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追随蒋介石6年,晚年称:蒋最大错误,就是签写雅尔塔协定

分享至

1949年许多国民党将领随蒋介石去了台湾,但几十年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为两岸共同历史而奔走。

2020年去世的前国军将领郝柏村曾经在蒋介石身边担任六年的侍从长,可以说与蒋介石有非常亲密的私人关系。

2013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到蒋介石的得失,他认为其最大的错误是接受当年的《雅尔塔协定》。

那么郝柏村为什么强烈质疑当年国民政府接受该协定,这对蒋介石最终败亡是否起到了关键作用呢?



《雅尔塔协定》

从地主少爷成长为抗日军人,晚年离开政坛坚持对抗“台独”

提到郝柏村绝大多数大陆网友都非常陌生,但是在2020年3月30日其去世前在台湾可以说是人气很高的“反独大将”。

郝柏村191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盐城郝荣庄的地主家庭,幼年时期家里经济条件尚好但族人思想却非常落后[1] 。

直到1927年郝柏村才进入新式学堂,并逐渐认识到此时的中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1935年郝柏村在当地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道中落,再加上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就如同当时众多有志青年一样,到南京报考黄埔军校发展而来的中央军校。虽然郝柏村当时学历偏低但是在入学考试时却一次通过,之后他在所有军校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茅。



郝柏村

郝柏村进入军校后一面努力学习希望能在战场上报效国家,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利用假期回去探望久别的父母。

然而因为一系列国内重大事件发生,他在1936年和1937年都未能回家探望。

1938年1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被迫搬迁到武汉的中央军校,为郝柏村在内的700余名第12期学员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蒋介石亲自出席典礼并勉励学生们努力杀敌,这让郝柏村从此成为了蒋介石坚定的追随者。

毕业之后尽管已经战火连天,郝柏村还是辗转回到老家并拍了一张全家福。郝柏村怎么也没想到这居然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双亲,晚年在台湾他经常面对这一张全家福黯然神伤。



郝柏村

郝柏村归队之后很快被分配到第四战区,刚刚到任就迎来了日军发起的广州战役。

郝柏村学习的是炮兵科但临时受命指挥一个机枪连,同日军英勇血战并因此第一次负伤。

因战场表现突出郝柏村又进入贵州都匀的炮兵学校学习,之后又多次在国军重炮部队和炮兵学校之间奔波。但是让郝柏村郁闷的是虽然他也参加了八年抗战,但是却并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战绩。

郝柏村所在部队虽然是当时中国军队中仅有的装备150毫米德式榴弹炮,和155毫米美式榴弹炮的重炮部队。



郝柏村

但是由于战场局势整体敌强我弱,当时中国的交通条件难以支持重炮部队长距离机动;再加上战争的绝大多数时间日军都掌握着制空权,让郝柏村空有报国之志却很难向日军发射一发炮弹。

抗战步入尾声时郝柏村职务有所升迁,并得到了在国民政府中身居高位的江苏人顾祝同的注意。

正是在顾祝同的提拔下郝柏村离开了炮兵部队,1946年后出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办公室随从参谋。

1949年郝柏村也随顾祝同等人撤往台湾,直到1999年才实现了回老家探亲。到台湾之后郝柏村于1954年担任金门前线指挥官,在1958年的金门炮战中得到蒋经国的赞许。



金门炮战

于是在蒋经国的推荐下,郝柏村于1965年至1971年担任了蒋介石的侍从长。

蒋经国继任台湾领导人后,郝柏村于1981年担任了8年“参谋总长”并得到了李登辉的赏识。

于是1989年后郝柏村又先后成为“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成为了台湾政坛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随着李登辉“台独”面目暴露,郝柏村1993年辞职后长期同岛内的“台独”势力作斗争。



蒋介石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