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周恩来最后一次中央专委会:拍板一件大事,开玩笑嘱咐一番话

分享至

1974年深受膀胱癌病魔折磨的周总理,不顾身体仍让人通知召开一场会议。这让人惊讶,究竟是什么会议需要周总理如此重视,为什么非要亲自主持专委会呢?

要想深入了解其中缘由,则必须要从我国的核工业发展说起。作为第一个欣赏过原子弹爆炸影像的领导人,周总理早已将大力发展核工业定为奋斗目标。



核工业艰难起步

新中国成立之初,虽然他日理万机、政务繁忙,但却依然密切关注着国际新兴科技,重视与优待顶尖科技专家。

1955年1月中旬,毛主席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制定出创建核工业的重大决策,并任命周总理全权负责项目创立、组建相关管理机构,以及招揽专业人才和制定发展方案等繁琐事宜。

此次会议的圆满结束,标志着我国即将步入核武器研发新时期。

基于我国在核工业建设方面基础缺陷,周总理深思熟虑后将各部门进行细致划分;确保各司其职的同时,得以众志成城尽快达成既定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二机部主要负责存储仓库、武器试验靶场设计等工作。

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加强统一管理,经周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意,又将建工部某设计院、冶金部、四个建筑安装公司等直接划归二机部,从而进一步推动核工业建设步伐。

1958年8月,二机部明确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发展思路,积极培养各方面优秀人才。



与此同时,我方在苏联方面的鼎力指导与援助下,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国情需要的核工业发展模式。

本以为这种双赢的局面会一直保持下去,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中苏两国由于立场等多重因素产生隔阂,使得蜜月期般的友好关系渐渐分崩离析。

1959年6月,苏共中央忽然停止核武器资料与样品的供应,继而开启了毁约停援先兆。时隔差不多一年时间,伴随着中苏多次磋商的失败,苏联果断撤走援华所有专家与设备。

如此一来,意味着我国初步兴起的核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打击。令人义愤填膺的是,一些苏联专家还不忘冷嘲热讽;声称我国核工业残余器械设施,用不了几年就会腐朽为破铜烂铁。

即便我方耗尽二十年时间,也休想研制出核武器!对于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周总理却显得不以为然;

他鼓励所有科研工作者要依靠自己力量执着探索,争取在八年时间内爆炸核武器!依照周总理的指指示与规划,二机部全体人员从思想、行动等方面都作出了彻底改变,势必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绩。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