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0年代,毛主席遗体防腐费用引质疑,徐静:天价护理费都是谣传!

0
分享至

上世纪80年代苏联内部的情况危及国内局势动荡,早在之前列宁去世的时候,为了保存列宁的遗体,苏联政府花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专门为他成立了一个医学实验室只为研究列宁遗体后续的保存问题。

只不过在1943年,在秋明市躲避战火的期间,由于保存不善列宁的遗体越来越腐败,他的一条腿都无法保存下来,最后只能用假肢所替代。

等到了赫鲁晓夫时代,列宁的遗体则更加恶劣,最终虽然政府花费了很多精力,只不过保留了列宁遗体的头部而已,剩下的部分均被火化,合理安葬。

其他的部分是人造假肢所替代的。不过就算如此,光保护列宁的遗体每年至少都要投入将近100美元的巨款,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他们认为是相当不值得的。



因此当时苏联国内掀起很强烈的一股反抗的思潮。而当时这样的言论也影响传播到了国内,而一些有心者专门将这件事情放到国内进行讨论。

他们指责保护毛主席的遗体也花费了相当高的金额,甚至还有人说,在纪念馆里看到毛主席的遗体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腐败,甚至是缩小,很多人都在质疑花高价来保存遗体究竟是不是值得?

这样的言论也传到了徐静的耳朵当中,她当时是毛主席提保护的主要负责人员,为此她专门在1989年3月份进行了回应。

首次公开回应说天价护理费都是谣传,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毛主席遗体防腐费用引质疑

1989年3月份,眼看着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毛主席形象,当时的徐静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于是在几位新闻记者的见证下,她发表了一场公开的谈话。

徐静表示,在毛主席去世之后,他们的工作组对毛主席遗体的防腐处理相当的及时,而且安全可靠。

可以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及时处理,使得毛主席的遗体能够长久的保存下去。

虽然大家只是在纪念堂里面看着毛主席的遗容,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纪念馆关闭之后,他们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他们需要定期的对遗体的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完全不会存在那些人质疑的问题,例如遗体在缩小变轻,肤色有变化。

出现这样的差别是我们在瞻仰毛主席遗容时,观看角度位置差异所造成的,再加上厅内的灯光布置也会给前来瞻仰遗体的百姓造成视觉的错觉。



况且在毛主席遗体的保存上也没有耗费所谓的天价,更没有像列宁同志遗体保存那样,每年耗费100万美元这样的夸张说法。

关于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在国家的范围内是机密的状态,不能够随意透露,但徐静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每年用于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的费用绝不是流言蜚语说的天价。

如果非要说什么花费占的比例比较大,一定是毛主席遗体前期的维护保护工作,这耗费了比较大的的成本,再加上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前期的费用应该会更多一些。



当后期当一切步入正轨,变得有条理之后,其实后期遗体维护也并没有耗费那么多金额。而且长久保存毛主席的遗体让后代的年轻人去瞻仰,这也可以让他们更加铭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者所付出的努力。

这些也并不是用一些维护费的成本就可以拿来衡量的。这都是老百姓发自心里诚挚的情感,更不应该被拿来大肆做文章。

那么毛主席的遗体在前期究竟是怎样保护的呢?



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

1976年9月9日,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离开人世,凌晨两点左右中央政治局就召开了会议。

料想到全国人民在听完这个噩耗之后,一定会有很多民众自发的前往北京进行吊唁,因此他们决定将遗体告别的时间增加到一周。

第一个问题就此出现,一般的冷冻措施无法支撑这么长的时间,再加上要保证遗体的完好,所以一定需要提前对遗体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面对这样棘手要高难度的任务,中央政治局决定将它交给医科院基础医学组的党支部书记、形态学教研室第一副主任徐静的身上。

当晚她不仅得知了这一噩耗,而且徐静也接受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那就是至少要将毛主席的遗体完好保存15天左右的时间。



