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老八结局悲惨,大将军王老十四为何善终?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最惨烈的皇位之争莫过于九子夺嫡,康熙皇帝用一个甲子之年打造盛世,英明一生的康熙晚年却在皇位传递上遭遇滑铁卢,直到生命尽头都没能留下清晰的历史定论。

由于康熙两次废掉太子胤礽,这让众位皇子有了觊觎皇位的机会,权力的诱惑实在太大,一些人主动出击,也有一些人被迫卷进斗争漩涡。



这场皇室内乱以康熙驾崩作为终点,隆科多拿出康熙遗诏,当众宣布雍正登基,多年的夺嫡之争终于落下帷幕。雍正成为皇帝并不代表朝堂之上一切安宁,实际上仍然是暗流涌动,而此时的雍正还不足以控制全局,他需要时间。

胤襈是当年九子夺嫡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争夺皇位的主力,有众多的追随者雍正立即将老八胤襈册封为总理王大臣、和硕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等,这些职位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位极人臣的荣耀,主要目的是能够笼络胤襈的势力,避免节外生枝。

雍正四年,已经彻底控制朝局的雍正皇帝决定对胤襈动手,皇权的威力很快彰显出来,几乎不费力气就先后进行革职闲置、削爵圈禁,这些惩罚措施似乎还不足以泄去心头之恨,将胤襈改名为“阿其那”,这个小举动极具侮辱意味,因为名字代表着猪狗之辈的意思。



胤襈被圈禁在宗人府中,可以想象这位昔日纵横朝野的贤王当时的心情,受到这样的待遇是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但是没想到来得如此猛烈。

根据史书记载,在胤襈被圈禁不久后,因突然腹痛导致死亡,也是因此民间传说胤襈是被毒死的,而这个罪魁祸首自然是归到雍正皇帝的身上。

在雍正的政敌中还有一位是非常特殊的,他就是老十四允禵。允禵本来是叫胤禵,由于要避讳皇帝的名字,因此所有兄弟都被改名,只有胤祥享受特殊恩遇没有改名。

允禵虽然被雍正皇帝长期打压,期间也曾经被免去职务,削掉爵位和限制人身自由,但是相对来说条件是要好很多的,因为允禵并不是被关押在宗人府,而是以为康熙守陵的理由软禁在景山的寿皇殿,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保留着允禵的爱新觉罗家族宗籍,这是与其他被处理兄弟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允禵为什么会受到雍正格外特殊的照顾呢?

首先,雍正和允禵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这是雍正对允禵手下留情的最重要原因,亲兄弟之间始终有着血浓于水的感情。允禵在朝堂上却是雍正的竞争对手,更为神奇的是,亲兄弟之间不但没有相互帮助,反而是成为真正的敌人,分属于不同的阵营。

允禵在夺嫡之争中是站在八爷党队伍中的,而雍正最初则是支持太子党的,后来随着斗争进入白热化,再加上康熙对于八爷党的忌惮封杀,太子党倒下后雍正挑起大旗,而允禵成为八爷党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到这时为止,雍正和允禵的关系日趋紧张,因为两人面临的境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终的结果是雍正胜出登基称帝,而允禵则成为阶下囚。

雍正对于允禵的惩罚是相对较轻的,只是命令允禵去看守皇陵,实际上这是将允禵与朝堂纷争隔离开来的办法。

关于如何处理允禵,雍正还要考虑到一个人,此人就是亲生母亲孝恭仁皇后。当时雍正登基,自然是要册封母亲的,并且按照清朝主张的孝道,母亲首先要接受册封的封号,但是雍正皇帝的母亲始终不接受册封的封号,甚至哭着闹着要随康熙皇帝殉葬。

这里不得不说到孝恭仁皇后对待雍正和允禵的态度,虽然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孝恭仁皇后偏心非常严重,甚至没有将雍正视为自己的儿子,在她的心里只有允禵这个儿子。



因为雍正出生时,孝恭仁皇后的品级太低还不具备养育皇子的资格,因此与雍正的感情非常疏远,而允禵则是她亲自抚养长大的,在孝恭仁皇后心中,登上皇位的一直都应该是允禵而不是雍正。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