码头的正式运营,初步估算,到2025年预计能为相关企业实现综合降本80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跨区域资源互补、绿色共赢,极大地提升皖苏交界处的区域竞争力。

宣城市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暨“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十四五”期间,宣城将基本建成“三纵三横两射两环”高速公路网,通往毗邻地区的主要通道达到一级及以上公路水平,基本建成“一纵两横”航道主骨架和“双核三区”港口枢纽体系,公路水路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网络无缝对接。


敬亭山

潮起桥头堡,澎湃长三角。作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之一的宣城,即将正式作为安徽省唯一的市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

站在新起点,未来,宣城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盯“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要求,以奋进的劲头、进击的作为、进步的态势,奋力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交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高分答卷”。

文字、图片:宣城日报社

编辑:夏婷 周雨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松江
上海松江
松江区官方公众号
26317文章数 68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