当时的徐静来不及悲伤,只能够想尽一切办法来完成这项工作。首先她需要立刻查看毛主席遗体的情况,然后准备一些必要的器材和药品,召集一些其他知名的专家商讨保护的方式。

最终,徐静牵头负责此事,张炳常和陈克铨参加,组成三人小组。

在三人见面之后,他们一起商定了遗体初步防腐的方案。随后他们回去准备了相关的药品和器械,按照约定的时间赶到了中南海。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必须要会见华国锋,就他们准备采取的遗体保护方案进行探讨。

他们唯一可以借鉴的例子就是苏联对列宁遗体的保护,只不过具体的细节一直是苏联国家的机密,也不可能对外公布。具体的细节他们也无法得知。



但是好在徐静三人提前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商讨,而且在会上他们也对自己的方案效果和实施的办法进行了初步的讲解,随后参会人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比如说除了列宁的遗体之外,还有孙中山的遗体为什么没有保存下来?1972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女尸为什么就能够保存两千多年而不腐败,是否可以从这些例子当中借鉴相关的经验?

对于这些问题,徐静和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简单概括性的回答,只不过问了这么多,大家还是担心他们的成功率究竟有多大?

对于这样的问题,徐静也非常坦诚的和大家表示说他们也没有成功的例子,这一次他们只是在一边探索的过程当中,一边努力的完成大家的要求。

随后遗体保护工作就进入了正式的处理阶段,当天下午他们就已经开始了工作。



气液混合的保存方式

他们三人小组各司其职,首先把主席的卫生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打扫,作为他们主要的操作空间。

随后他们又在房间内摆放了一张尸体台,摆正尸体的位置之后,他们开始一边商量一边工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工作之后,终于顺利的完成了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为遗体注射了大量的防腐液,但是防腐液注射进去之后会让遗体产生肿胀的感觉。

在经过他们缜密的计算,24小时之后肿胀的问题消退了,在11号清晨遗体从中南海向人民大会堂转移的时候,已经恢复到了生前的效果。



而这一决定也为将来遗体的永久保存做好了铺垫,直到防腐处理完成之后一直到10号的凌晨,他们三个人寸步不离的守候遗体旁边,观察着遗体的变化,也做了很多原始的记录。

等到10号下午他们又再次测量了一体的尺寸,将数据报给红都服装厂的师傅赶制出了全新的中山装。

在两套不同色系的服装中,最终经大家审定选择了浅灰色的一套,随后他们又聘请了理发师为主席梳好了头发,做好了妆容。

最终的告别遗体将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举行群众的吊唁以及瞻仰活动,因此如何能在大厅里面保存好遗体就成为徐静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此他们启动了大厅内所有的制冷设备。而且将温度调的非常低,在里面穿大衣都会觉得寒冷的程度,但就算如此,在遗体保存上面这样的温度还达不到要求。

而且他们还必须要顾及前来吊唁的百姓们的感受,为此领导和专家提出了另一个新的方法,那就是制作一个有机的玻璃罩,使得遗体和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最大程度的保证遗体完好性,同时也要让前来吊唁的群众拥有比较舒适的环境。

当这些准备工作全部完成的时候,已经到达了9月11日的凌晨。上午10点吊唁活动正式开始,而第一天的时候玻璃罩还没有制作完成。



其实这一天对遗体的破坏是极大的,尽管大厅的温度已经保持在15度以下,但是因为人潮涌动,再加上军乐队的演出使得环境温度很高。

好在他们已经提前制备了玻璃罩,再加上其他的防护措施到位,最终吊唁活动持续到了17日,前前后后有超过30万的吊唁者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进行纪念活动。

在18日追悼会结束之后,毛主席的遗体又被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进行保护。随后被浸泡到药水当中。



这些药水也是专家组经过研究,最终才确认的。而在毛主席纪念堂建成的这一年时间当中,毛主席遗体长期保存的工作也没有停止。

他们往往是一边提方案一边做实验,最终经过论证提出了一种最可靠科学的方法,那就是采取气态和液态相结合,再加上物理光学的综合保护。

因此这么多年以来,毛主席的遗体得以正常的保存下来。这其中要感谢专家组,也要感谢一开始由徐静带头的三人组,他们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保证遗体能够保存这么长的时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39文章数 439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