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4年蒋介石说毛泽东不行了,宋美龄:也许,毛泽东还会给你机会

0
分享至

1934年,中国大地艰辛动荡。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伤亡惨重,国民党反动派也并未停止他们的军事“围剿”行动。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与资源,对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打压和清除,试图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

与此同时,狼子野心的日本人,正在加快侵略中原的步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接踵而至,革命的火种眼看着将要熄灭。

当时蒋介石志得意满,后来再和手下大将陈诚聊天时,蒋介石毫不掩饰的说:“”对于毛泽东这个人,我的看法常常很矛盾,尽管我在一些事情上很讨厌他。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需要智慧,因此我倒是愿意和他较量较量,不过我想我是不会输给毛泽东的。可是如今已经没有这种可能了——我是说我们两个人之间已经没有交手的机会了。”

在蒋介石看来,共产党已经不足为惧。但他的夫人宋美龄却持有不同的看法,她对蒋介石说:“也许,毛泽东还会给你机会。”

蒋介石自然不愿意听到这样的话,打从心底,蒋介石是瞧不起毛泽东的,他认为毛泽东是从小山沟出来的,无法和他相提并论。

宋美龄接着又说:“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共党让毛泽东坐冷板凳是个错误。”



前路漫漫且艰辛

几十年前,蒋介石的日记公开,我们得以从他的日记中看到他对毛主席的态度变化。蒋介石的日记从1915年一直记到1972年,日记中多次提到毛主席。

1933年9月,蒋介石亲自担任总司令,调集了庞大的军队和两百架战机。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猛烈的的第五次“围剿”。这场“围剿”行动中,蒋介石步步为营,通过坚固的防御工事逐步压缩着红军的生存空间。

那段时间,毛泽东尤为忧虑。他正因受到排挤而闷闷不乐,但当时博古和李德等人把持着指挥权,还将他排斥到核心之外。他不禁感叹到:“若这等无知之辈继续掌握兵权,红军势必一败涂地!,竖子不足与谋!”。



果然,正如毛泽东担心的那样,蒋介石很快就逼得红军一退再退,1934年4月中旬,蒋介石再次调集了十一个师在内的庞大兵力,对广昌城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攻。

在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下,广昌这座重要的城市最终失守了,国民党距离中央苏区只有一步之遥了。而且红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大半的精锐力量化为乌有。

9月初,国民党已经逼近苏区,但不巧的是,毛泽东在这个时候得了病,命在旦夕,躺在病床上,毛泽东忧心不已,甚至说出了“天亡我也”这样的话,

为保住革命火种,毛泽东再次向中央谏言,他建议红军向湖南中部前进,把敌人引到湖南,以解当前困局,但遭到李德等人的拒绝。



最终李德等人盲目地坚持了自己的错误路线和战略,从而错失了扭转战局、打破敌人包围的重要机会,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之后红军不得不选择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了长征之路。1934年10月16日,那是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日子。在这一天,红军主力在于都河畔集结完毕,踏上长征道路。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们清楚,这一路上会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必定是困难重重。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五次围剿的胜利,让蒋介石非常兴奋,他和手下大将聊天时,也是毫不避讳,但相比起他的自信,宋美龄则清醒的多。

她一针见血的指出,毛泽东在共产党之间的地位,她也清楚的认识到,第五次围剿之所以能够胜利,是因为毛泽东被人排挤,没有了话语权,因此她提醒蒋介石,仍要提防毛泽东。

但蒋介石为求速胜,派出百万大军,想对红军残余势力“赶尽杀绝”。

长征开始后,李德等人仍是死性不改,还想跟国民党硬碰硬。



国民党有着成倍的军力,而且早早的预料到红军的下一个落脚点将在湘西,于是便在湘西设下埋伏,当时红军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行军,终于在12月艰难地前进到湘西通道地区时,也得到了重要情报,他们得知蒋介石在湘西设防,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于是红军要做的,就是紧急更改计划。

