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位大队长,跟日本人吃饭,要了人家一挺机枪两箱子弹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42年7月,有一天,正在司令部研究作战的聂帅,接到了一份十分严肃的报告。

这份报告是敌工部打来的,说是定襄下面有个大队长,跟一个日本军官吃饭,还一起喝酒。

那时,正是抗日的非常时期,不打报告,私下与日本军官见面,可以说是严重违反纪律的。

聂帅很重视这一情况,下令务必查清此事。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不过聂帅最后的处理方式令大家十分惊讶。

这名大队长名叫樊金堂,当年他跟那名日本军官见面时,不过19岁。

事后,他还让人家自愿送来了一挺机枪、两箱子弹。

这就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聂帅最后给了怎样的处理?

特别的一顿饭

樊队长跟一名日本军官吃饭的事,具体还要从那时,他收到的一封信说起。

同样也是1942年7月,上旬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是谁写的呢?是活跃在当地的一个日本联队长。

这封信里写到,这个日本军官很欣赏他的作战风格,想要同他见一面,不知道愿不愿意。



这封信他没给别人看,爽快地在信件末尾回了三个字“愿奉教”,还自己写了约定的时间、地点,到时候在那里等着这个日本军官来。

时间来到约定好的那一天,那联队长果然来了,他身后只带了个翻译,身上没有带武器。

樊队长这边也跟着几个战士,同志们见远处出现了两个穿黄绿色军服的远远走过来,发问:“队长,来了两个鬼子,咱们打不打?”

樊队长看着两人走过来,说:“不打,咱们该以礼相待。”

不一会儿,那联队长就到了,他立刻下去迎接对方。

两人朝对方敬了个礼,再握了握手,而后到土炕上按主客位坐下。

一开始,那日本军官的翻译了一堆称赞樊队长的话,还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

樊队长一边听着,一边叫炊事员去炒了几个菜,两个人不谈打仗的事,其余的谈了不少。

具体内容如何,现在已搞不清楚,但多年后,樊队长自己再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他对这个日本军官的谈吐印象深刻。



这名日本军官看起来很斯文,有文化修养,翻译跟他介绍时,说这位军官懂不少中文,还曾读过我国的古籍,比较熟悉。

而樊队长和他完全是相反的,他就是一个认得不少字,能看点书,有幸读了初中的农民,不像对面那样,那么能说会道。

两人闲聊一阵后,他就请对方吃饭了,在饭桌上,那名日本军官问他有没有结婚。

那会儿他才19岁,结婚还是太早了,但说到这个话题,樊队长却有些不好意思了。

总之这顿饭吃得非常愉快、和谐,这样的气氛也让周围的同志们感到十分的惊讶。

他们天天都在和日军打,谁又能想象到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一起吃了顿饭。



吃完饭之后,联队长要回去了,临走时他问樊队长有没有什么需要的,他可以帮忙。

樊队长一听心里发笑,中国人和日本人打得不可开交,什么时候能阻止他们停止侵略就已经很好了,一个日本人能帮什么忙呢?

不过,他还是随意开了个玩笑说:“那我们需要一挺机枪,两箱子弹,你看能办到吗?”

那日本军官点点头,说他一定办到,樊队长笑着送人离开,没把这件事放心上。

不想几天后,他们的前沿哨所打来了报告,说两个鬼子,带着几个农夫过来了,他们还打着白旗,进了山。

樊队长听后说:“人家打着白旗就不要打,去看看他们要做什么。”



战士们顺着日本兵进去的路,这才发现那2个日本兵跟4个农夫一起,抬着两箱子弹,轮流扛着一挺日军的歪把子机枪。

他特别高兴,把机枪和子弹都收下了,嘴里念了句:“真够朋友!”

完事,他请了那两个日本兵吃饭,写了一封“收到了”的信,请他们带回去。

不想,这两个日本兵会讲一点点中文,从他们口中,他得到了一个消息,令他惊讶,又感到很为难。

这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侠客风范

1942年7月,定襄县下的一个大队长樊金堂,突然收到了一挺机枪、两箱子弹,而这些都是一名日本军官送的。

除了这些,他还遇上了一个有些为难的请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就在樊队长准备请两位日本兵回去时,那两人同他讲,联队长的命令是,他们把东西送到樊队长手上之后,就不用回去了。

联队长就算他俩逃亡了,如果回去,肯定是会被军法处置的。

那个日军联队长,原来就不是当兵的,他在自己家乡教书,因为征兵,被迫参与了战争。

这样想来,或许那队长始终是个文化人,不愿意打仗,他逃不了,就让士兵们逃了。

不过这可让樊队长有些难办了,这两人都是日本人,留在县上不现实,只能向上汇报。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