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国联名逼迫中国,只为销毁中国一项武器,我国当场霸气拒绝

分享至

2008年,挪威牵头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军事武器约束公约,其核心焦点便是中国所拥有的集束炸弹。集束炸弹,作为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向敌方阵地投送大量子炸弹,造成大范围的破坏。然而,其不可控的落点及潜在的长期危害,也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挪威公约的提出,联合国及其他上百个国家纷纷响应,希望通过这份公约来约束集束炸弹的使用和持有。然而,在这股全球性的趋势中,中国却选择了保持独立立场,并未加入这一公约,甚至公开表示了对其的抵制态度。

那么,挪威为何会特别针对中国提出这样的要求?中国又为何坚持不加入这一公约呢?

什么是集束炸弹

集束炸弹,我们通常亲切地称之为“子母弹”。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礼盒,里面装满了小小的惊喜——那就是一颗颗小炸弹。当这个大礼盒被投放到战场上,它便会在空中打开,释放出那些藏着的小炸弹。



这些小炸弹可不是闹着玩的,它们一旦落地,就会立刻引爆,变成一片片锋利的弹片,四处飞溅。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弹片密密麻麻地飞向敌人,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敌人就像是站在了一个巨大的切割机前,无处可躲,只能任由这些弹片切割。

集束弹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战斗机就像是天空中的投递员,把集束炸弹空投到战场上。每一枚集束炸弹都能覆盖一个巨大的区域,差不多有一座小型城市那么大。所以,一旦它爆炸,整个区域都会受到波及。可以说,这种炸弹一旦用于城市战争。那么,被杀死的不仅是军人,还包括很多的平民。

杀伤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舞台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美国牵头的一群国家,联手对伊拉克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场后来被称作“海湾战争”的冲突,不仅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还成为了军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案例。而在这场冲突中,一个特殊的武器——集束炸弹,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其毁灭性的威力。



海湾战争持续了整整四十七天,每一天都充满了紧张和硝烟。在这场不对等的较量中,美国空军部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驾驶着先进的战机,飞越伊拉克的领空,一次次投下了威力巨大的集束炸弹。

这些集束炸弹可不是一般的炸弹,它们内部装有成千上万颗小型的“子炸弹”。当炸弹被投下后,会在空中解体,释放出这些子炸弹。这些子炸弹就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地倾泻在伊拉克的土地上。

想象一下,伊拉克原本准备了大批的坦克,打算在战场上与美军一决高下。然而,当这些集束炸弹从天而降时,情况瞬间发生了逆转。在短短的一瞬间,伊拉克的上千辆坦克同时被子炸弹击中,纷纷瘫痪在地,无法动弹。这些坦克原本应该是伊拉克的骄傲和力量,但此刻却只能成为一堆堆废铁,无法在战场上发挥任何作用。

除了瘫痪掉伊拉克的装甲部队外,集束炸弹还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那些从炸弹中分裂出来的子炸弹,不仅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设施,还对伊拉克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士兵在子炸弹的轰炸下丧生或受伤,整个军队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面对装备精良、战术先进的美国军队,伊拉克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20亿枚

见识了集束炸弹的惊人威力后,全球各国都为之惊愕不已。虽然集束炸弹听起来原理似乎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它的制作难度却高得惊人。这也是为什么,直至今日,全球仅有五个国家具备制造这种强大武器的能力。这五个国家,正是联合国中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

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统计,中国、美国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所拥有的集束炸弹数量,加起来竟然达到了惊人的20多亿枚。这个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想象一下,如果一枚集束炸弹的爆炸范围能够覆盖3000平方米的土地,那么20亿枚集束炸弹加在一起,就能够覆盖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区域。

这个数字究竟有多大呢?要知道,这几乎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可以想象,如果这些集束炸弹同时被引爆,那将是一场怎样的毁灭性灾难。这样的力量,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都感到畏惧。

其实,说到战争中的武器,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威力巨大、让人胆寒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但在不动用这些极端武器的前提下,有一种武器在常规战争中堪称王者,它就是集束炸弹。这种炸弹的威力之大,足以让它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大大提升胜率。



