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杭州】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加速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0
分享至


一条路,探索区域协同发展路径;一道廊,在连接中快速生长。

G60,是一条高速公路的简称,东起上海松江,一路延伸至云南昆明。2016年5月,松江提出“G60科创走廊”的概念,沿G60高速公路布局科创及先进制造业。自此,G60科创走廊的范围不断扩大。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区域创新策源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共同体活力奔涌,为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杭州,创新活力之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正在新时代的发展赛道上跑出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度,新科技、新产业融合兴盛,加速赋能这一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大动脉”。

高水平协同,共筑科技创新策源地

创新策源,是“从0到1”的首创,是“无中生有”的质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

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当前杭州科创领域的最高目标。最具指标意义的两项当属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

国家实验室,代表着一个国家某一领域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2023年,杭州首家国家实验室正式挂牌运行。

放眼更大的杭州创新版图,原本星罗棋布的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已然“串珠成链”。

这几年来,杭州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的科教资源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浦江、临港等国家实验室浙江基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取得重大进展。

眼下,杭州“1+2+18+7+N”的新型实验室体系蔚然成型,多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这些科学硬核力量将不断为杭州、为全人类带来新的“奇迹”。

在这个格局的带动下,基础科研正逐步渗透到杭州的每个角落,并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区域创新能级蓄势赋能。


之江实验室

“中国天眼”发现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快速射电暴,这背后,凝聚着之江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共同力量;浙江大学和之江实验室、上海理工大学一起,共同发现飞秒激光诱导复杂体系微纳结构新机制;由杭州、苏州组织实施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将推动地球科学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发展……

这几年来,协同创新的硕果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全球首个”“世界顶尖”在长三角攻坚落地。

既做好“自己的事”,更做好“共同的事”,在这条高能级的“创新廊道”,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正持续深化。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顶级科技集群排名中,位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上海-苏州、杭州、合肥分列第5位、第14位和第40位,呈现出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态势。

在这条充满无限想象和可能的科技创新“大动脉”上,科研的要素、创新的力量,正通过组团联合、分区作战的方式,在长三角展现出新的生命气象,呈现出这些城市以超常规力度携手打造世界级创新策源地的雄心壮志。

高质量协作,竭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

当前,科技自立自强是当今中国的时代最强音,科技与产业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正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共同锚定的攀登方向。

眼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正在打造“一廊一核多城”总体空间布局,主要节点城市将共建以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推进科技领域与技术充分结合。

这与杭州的发展不谋而合。杭州正加速形成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既走出了一条新科技与新产业的融合之路,也为其赋能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

在这条大走廊内,还有更丰富、更多元、更深度的产业协同创新合作。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这几年来,上海、杭州等城市在产业、企业、人才等领域已经深度联动、高度融合。上海高端人才支撑了阿里、网易的高速发展,杭州头部企业不断走向上海设立研发总部;吉利汽车在湖州、金华布局制造基地;上海、杭州、苏州的高端产业向周边辐射,带动整体发展……

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杭州大力支持廊内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了“滨富特别合作区”“滨萧特别合作园”“西湖临安科研成果转化合作区”等新平台,探索“不破行政隶属、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优势互补、收益共享双赢”新模式,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推进该项试点。

“恭喜!260万元成交!”2023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第五届科技成果拍卖会上,一声槌响,来自安徽宣城的科技成果“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铝的非水溶胶凝胶制备方法”花落一家杭企。

从企业一家家去“敲门”,到九城市主动打通壁垒给企业“开门”,科创要素和资源正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自由奔涌。从首届科技成果拍卖会的1.04亿元到第五届的109.68亿元,5年增长百倍的科技成果拍卖成交额,正是长三角科创活力和产业热力的直观呈现。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

去年6月,杭州构筑“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启用,目前已建设科技成果库和技术需求库,现有成果超过50万项,技术需求超过1.2万项。


西湖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还引进了包括上技所申态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等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内的42家机构入驻,推动600余项成果对接,40余项完成转化,加速融入更大范围的科技交易市场。

高标准协力,共育开放共享创新生态

深厚的科创土壤,注入开放高效、充满生机的“活力之泉”,这条大走廊已然孕育出郁郁葱葱的创新生态“热带雨林”。

在举世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1.05亿数字火炬手以“数实融合”方式点燃主火炬,惊艳全球。“智能亚运”“科技亚运”,成为这届亚运会的最大亮点之一。

杭州亚运会精彩呈现的背后,有着廊内其他城市的鼎力相助。

据介绍,金华、湖州是杭州亚运会协办城市之一;杭州世纪中心由上海企业投资建设;杭州亚运会奖牌是上海制造;金龙巴士、“平江窑”等苏州元素闪亮亚运会;“芜湖制造”助力绿色亚运……

这,仅仅是走廊内节点城市开放共享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几年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还涌现出广泛的共创案例,为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孵化器承载着强化创新策源、培育创新企业、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

科技企业孵化器可以说是链接上海、杭州创新创业的最强纽带。

20多年来,上海科技创业中心、上海孵化协会等一直“传、帮、带”杭州孵化器建设与发展,杭州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始终位居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第一。


城西科创大走廊

近年来,上海、杭州共建“梦想小镇沪杭创新中心”;合肥、杭州共建“合杭梦想小镇”;湖州、金华在杭建立科创飞地,实现“异地研发+本地制造”“异地孵化+本地产业化”,共同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这些创新实践,为全国科创生态建设探索了经验、形成了示范。

人才是第一资源。几年间,廊内城市共引共聚全球科创人才,推进人才评价标准共建互认、人才资源共享、人才服务共通,促进创新人才有序流动。

推进金融要素赋能科技创新。依托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G60基地,构建支持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发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效应。

构建科创全链条服务体系。加快“G60科创云”功能迭代,促进科研仪器、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形成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全链条服务体系。

科研共创、产业共兴、要素共享、人才共育……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生态图景已然徐徐展开,生机盎然。

文字、图片:杭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薛亮亮 韩佳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松江
上海松江
松江区官方公众号
26330文章数 680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