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陈独秀长孙接受采访,用两句话,揭开爷爷晚年真实生活状态

分享至

“我死之后,丧事从简,也不要登报!”

这是弥留之际的陈独秀,对亲友交代的一句话。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享年63岁。

半生奔波,5次入狱,痛失长子次子,最终病逝在四川江津这样一个小地方,身边好友都不知该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遵照父亲的嘱托,一直陪伴在陈独秀身边的三子陈松年,没有登报,打算低调安葬父亲。无奈父亲的名气太大,还是陆续有一些人前来。

出殡当天,从陈家到墓地的路上,陈松年看到了很多人。其中有一些是他熟悉的面孔,有一些是江津当地的小学生。迫于反动派当局的压力,陈松年没有准备花圈和鲜花等,但还是时不时有人壮着胆子放鞭炮。



这种不算大的动静,还是惊动了反动派当局。于是在送葬路上,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两个反动派特务突然闯进人群,指着操办葬礼的邓燮康厉声盘问。邓燮康是陈独秀的生前好友,也是江津的一个知名进步士绅,此次葬礼的钱很多都是由他筹来的。

反动派问邓燮康:“你们组织了这么多人,放鞭放炮,大张旗鼓,是不是想再来一次小小的五四运动?”邓燮康冷笑一声,反问道:“这么说来,你们是害怕五四运动吧!”

特务们再也无法接话,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这样一个小插曲,无疑证明了一个事实:哪怕陈独秀晚年并没有担任一官半职,只是个乡间老头,反动派还是忌惮他;就算他死了,这种忌惮仍没有减少半分。毕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时就躺在他们眼前的这副棺材里。

陈独秀入土5年多后,陈松年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父亲的灵柩由江津迁回了安庆老家。

新中国成立后,陈松年一家过着平静的日子。他很低调,很少跟外界提起父亲晚年到底是怎么过的。人们只能通过陈独秀的一些好友回忆,来了解一些支离片段,并最后拼出了两个字来形容陈独秀的晚年:凄凉。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关于此事,我们其实可以从陈松年的后人嘴里得出真相。

陈松年在大哥陈延年、二哥陈乔年相继牺牲后,是唯一一个陪伴在陈独秀身边的儿子。新中国成立后,陈松年一家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他膝下共有3女1男,其中长子陈长琦外形酷似爷爷。

陈长琦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全部都是免费教育。1975年硕士毕业后,他留在了合肥工业大学任教,并成为学科带头人,家庭幸福美满。



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的年代,自己能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陈长琦明白这一切除了因为他自身的努力,也跟他爷爷是陈独秀有莫大关系,国家在处处照顾他。

而每次提到爷爷,学理工科的陈长琦总是比外人想象得更为冷静。2009年,在关于五四运动的一次研讨会上,陈长琦作为陈氏家族的代表出席。

当记者问到陈独秀晚年的生活时,陈长琦说了这样两句话,揭开了陈独秀晚年的真实生活状态:

这是爷爷在世时最凄苦的一段日子,但却是最自由的最后时光。蒋介石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

那么,陈独秀晚年到底经历了些什么?明明很穷,为何孙子却觉得这是他最自由的时光?本期魂说就跟大家细说陈独秀的最后4年。陈独秀显然不是一个完人,但在这最后几年里,他的言与行都是令人钦佩的。

而这些,正是反动派在他死后仍对他心存忌惮的真正原因。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