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97年,中行发现周总理30年前一笔巨额存款,引出一段悲壮往事

0
分享至

1976年,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这片土地,享年78岁。

邓颖超同志公布了周总理的三条遗言:不保留骨灰;后事处理不要特殊;不要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这样简朴的要求一如周总理生前勤俭节约、两袖清风的作风。

周总理78年的生命旅程,近50年献给了中国革命,20多年献给了新中国,这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就像是一束光,永远照亮指引者我们。

周总理的收入情况很单一,只有固定的工资进项,而支出也仅限于给亲友的帮助;党费;其他日常支出。



当时周总理每月有4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而邓颖超有350元左右,初次之外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从工作开始往后近20年的时间,他们的总工资收入是16万元左右。

此外,周总理还对自己的工资有明确的规定,只要超过5000元,而又没有需要额外支出的地方,那就交党费。

周总理一个先公后私,无私奉献的伟大的人,他并没有什么大的存款,然而在1997年,中央银行在查账时,却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发现了一笔30年前的巨额存款,是周总理署名的存款,金额高达1.2万英镑。

在当时这笔钱可是巨款,折合英镑汇率,这笔钱在当时高达8万多元,然而工作人员在整理周总理的收支情况时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有一笔周总理的巨额存款?是周总理存的还是另有内情?

中国银行领导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简单,就让工作人员一定要核查清楚这笔钱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也没想到,这笔钱的背后竟是一对小夫妻对祖国的拳拳爱国之情。

这对小夫妻又是谁呢?



故事要回溯到二战时期的英国,1940年,英国遭到了德国的轰炸,时间竟长达10个月。

炮火之下的伦敦已然是面目全非,流离失所,忍饥挨饿,这是弥漫在当时伦敦上空的空气,污浊,绝望,肮脏!

一个名叫“多利”的英国女孩是其中之一的受害者,她失业了。

她来到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求职,因为这和她之前的银行在一家办公楼,多利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人又机灵聪慧,被成功录取。

当时的多利在银行担任柜台出纳,同时她还负责给国民党在英国的海员发工资。

这些海员在英国的俱乐部里吃喝玩乐,工资还不够他们消遣的,多利看到他们一个个不思进取,混吃等死就很心痛,因为她知道当时的中国和英国一样正在经历战争,她想到他们在国内的家人还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着,心中就更加恨铁不成钢。

善良的多利就开始劝他们为家人存一些钱,让自己的家人能好过一点。

经过多利一次次的耐心劝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改变自己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他们把省下来的钱交给多利替他们保管。

多利很开心,每次给他们存钱的时候,还用自己的职权帮他们减少一些手续费。

多利的善良有一次竟然差点害了她!



1944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关键阶段,为了支援战争,宋美龄代表政府在伦敦分行设立了募捐箱,红十字会也设置了募捐箱,他们希望得到广大爱心人士的帮助,这笔钱将会用于对于战争中受害者的补助和慰问。

很多人纷纷前来,年轻人,知识分子,甚至老人都自愿自发前来捐钱,有好多还捐物,到了此刻,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都为了最后的抗战胜利而坚持战斗。

有战士,也有苍蝇,有人打起了募捐款的主意,他们是募捐箱的管理人员,因为工作原因,他们可以随时接触到募捐箱。

然后,邪恶的念头就在心里生出了,他们准备发国难财。他们经常偷盗募捐箱里的钱财。

而这一幕被多利看到了,她愤慨不已,这些蝇营狗苟比之前吃喝赌博的海员还要让人气愤。

善良的多利决心要为中国的穷苦百姓,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减少损失,她偷偷的把宋美龄的那个募捐箱藏在了柜台下面,而把红十字会的那个募捐箱留在了上面。

管理人员当然忍不了自己的偷盗之举无法继续,他以私藏募捐箱,违反工作规定为由将多利告到了银行经理那里,经理迫于无奈,准备开除多利。

多利虽然冤枉却没有办法,谁知在这时,一个中国小伙子站了出来,他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员工刘本昆。



刘本昆与经理据理力争,最终把多利留了下来,多利感动不已,向刘本昆表达自己的感谢,刘本昆笑着安慰她。

后来两人就像朋友一样相处,慢慢地,多利喜欢上了正义,有能力,有才华的刘本昆,而刘本昆也喜欢这个善良,聪明的多利。

相处一段时间后,两人水到渠成成了夫妻。

多利这个女孩子真的很美好,她不介意当时的刘本昆是中国人,要知道,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病弱,都看不起中国,而多利不仅很尊重刘本昆,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刘道蕊。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百废待兴,各个行业都有待接收,中国银行成立了总管理处,总管理处要求各海外分行,立即冻结资产,等待总管理处接收。

伦敦分行的情况异常复杂,分行领导不看好社会主义,敌视中国共产党组建的新政府。他们不愿意接受共产党设立的管理处的领导,还准备把分行内储备的外汇转移到台湾。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刘本昆和其他几名中国员工决定一定要帮助中国政府守住银行资产,当时他们也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因为分行动荡,大部分员工都被裁员,他们是冒着被开除设置报复的危险来做这件事的。