当时红军已经成功攻占了湖南省通道县县城县溪镇,并在县溪镇召开“通道会议”。

蒋介石为了彻底围歼红军,在湖南的洪江、藏江,以及贵州的石阡、铜仁、松桃一带集结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强大兵力。

因此毛泽东建议,红军应向贵州方向进军,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坚定支持。他们坚信,贵州作为战略要地,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将为红军提供宝贵的喘息和扩展空间。



随着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红军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夺取了贵州的黎平和锦平,为红军的进一步前进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随着红军在贵州的进一步深入,中央再次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德、博古等人开始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并承认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最终,中央决定再次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在川黔边区,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宋美龄预料的不错,红军在受了教训之后,才意识到毛泽东的重要性,于是在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主要地位。



“一笔”定乾坤

那时中国内忧外患,外有日本虎视眈眈,已经将恶魔之手伸向了中原;内有执迷不悟,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

为打击共产党,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不仅出动了大军,以武力截杀红军,而且在文化领域也推行法西斯专制政策。在这场浩劫中,无数革命家成为了国民党手下的冤魂。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切实符合农民利益的政策。减租减息,打击地主,办银行,办学校,让农民的负担得到了缓解。



最伟大的,莫过于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让农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土地平分确保了土地的公平分配,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合作社、信用社、供销社等经济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货币发行,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也让共产党赢得了民心。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结束了长征,抵达陕北,毛泽东作《论反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呼吁全国同胞奋起反抗。此后数年,毛泽东坐镇延安,为革命而奋斗。

这便是蒋介石和毛主席的最大区别,毛主席一生为公,分得清孰轻孰重,蒋介石却一心为私,还想效仿法西斯,借用美国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威。立场心境不同,自然便注定了蒋介石的败局。



在那一年,日本相继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展开了侵略。无数无辜的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苏州、广州等繁华的城市也未能幸免于难。

共产党积极抗日,但国民党却一再妥协和让步,甚至丢掉民族尊严和利益,和日本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如塘沽协定、苏州河协定等条约。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同时,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暂时放弃内战,共同抵抗日本。

毛主席派出周恩来等人来到西安,最终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逼不得已下,蒋介石只好答应,但蒋介石并没有把红军当做主力军,反而将红军边缘化,还将杨虎城杀害,将张学良软禁。

蒋介石一直是个狠角色,但这样的狠角色,也有真心敬佩的人,蒋介石敬佩的人中,其中一个就是毛主席。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大概就是毛主席力挽狂澜,拯救了共产党,然后又领导全国人民展开抗日战争。

蒋介石从瞧不上变成了忌惮,他的情感非常复杂,有欣赏,有嫉妒,更重要的是,作为对手,他忌惮毛主席,也害怕毛主席,甚至几次三番要杀掉毛主席,还派人掘毛主席的祖坟。但他却在日记里写,世间够资格做他对手的,只有毛泽东一人。

1945年,日本投降,蒋介石迫不及待的想要发起内战,但碍于当时局势,蒋介石不好当时发动,只好和共产党召开重庆会议。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蒋介石在谈判期间,曾六次高喊“毛主席万岁”。要知道,他们俩当时是势不两立,毛主席做了什么,让蒋介石如此激动?



首先,当时所有人,包括美国都认为毛主席不会来重庆,但是毛主席来了,毛主席落地重庆的当天,蒋介石很惊讶,他佩服毛主席的勇气,便在官邸亲自迎接,见到毛主席之后,连喊三声:“毛主席万岁”。

随后,在一次宴席上,毛主发表演讲,期间说到:“新中国万岁”,听得蒋介石心潮澎湃,又连喊三声:“毛主席万岁”。

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他在日记中写,能将他逼至小岛的人,只有毛泽东。后来朝鲜战争中国大胜,蒋介石又在日记中表示,美国总是嘲笑他不行,但美国还不是一样输给了毛泽东。

由此可见,蒋介石是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毛主席,但为人格局,早已经注定,他要输得一败涂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41文章数 4392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