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8年,毛主席罕见评价:萧克历史上就不老实,说的是什么事情?

0
分享至

萧克将军的家在北京西城区的一条胡同里,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

1994年,《炎黄春秋》杂志社来了一个新同志,名叫徐庆全,他很快就被领着来到了萧克的家,只因为萧克提前叮嘱过,就像“连长要认识他的排长、班长,班长要认识他的兵”一样,每来一个新同志,他也要求要见上一面,认认人。

萧克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也是他批示同意了《炎黄春秋》杂志的创办。因此,后来杂志社的成员也常常前往其住处请示工作。

徐庆全往后也和萧克有了多次见面和谈话。他将这些谈话内容一一写进了《让思想飞 我所认识的耆老》一书中,萧克被他形容为“文人将军”。

在这本书中,徐庆全写到自己曾“不知深浅”地问了萧克一个问题,那就是1958年毛主席是真的说过他是“坏人干坏事”吗?

萧克是怎么回复的?如果毛主席真的说过,他说的“坏事”又是指什么事情?



徐庆全谈萧克

1994年年初,徐庆全刚刚入职《炎黄春秋》杂志社,就被副社长宋文茂告知要准备准备,跟着他去见一见“萧老”。

提到“萧老”,没有人不清楚这个称谓具体是指代谁。徐庆全也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副社长说的是去见一见萧克。

在徐庆全的印象里,萧克是军中少有的文人将军。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很多人都是进入革命军队后才慢慢学习起了文化,而萧克在加入队伍之前就已经能诗善书,是名副其实的儒将。

这是有充分证据的。比如,革命战争年代,萧克就曾在湘赣根据地写过白话诗,还写过小故事,这些都通过了编辑的审核,被发表在了根据地的报刊中。20世纪80年代后,萧克的“才气”更得到了充分展现,1988年,萧克写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出版,很快就引起了一些轰动。



徐庆全记得,当时他是先在广播里听到了这本书的一些章节联播,对其中的内容很感兴趣,这才兴冲冲地去了实体书。

这本书是以第四次反“围剿”时期活跃在罗霄山脉的一支红军小游击队的成长历程作为故事主线,来展现中国革命力量的兴起。萧克于1937年动笔,在1939年完稿,此后40多年间先后做了多次大的修改,文中内容可谓字字斟酌。

徐庆全对萧克很是佩服。这位开国上将是少数写过长篇小说的开国将军,1991年《浴血罗霄》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形容他的前缀变得更加严谨和独特——“是唯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

可以说,新添了这一条精彩的履历之后,萧克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和高大。



在1994年之前,也即还未能得见萧克之前,徐庆全就记得萧克是在25岁当上了军长,27岁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应该是长征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个“大官”。1994年加入《炎黄春秋》杂志社、拉近了和萧克的现实距离之后,他更是多次梳理其历史轨迹,“希求从中能得到点什么”。

也是梳理之后,徐庆全发现,萧克的命运在27岁之后“跌宕起伏得有些莫名其妙,疑似于‘自由落体’”。

他之所以有此感慨,是因为六军团和二军团会师之后,萧克受贺龙、任弼时领导,成为副手,等到红军抵达陕北之后,他却离开了六军团,被调到了30军当起了军长。后来红军改编八路军,萧克成了120师的副师长。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却作为晋察冀军区的副司令员,很少亲自指挥战役。

可以说,萧克作为一个老资格的战将,在之后一直经历了“种种无法独当一面的局面”。至少在徐庆全看来,这“令人感到遗憾”。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情,1994年,当他被领进了萧克的住处,能够坐下来和萧克谈话的时候,他“不知深浅”地问了萧克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更是让萧克一度陷入沉默。



萧克谈毛主席

1994年,在萧克的住处,徐庆全问的一个最“不知深浅”的问题就是:毛主席到底有没有说过“萧克是坏人干坏事”这句话。

当时萧克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等他终于回神,徐庆全也没能听到他的正面回复。萧克避开了他的问题,却和他讲起了和毛主席有关的两件事情。

徐庆全还记得,萧克说的第一件事情发生在1929年的6月,当时萧克投了毛主席“反对票”。

那是红四军召开的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按照惯例,每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就必须重新选举军党委和军委书记。这次也不例外,依旧有序地推进着这项重要的议程。

