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李渊都权势极大,司马儿子为何没有反目?最聪明的竟是他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司马懿是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被称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同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是群雄并起、纷乱割据的时代,人人都想在乱世中成为一统天下的君王,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司马懿去世时,他几乎控制着曹魏政权,他的九个儿子面对权力却无人争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从地位上来看。

嫡长子继承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占有绝对地位,嫡庶之分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也格外明显,庶子上位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

司马懿唯一的一位正室妻子张春华,她和司马懿本是同乡人,也是出生自官宦之家。张春华在年轻时就颇有名气,表现出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见识,两人结为连理后,帮助司马懿在政途上扶摇直上。

张春华为司马懿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和南阳公主。

史书记载,司马干精神不正常,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就是间歇性精神病,偶尔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有时也会犯病发作。《晋书》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干有位妾室生病去世,但他不允许下葬,每天夜里都要将棺材里的尸体拿出来,天亮再放回去,直到腐烂后才下葬入土。



也就是说,张春华所生的三个儿子中,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有资格继承权力,后来的故事也是围绕这两个人。

张春华去世于公元247年,此时的司马懿正在装病赋闲在家,暗中谋划对曹爽集团发起反击,虽然张春华晚年遭到司马懿嫌弃冷落,但是司马懿始终没有再娶正妻。

除了张春华之外,司马懿还有三个小妾,分别是伏夫人、张夫人和柏氏。伏夫人生育能力极强,为司马懿生下四个儿子,分别是司马亮、司马伷(zhou)、司马骏、司马京。张夫人为司马懿生下儿子司马彤,柏氏生下司马伦。

按照长幼次序,张春华所生的三个儿子在继承司马懿权力上拥有绝对的优先权。

司马懿的众位庶子中有无心政治的,也有短命夭折的,假设剩余那些儿子想要与司马师、司马昭争夺权力,也要自我审视一下,是否具备这种实力。



然后从能力上来看。

能力在争夺权力过程中至关重要,这里所谓的能力不仅包括个人能力,还有储备力量、社会风评等因素。

唐朝初期,李渊次子李世民能够与太子李建成明争暗斗,在争夺皇帝宝座过程中兄弟阋墙,最终以玄武门之变为终结,主要在于李世民的综合能力,让他有资格一较高下。

对于三国时期的司马懿家族来说,并不存在李渊家族这样的现象,因为司马师、司马昭两位嫡子的综合能力远超其他庶子。

张春华的处事能力从一件小事上可以窥见。司马懿装病拒绝曹操的征召,意外被家中婢女撞破谎言,司马懿还在犹豫之际,张春华果断出手,杀死婢女避免走漏风声。



有张春华这样的母亲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在文韬武略方面都有不俗的能力。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苦心隐忍多年的爆发,成功夺下曹魏朝堂的控制权。在这场叛乱中,司马师和司马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心腹依靠,从最初的隐忍阶段开始就明白有这样一天,和唐高祖李渊谋划起兵是相似的,都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在司马师和司马昭两人中,司马师的确更有大哥范。在高平陵之变起兵前夜,虽然经过精心准备策划,但风险依然是巨大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要抄家灭族的。

司马昭翻来覆去睡不着,紧张感难以抑制,反观司马师则安稳睡觉、准时起床。第二天清晨,看到司马懿暗中养的三千死士,司马懿都有些吃惊,而司马师则异常冷静,就是凭借着这三千死士,成功控制京城,顺利完成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倚重众位庶子?除了嫡庶之别外,还可能因为他们的年龄。司马伷是所有庶子中最大的,他出生于公元227年,当高平陵之变发生时,司马伷才22岁,此时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已经43岁、40岁。相对来说,两位兄长更加稳重老练。

综合上面所说的地位和能力,司马懿的众位庶子没有与司马师、司马昭两位嫡子竞争的资本。那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对大哥司马师呢?

最后从利益上来看。

司马昭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如司马师,因此也没有反对的行动。

还有一个原因是司马懿在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中掌握朝野大权,在两年后就一命呜呼,当时的曹魏政权并非彻底被司马家族控制,可以说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

司马昭自知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打开局面,不如让更有能力的司马师来负责,自己仅仅作为辅助地位更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