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王近山杀红了眼,日军花两天收尸,陈赓直言:他不是真疯

分享至

《亮剑》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影视剧,其中塑造的角色李云龙可谓是战争时期的风云人物,他性格冲动,却又富有战争头脑,总是给大家一个猝不及防的惊喜。李云龙这个角色中掺杂着许多将领的身影,最主要的原型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代名将——王近山。王近山在抗战时期被授予了一个称号,那就是“王疯子”,王疯子这个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善打恶仗硬仗的他,又在战争时期打出了哪些令人称奇的硬仗呢?



王近山

冲锋陷阵身在前,军中人称“王疯子”

王近山,1915年生人,他的家乡是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小村庄。他15岁就加入了抗战的队伍,年仅16岁就担任了连长职位,部队里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小连长”。王近山加入红军后,这个稚嫩的少年一直渴望能够早点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他对即将到来的革命旅程充满了期待。

1931年11月,位于黄安七里坪的中国工农红军正在商讨第三次“围剿”的作战工作,会议的首要任务是以红11师31团为主攻,对海拔1000多米的蟑山主峰进行攻破。当时王近山所在的队伍是红10师30团,这次作战中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进攻。



令人没想到的是,由于红军与敌军部队对峙时间过长,久而久之,负责主攻的31团就有些松懈。敌军就瞄准这个空隙,趁机发起偷袭。王近山所在的30团及时反应过来,趁着敌人还没有入侵到31团的指挥部,团长王宏坤立马带人发起支援,从左侧插入进去。然而敌军这次是有计划的进攻,在30团增援后,敌军对其进行了包抄,红军一时陷入了困境中。好在总指挥临危不乱,坚定地站在红旗脚下,这一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包括王近山在内的将士们都充满了斗志,不顾自己的生命硬生生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次的突破也为红四军攻克黄安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在这次的作战中获得全面胜利,我军成功夺取了敌方的一个坚固据点。是金子总会发光,经过这次的作战,总指挥也注意到了英勇奋战的王近山,还夸奖了他一番,说道好一个“王疯子”,于是这个绰号也就一直跟随着王近山了。



1933年10月,四川军阀刘湘发起了“六路围攻”,负责防御的正是王近山所任团长的28团。这次的作战十分艰难,王近山作为团长,始终身先士卒,但是28团还是几乎全军覆灭。“六路围攻”的好景不长,红军方面很快制定出反攻计划。1934年的鹰背嘴一战,王近山所率领的28团以少胜多,成功重创了敌人。战场上的王近山身姿矫健,亲自端起机枪来应对敌人的联排扫射,优先进攻了敌军所占领的制高点。

红军的反攻战争长达十个月,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王近山始终坚守在战争前线,与将士们一同进退,冲锋陷阵在最前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