一共5人,他们做好了与银行领导对抗的准备,颇有些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

他们五人决定以中行的名义在伦敦分行开设一个英镑账户,账户只有他们中的人签字才能启用。

做出了决定后,他们就立即给中国总管理处写了信告知情况,总管理处表示同意并对他们的爱国行为和对新中国政府的支持表示感谢。

在这个事件中,他们以超凡的勇气和智慧保卫了中国人民的财产,为中国银行的顺利接收,为金融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

伦敦分行顺利接管后,刘本昆由于出色的表现荣升襄理,这个职位相当于副经理。

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这件事情,刘本昆升了职位,而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也在慢慢复苏,二人的工作越发得心应手,在他们努力之下,在伦敦闹市区买了公寓,还有汽车,前景不错。

生活富足了,预计的欣喜却并没有来,刘本昆越发思念那个新中国,那个欣欣向荣的祖国。

他渐渐的开始找各种途径去了解新中国,报纸,电视,可是那都是政治家们想让我们看到的样子,真实的祖国母亲是什么样的呢?

终于他想到了,他迫不及待的带着妻子多利去了中国驻伦敦办事处,在那里他们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电视电影。



了解到了祖国的发展情况,刘本昆更想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他渴望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但当时中国和英国还没有建交,虽然1950年英国政府就向周总理发电报承认新中国,但是在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更是在72年才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这种情况下,自己怎么和妻子提自己要回国的事情呢?

一方面回国以后他们生活的经济条件肯定会下降,另一方面多利是英国人,中英还没有建交,怎么带妻子回去呢?

这是刘本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他实在无力改变什么,要么等中英建交要么要妻子改变国籍,可自己又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所以刘本昆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他经常愁眉苦脸的,在生活中回到家也是如此,这引起了多利的注意,她观察一段时间之后觉得丈夫肯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只是不好开口。

所以多利开口询问了丈夫,刘本昆觉得妻子善解人意,也没有隐瞒,全部说了出来。

令人惊讶,多利竟然支持自己的想法,她说她知道自己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这是一个人知恩图报的表现,她很开心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这样的人。

为了丈夫的目标,她决定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决定真的需要巨大的勇气!



当她把申请书递给英国政府时,他们都惊讶的看着多利,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事情,经反复确认,最后他们说可以是可以,只是要出具中国政府同意接纳自己为中国公民的证明。

多利又找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很欢迎多利选择成为中国公民的决定,并很快写好了入籍证明,多利拿着证明再次去英国政府部门,这次他们没再阻拦,向多利露出了惋惜的表情,同意了多利放弃英国国籍的申请。

刘本昆第一时间就向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回国申请,而当时由于其他考虑,中国政府方面建议他在英国工作一段时间。

这一等就是10年,直到1967年,中国政府方面同意了刘本昆的申请,刘本昆激动的热泪盈眶。

他和多利很快把在英国奋斗多年的家产都变卖出去,其实由于他们卖的急,很多都是超低价卖的,还有的送了出去。

光他们在英国闹市区的公寓就值几万英镑,而他们只卖了1.2万英镑。



这年6月的一天,他们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信中说: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今天通过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给您汇了一笔款,1.2万英镑,这是我们工作这么多年来积攒的积蓄,我们想把它用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不知用什么方式给相关部门比较稳妥,所以我们给了您,我们相信您!

诚恳的话语,带有温度的笔触,这是两个可爱的人啊!

周总理很感动,可是按照规定,这是个人款项,国家不能收,于是,周总理吩咐人马上查明汇款人,退回去,并对他们的心意表示感谢。

可是,当时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并没有找到汇款人,工作人员就以周总理的名字把这笔钱存到了中国银行。

这一存,就是30年!

30年后,1997年,偶然的际遇,这笔钱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那个时候到刘本昆和多利已经退休快10年了,他们的生活过的比较清贫,靠着微薄的退休金,除了平时生活还要给刘本昆治病,就显得拮据了很多。



这次经过多方查证,确定了这笔钱就是刘本昆和多利捐的,中国银行表示要按照周总理的意思连本带利的把钱还回去。

要知道,连本带利,再折合为人民币,这笔钱当时是46万多。这对于生活拮据的刘本昆和多利来说真的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大大改善他们的生活。

可是,两位老人始终不愿意接受退款,最后他们商议用这笔钱以刘本昆的名义设立一个基金会,表彰给银行工作优秀的员工。

1998年刘本昆病逝,2013年,中国公民共产党员刘道蕊离开了她的祖国。

刘道蕊到中国的40年里,没有回过英国,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



像刘本昆这样的爱国儿女有很多,他们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像刘道蕊这样可爱的人也有很多,他们不为名利,只为自己心中的情和义。

今天的我们很幸运,我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细语
细语
分享有用的好文章
1209文章数 6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