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伟人得知曾开除自己的校长没钱吃饭,派人送去600公斤米

分享至

1950年10月5日,丰泽园毛泽东的客厅溢满了欢声笑语,这是毛泽东在举行家宴,他邀请了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师长徐特立、谢觉哉、熊谨玎和青年时代的好友周世钊等人。大家一起在宴席上一边饮酒,一边回忆着当年在一师学校里的场景,以及那时候每一位清苦的老师。

席间,毛泽东问周世钊:“我们之前的那个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在,”周世钊见毛泽东主动提到他,便开始仔细描述起张干现在的情况,“他一直在教书,现在还在中学教学……”

接着周世钊又说起了张干现在的家庭情况:“张干一家六口现在很困难,自己身患重病,每天都卧在床上,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来支撑,有时候甚至好几天都没有饭吃。” “哦?”毛泽东站起来,用略带责备的目光望着自己的老同学,“享元,你怎么不早说?对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照顾。”

过了几天,毛泽东直接向湖南省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随后王首道便立即先后两次给张干一家送去600公斤大米和人民币旧币50万元。张干看到这些,以及毛主席写的信,激动得双手微抖,泪流满面……

为何毛泽东会如此特别关照张干呢?两人此前有过怎样的交往?



早年“交往”

张干是湖南新化人,1908年他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2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学校又和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毛泽东是1913年考入四师的,自此,他也开始了和张干长达50多年的交往。

1915年6月,湖南省议会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从秋期开始,每个学生须缴纳10元学杂费。这遭到了那些家境贫寒,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济的学生们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从四师预科转来要多读半年书、多交半年学杂费的学生,呼声更高。

随即,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张干的学潮,学生们开始写文章制造舆论,企图以此来搞垮张干。毛泽东当时看到这些后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文章都没有说中要害,于是又自己写了一篇文章,直接说明了重点,并组织同学们连夜赶印,次日清晨在学校广为散发。

张干得知这件事之后,恼羞成怒,当即决定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等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但却立即遭到了杨昌济等人的坚决反对。随后杨昌济开始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为学生鸣不平,迫使张干收回成命。再加上另一边学生们持续罢课,在这样的处境下,张干最后只好同意不开除毛泽东等学生,但仍记毛泽东一次大过。

随后,张干觉得无颜再呆在学校,于是递交了辞呈。1918年6月,毛泽东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走上了从事革命事业的道路,走南闯北,与张干也失去了联系。

1945年8月21日,时任湖南省立六中校长的张干,从报纸上看到蒋介石第二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文后,不明就里地以老师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派人连夜发出。文中要毛泽东“应召赴渝”“幸勿固执”

1949年7月,张干因年老体弱,辞去省立六中校长职务,回到家乡后,依靠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划为地主,但生活依然很困窘。为了生计,他再次来到了长沙,在妙高峰中学开始任教。但尽管如此,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没有办法解决。

1950年国庆前夕,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周世钊(原湖南一师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好友)来到妙高峰中学看望张干。几十年来先后在长沙的几所中学任教,现已66岁了,体弱多病的他还在妙高峰中学当算术教员。



“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 “我们常通信。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说吗?”“这……”张干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他有一肚子话想对自己这位当了中央领导的学生说,但他能原谅自己这个要开除他的校长吗?最后张干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代我向他问好吧!”只有这么一句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