当时在军委书记的人选上,主要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毛主席,一个是陈毅。与会的代表们要在这两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个,大多数代表都把票投给了陈毅,萧克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陈毅顺利当选,走马上任成了新的军委书记,而原本的军委书记毛主席则到了漳州“养病”去了。

只是,当陈毅前往上海向中央军委汇报这次大会的情况的时候,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知晓了选举的结果,却指示陈毅一定要把毛主席请回来。

陈毅几经周折,请回了毛主席。后来,1929年12月,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毛主席恢复了在红四军的领导职务。

萧克只就事论事地和徐庆全说完了这件事的经过,并没有掺杂任何自己的思想和评价。



萧克提到的第二件事则发生在1968年的“五一”劳动节,当时萧克见到了毛主席。

萧克提到,当时毛主席见到他,就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还和他提起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候的情景,问当时在龙溪洞的时候“有多少人?有多少枪?”

萧克似乎没有迟疑地就能给出答案。那些往事在他的心中历久弥新。他回答道:“把男女老少都加在一起,一共有五六百人,有六七十条枪,还有三百多梭标。”

毛主席好像也在回忆着那段岁月,听完萧克的话之后,他感慨着说:“揭竿而起!揭竿而起!”

余下的,萧克再没为徐庆全做任何解释,把“琢磨不透为什么”的他送走了。



1958年的“不老实”

1958年,在萧克的一生中也算得上是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毛主席罕见地对他做出了一个评价,说他是坏人,是资产阶级队伍的人。在毛主席发表这样一番讲话之后,批判的矛头更加指向了萧克。

毛主席说萧克是资产阶级队伍的人,其实和萧克历史上一个“不老实”的举动有关。

当时萧克还是红4军12师的师长,接手的12师其实是一支未经训练的农民武装,到实战的时候就暴露出了没经过正式训练的缺点,见到飞机不知道隐蔽,反而站着指指点点,晚上行军时遇到地主武装骚扰、听见了枪声,就紧张得完全不听指挥,径自跑到山上藏了起来。

当时萧克非常生气,让各部队指挥员上山把人都喊起来后,除了对他们进行严格约束,还想在12师中实行连坐制,哪个战士敢逃跑,其长官和同队的战友就都会受到严厉处分,有的甚至会被枪毙。



实行连坐制的效果十分显著。只是,实行不久,上级就明令禁止了,认为这是“强迫性的方式”,要求对战士要以教育为主,萧克还因此受到了处分。

值得提到的是,蒋介石也曾在黄埔军校、在国民党军队中推行连坐制,1958年时,萧克就被认为是“效仿了”蒋介石的做法,是资产阶级队伍的人。

那时的萧克被推到了“被告席”上。在后来的回忆录里,提起这段经历,他表示自己“没有申辩”的权利。而更让他没有办法接受的是,一直向往党、为了党的事业置生死与度外、哪怕起义失败、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也从未产生过离开党的念头的他竟然被逼着承认是“反党”。

萧克强调,“我即使在长期工作中有很多缺点错误,也绝不会‘反党’。”



遗憾的是,当时的军委、总政已经给他做了定性。他被军委撤销了在国防部和训总的一切职务,总政有派了工作组来对他进行揭发批判,手段包括但不限于隔离、紧闭、监视和威逼利诱。

萧克始终不愿承认他的罪名,于是,他就被逼迫着做检讨,在大小会议上接受批判,有时候连晚上都不能休息。后来萧克想:“如果就这样死了,岂不冤枉?”他最终违心地写了检讨,才算是过了关。

当时的军委领导中,彭德怀是批判萧克批判得最厉害的一个。聂荣臻、徐向前和叶剑英几位老帅则没有表态,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表态,萧克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好在他最后坚持了下来,等来了平反,也等来了彭德怀的道歉。

参考文献:

新闻午报 2006年11月20日 前事不忘:1958年军内“反教条主义”运动



2.《“围剿”边区革命根据地亲历记》编审组编. “围剿”边区革命根据地新历记——原国民党将领回忆[M]. 1996



徐庆全著. 让思想飞 我所认识的耆老[M]. 201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4239文章数 439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