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后紧张空气数月不散,陈赓入朝药到病除,彭总:真有一套

分享至

陈赓大将是开国诸将帅中少见的性情中人,他为人活泼开朗,性格幽默,极富感染力,走到哪都能带来快活的空气。1951年6月他听说朝鲜前线打得很难,不顾身体有伤主动请缨到前线去。

毛主席和彭总都很欢迎陈赓去,就是怕他腿伤不方便,陈赓拍胸脯说没事。他经大连、安东,坐火车进入朝鲜。没想到他这一去,竟然意外解决了一个困扰彭德怀很久的难题。

一、朝鲜前线紧张的空气

困扰彭总的难题是什么呢?

前线志愿军将士们的情绪太紧张了。

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军来说,说难度空前都不够,战争之惨烈、对手之强大,比当年侵华日军和后来装备美械的精锐国民党军都强大,可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我军固然在第二次战役中把美军打得很惨,但自身也遭受很大伤亡。美军的立体火力和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都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面对美军疯狂的空袭和强大的装甲部队,志愿军战士们固然誓死拼杀的勇气,但美军那种无孔不入、无坚不摧的火力,事后思之,确实令人紧张。毕竟我们都是血肉之躯啊!

长津湖战役结束后,九兵团27军打完仗撤下来,在朝鲜东北部休整。当时为了保障好同志们休息,朝鲜政府专门安排了大量朝鲜人的村落,让老百姓腾出来房子让志愿军同志用。

有一天27军的随军记者去村子里采访,他惊讶地发现,战士们睡觉居然都不脱棉衣。



是因为冷吗?不是。朝鲜老百姓的火坑烧得非常暖。

细问之下才知道,不是冷,而是担心美军过来空袭,穿着棉衣睡能够尽快起身躲避。战士们因此也遭了罪,长时间不脱棉衣,衣服里都是虱子,手一抓就是一把,一捏满手血。

要知道,这可是休整期啊!休整期都长时间绷着神经,很难受。

这位记者也过得很不容易。他们和军部待在一起,也要时刻提防美军空袭。当时我军缺乏必要的防空火力,美军飞机来了只能往防空洞里跑。他回忆说,那样的日子是真难熬。

彭总当时有意让九兵团撤到东北休整,但九兵团将士们都不愿意走,很多人联名向宋时轮司令员请求,血债血偿,我们一定得狠狠再揍美军一顿。宋时轮向志司正式上报了电报,坚决请求留下来,彭总这才同意。彭总派人去九兵团调研将士们的现状,不去不知道,一去很心痛。战士们似乎都没有从激战状态里走出来,精神紧绷,人人怀忿。虽说兵法上讲哀兵必胜,但为将者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带好部队,不仅需要部队怀有血性,更要让他们的精神、心理处于阳光、自信、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良性循环,过于紧张是不行的。

不光一线士兵们如此,高级将领的日子也不好过。

打美军太难了,和国内战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打国民党军越到后来越容易,一场仗歼灭国军一个师、一个军都不在话下,东北野战军在黑山一口气灭掉廖耀湘一个兵团。

可是美军不一样啊,越打越难。

美军也很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像长津湖战役,基本上当场就摸准了志愿军火力不足、攻坚困难的特点,晚上被志愿军攻下阵地,白天他们就敢过来反抢,又狠又聪明。

彭总性格直率,脾气火爆,有时作战遇到困难,对将领们批评起来丝毫不留情面。38军军长梁兴初在第一次战役中因为侦察情报不及时,作战行动拖延了一小时导致没有达到歼敌目的,彭总拍桌子大骂梁兴初和三十八军不行。弄得梁兴初下不来台。

要知道,梁兴初当年无论是八路军时代,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是一等一的虎将,别的不说,黑山阻击战以一个纵队之力死死顶住廖耀湘一个兵团,勇武如此,全军没有几个军长能比得上。但到了彭总麾下,过去的成绩都归零,只看你眼下打得怎么样,出了纰漏一点脸也不给。

彭总资历深、威望高,抗战时期就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军副总司令的身份兼任西野司令员,说实话,比陈毅、刘伯承、101这些方面军司令员还高一格。到朝鲜后,麾下众将邓华、韩先楚、洪学智、宋时轮、梁兴初这些大将,都和彭总差着辈儿,他一发脾气,根本没有人敢从中打圆场。



彭总也知道自己脾气大,但由于天生性格如此,他又不善于拉下脸和将领们打成一片。第二次战役梁兴初率三十八军打了个翻身仗,彭总高兴的表扬三十八军是万岁军,梁兴初高兴啊,但是高兴完见了彭总还是跟小学生似的,只敢乖乖站着,生怕哪点做的不对了,彭总瞪眼就训人。

在陈赓入朝前夕,也就是长津湖大战结束后的第六个月,又出现了战场失利的情况。彭总召集军长、政委以上将领开会,空气沉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大家都知道,这次彭总肯定又得发一通大火,个个战战兢兢、不敢多说一句话。

如此紧张的空气一直持续下去,确实不是个事。

就在此时,陈赓到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