想象一下,当这种炸弹被投放到战场上时,会释放出成百上千的小炸弹,这些小炸弹像雨点般密集地落下,覆盖面积广,杀伤力惊人。敌人在这样的攻击下,几乎无处可逃。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集束炸弹在拥有这么高的杀伤力的同时,也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哑火。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烟花爆竹时,总会遇到那么几个炸不开的“哑炮”,集束炸弹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的“哑炮”。

这些“哑炮”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爆炸,比如制造过程中的小瑕疵、投放时的不确定因素等。这些没有爆炸的小炸弹,就像隐藏在战场上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双方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想象一下,当你以为已经安全了,突然一个“哑炮”爆炸了,那将是多么惊险的一幕。而这一幕在海湾战争中曾上演过。

海湾战争

1991年,美国与英国、法国等北约国家联手,在海湾地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在这场被称为海湾战争的冲突中,他们使用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其中就包括威力巨大的集束炸弹。这些集束炸弹犹如一个个装满子炸弹的“炸弹之母”,一旦投放,就会释放出成千上万的子炸弹,覆盖广阔的地面。

据统计,在这场战争中,北约国家累计投放了惊人的6.1万枚集束炸弹。每一枚集束炸弹都携带着数以千计的子炸弹,总计达到了两千多万枚。这些子炸弹像雨点般落在了伊拉克的国家境内,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两千多万枚子炸弹中,竟然有大约17万枚没有爆炸。这些未爆炸的子炸弹如同隐形的杀手,潜伏在伊拉克的土地上,随时可能给无辜的平民带来致命的伤害。

时间流逝,距离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三十二年。然而,伊拉克境内的平民们却依然承受着那场战争的余波和威胁。他们时常会遭遇到当年未爆炸的子炸弹,有的人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有的人则遭受了严重的伤害。

除了伊拉克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曾经遭受过集束炸弹的伤害。那个国家就是已经解体的南斯拉夫联盟。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集束炸弹的投放也给南斯拉夫联盟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199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大国,深深介入了南联盟内部复杂的民族矛盾之中。在这场冲突中,美国和荷兰等国家决定采取强硬手段,他们瞄准了科索沃地区,先后投下了惊人的1765枚集束炸弹。

这些集束炸弹可不是普通的炸弹,它们内部装有大量的小炸弹,也就是子炸弹,总计大约30万枚。想象一下,那些炸弹犹如雨点般纷纷落下,整个科索沃地区瞬间陷入了一片火海和硝烟之中,原本美丽的土地变得焦黑荒芜,仿佛被烈火吞噬过一般。

然而,比起集束炸弹带来的直接杀伤力,更让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的是那些未能爆炸的子炸弹。据北约统计,大约有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二的子炸弹没有在当时就爆炸,这意味着有三万到三万五千枚子炸弹仍然隐藏在科索沃的土地之下,随时可能给当地平民带来致命的伤害。



这些未爆炸的子炸弹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它们可能在人们劳作、行走、甚至是休息的时候突然爆炸,给无辜的平民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些子炸弹将继续威胁着科索沃地区的生活安全,让人们生活在一种恐怖和不安之中,对未来充满了深深的担忧和恐惧。

中国拒绝原因

从那些充满硝烟和炮火的战场上,人们亲眼目睹了集束炸弹所造成的惊人破坏。这种武器一旦投放,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无数的子炸弹会在空中散开,随后在地面爆炸,形成一片毁灭性的区域。无论是建筑、设施还是生命,都难逃其魔掌。

正因为集束炸弹的破坏力如此惊人,2008年,挪威出于对人道主义的考虑,牵头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倡议。他们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名为《国际禁止集束炸弹公约》的文件,呼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禁止这种极具破坏性的武器。

这份公约在2008年的12月得到了联合国的承认,并且得到了众多国家的支持。据统计,一共有107个国家签署了这份公约,表达了对禁止集束炸弹的坚定立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三个大国却始终没有签署这份公约。它们就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



那么,我国为什么没有签署这份公约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美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