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9万海外存款多年未动,大使馆请示:副主席,这钱怎么处理?

分享至

1976年,朱德元帅临终前跟家人调侃:

“我这辈子就没吃饱过!”

朱老总的饮食非常克制,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能省则省。

作为开国十大元帅之首,他曾向组织提出,拒绝领取元帅工资,还前后三次主动提出降薪,工资从每月659元降到404元。



朱老总跟家人讲:

“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光增产,不节约,就等于没有增产。”

他在生活的地方修整出一块菜园子,工作之余,和妻子康克清一起种菜。

1958年2月,中国驻德大使馆突然发来请示:

“朱德副主席在我馆有95008.3马克,此款如何处理?”

马克是德国货币的名称,按当时汇率,这绝对是巨款了。

朱老总怎么会在德国有存款呢?这笔钱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其实,这笔存款跟一个叫史沫特莱的女记者有关。

一、历经千辛万苦,走遍中国大江南北

1892年,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一个贫困工人家庭。

因生活极度贫困,她小学还没毕业,就为了谋生去做报童。后来在亲友的帮助下,得到进入慈善学校学习的机会。

也许是因为幼年时期的艰辛生活,影响了成年后的史沫特莱。她敢于追求,勇于探索,特别同情遭受苦难的人们。



1916年,24岁的史沫特莱前往纽约,在这里她接触到印度民族主义者,开始投身到政治活动中。

她一方面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的《号角》周刊和女权运动刊物撰稿,一方面支持印度流亡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918年3月,她被美国以违反中立法的罪名逮捕入狱,被监禁在纽约臭名昭著的“坟地”监狱。

出狱后,她开始了流亡生活,期间曾在丹麦、德国等国居住。

1928年底,史沫特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这是她第一次来中国。



她见证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统治,当时有很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捕,被害。

为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国,史沫特莱又来到东北、北平、天津等地进行深入观察。

了解得越深,她越发同情中国百姓被资本家、列强肆意压榨的悲惨处境。

她理解底层人民的艰辛,也愿意尽自己所能,贡献出一份力量。

1932年,她协助宋庆龄成立以争取民权为主旨的进步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史沫特莱与茅盾、鲁迅等人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经常阅读他们的作品,了解进步人士对中国现状的看法和见解。



她主动把鲁迅的《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刊登在美国刊物上,让全世界了解觉醒后的中国人。

也是在这个时期,经宋庆龄等人的介绍,她结识了很多具有“红色背景”的进步人士,还曾在家里接待过我党的秘密联络人员。

史沫特莱曾写下《国民党反动的五年》、《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等文章著作,向外界揭露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中国的革命。



她在书中写道:

“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我就不感到自己是个外国人,不知道什么缘故,在那儿,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的一员,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

“西安事变”的发生震惊中外,史沫特莱以记者的身份留在西安,时刻关注时局的变化。

南京国民政府制造舆论压力,通过广播,对外宣布“蒋介石已经被枪毙”的新闻,造谣红军达到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史沫特莱得知此事,非常愤怒。



她无法坐视国民党颠倒黑白,于是把张学良和杨虎城向蒋介石“兵谏”的真实情况,用英文讲述出来,传向世界。

她还采访军政界、民主人士,通过他们的讲述,让外界了解“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

与主流媒体相悖的史沫特莱瞬间名声大噪,但也让她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

南京国民政府看到她发布的相关报道后,意识到谎言被揭穿,气急败坏地宣布将其逐出中国。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