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0
分享至



三峡水库 摄/张伟革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为水利行业管理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发电、灌溉、航运、生态等功能,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基础设施,肩负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现有水库数量多、高坝多、病险库多,要坚持安全第一,确保现有水库安然无恙。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水库安全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3年8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指导意见,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深刻把握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必须加强水库安全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水利中心任务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水库是江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使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安全作为支撑和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水库自身安全性态良好,才能正常发挥效益;没有水库的高水平安全,就没有水库效益的充分发挥,更没有水库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确保水库安然无恙。

最大程度延长水库服役周期,必须加强水库安全管理

水库随着运行时间延长而自然老化、性能下降直至最终退役,是客观必然规律。我国80%的水库兴建于1980年以前,由于当时国民经济水平低、技术装备落后、制度标准空缺等原因,这些水库存在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设施不配套等先天不足问题,而且运行期大多超过50年,“老龄化”带来的工程病险、安全隐患问题难以避免。国内外水库安全事故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十四五”期间,全国已有约3700座水库降等或报废。加强水库安全管理,维护水库良好运行性态,最大程度延长服役周期,最大化发挥功能效益,既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平衡水库投入产出的需要,是必须抓紧抓实抓好的重要任务。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是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随着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水库安全管理的内涵随之拓展外延,管理目标要求更高,既要保障大坝安全,又要保障库容安全,还要保障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生态安全。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库安全管理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不能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新要求。

一是所属行业多,管理制度标准不统一。全国水库的主管单位涉及水利、能源、农业农村、司法、林业草原、住房城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其中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库占98.65%,其他部门管理的水库占1.35%。二是管理层级多,事权关系复杂。全国水库既有中央部门或中央企业管理的水库,也有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水库,还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或私营企业主管理的水库。三是管理要素不全,库区监管责任不清。由于法规制度不完善,水库安全管理的重点在大坝及其配合运用的泄洪、输水、发电、通航等建筑物,水库库区、大坝下游泄水通道成为管理盲区,侵占水库库容和下游泄洪通道问题突出,有的水库还因征地遗留问题长期不能正常运用。四是建设与运行管理统筹不足,尚未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坝监测预警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制约水库安全管理效能。五是管理手段粗放,应急管理、风险管控意识薄弱,信息化水平低。六是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中小型水库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多数小型水库无专门管理机构,不适应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管理要求。

从根本上解决水库安全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水平,以适应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需要统筹行业内外、大坝与库区、上下游、左右岸、法规标准、体制机制、执法监管、除险加固与日常管护、监测与预警预报等各领域、各要素,以系统思维、创新理念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实行全覆盖、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简称“四全”)安全管理,做到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完善水库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简称“四制(治)”)体系,做到权属清晰、主体明确、责任落实、机制顺畅;强化雨水情和工情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简称“四预”)措施,做到标准化管理、精细化调度;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安全(简称“四管”)工作,确保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实现水库安全管理精准化、信息化、现代化。


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是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效能的强大动力

新质生产力,是指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也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发展,为新时期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加强水库安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水利新质生产力代表水利行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由水利专业技术革命性突破、水利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水利管理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同样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赋予治水管水新动能,对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有力保障国家水安全意义重大。水库作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要载体,高水平提供水安全保障、高标准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应有之义。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影响,我国水库相较于交通、能源、铁路等基础设施,在安全管理整体水平、观念、思维、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差距,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对此,必须以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赋予水库安全管理新动能,通过以现代化为标志的水利创新理念和智能技术为标志的创新技术应用,推动水库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标准、管理手段摆脱传统模式、传统路径,推动水库安全管理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水库管理队伍、管理设施、管理对象优化组合并迭代升级,全面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效能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蕴含水利新质生产力“三高”特征,具有内在统一性。

全面提升水库全要素风险感知与防控能力,体现水利新质生产力高科技特征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通过广泛应用卫星遥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新装备,构建覆盖上下游、左右岸、天空地在内的全天候动态监控体系,全面提升水库工程全要素风险感知与防控能力。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持续推进水库防洪仿真预演,延长雨水情预报预见期并提高精准度,提升水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体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高科技特征。

全面提升水库管理现代化水平与安全韧性,体现水利新质生产力高效能特征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法治、责任制体系,全面加强除险、体检、维护、安全工作,全面提升水库管理现代化水平与安全韧性,特别是“四管”工作涵盖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效益发挥等多个方面,充分挖掘数字要素,加速重构工程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模式,体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高效能特征。

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促进高效率管理,体现水利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特征

水库作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肩负应对极端气候风险挑战、保障国家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承担构建国家水网、提升流域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新任务。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立足水利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水库工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水库安全管理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体现了水利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特征。


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

强化“四全”管理、“四预”措施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四全”管理、“四预”措施分别是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应用层和手段层,是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持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在水库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探索北斗、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无人船、无人机等新技术应用,强化水库大坝位移形变、渗流渗压、应力应变智能监测,建立动态监测、智能感知体系。以智能大坝建设为目标,深化数字孪生技术与水库安全管理业务融合应用,强化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诊断、智能预测预警及智能处置能力,提升水库安全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强化“四制(治)”体系、 “四管”工作与创新技术深度融合

“四制(治)”体系、“四管”工作分别是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的保障层和目标层,是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水库管理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要融入先进管理理念,充分体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加强复杂病险隐患检测探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提高水库病险隐患诊断时效性、精准度。强化数字赋能,完善水库调度规程和应急预案,精细精准调度运用水库,高效应对大洪水、强地震等极端事件,确保水库不垮坝。加强病险隐患治理,广泛应用体现水利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

推动水库安全管理理念由“工程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水库遭遇突发事件的极端性、反常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结合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积极推动水库安全管理理念由“工程管理”向“风险管理”转变,激发水利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加强气候变化对水库安全影响机理研究,揭示极端天气对水库大坝的作用机理与量化影响程度。针对环境变化和剧烈人类活动影响,加强城市型水库安全管理标准和应急管理的适应对策研究,加强土石坝抵御洪水漫顶实用技术和装备研究。建立跨部门跨区域信息共享机制、极端天气引发重大风险研判机制、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等,提高水库应急管理和风险预见能力。

加强水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应用

更高素质的水库安全管理者是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水库安全管理技术工具是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助力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要加快建设一支“以安全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平时与战时结合、预防与抢险并重,实战经验丰富、技术能力高强”的水库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培育具备多维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专业化维修养护队伍。积极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新材料技术,力争孕育出一批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新型水库安全技术工具,为形成水利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条件。加强数字孪生、智慧管理平台等非实体形态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丰富水库安全管理工具的表现形态,推动水利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

刘六宴.构建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与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J].中国水利,2024(9):5-8.

来源《中国水利》2024年第9期

作者|刘六宴(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责编|李卢祎

校对|李博远

审核轩玮

监制|赵洪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水利杂志
中国水利杂志
《中国水利》杂志官方账号
1278文章数 440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