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好书推荐」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抗美援朝老战士采访实录》: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与缅怀

0
分享至

读《为什么战旗美如画》:铭记,是最好的纪念与缅怀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抗美援朝老战士采访实录》(以下简称《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陶德言和新华社辽宁分社前社长曹智联合主编的一本致敬“最可爱的人”的大型专题报道成果辑录,内容是《参考消息》2021年9—11月刊载的10篇“专家纵横谈”文章和70篇志愿军老战士采访录。在202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该书正式问世。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呈现了新成果。书中收录了军事科学院和国防大学10位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专家,在回顾和论述抗美援朝战争历程的基础上,对这场战争进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深刻解读,观点鲜明而富有深意:或对中国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战略考量进行分析,让读者领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及时调整战略重心,以国家利益为重,作出抗美援朝伟大决策的丰功伟绩,以及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极具历史借鉴意义的战略指导;或认为要从抗美援朝战略决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强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敢于胜利”;或通过梳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对手的看法——“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军人”,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中国气派和中国力量。有关这场战争伟大意义的论述,让70多年后的我们,进一步感受这场惊天动地的新中国立国之战、正义之战,对中国现代化国防和强军之路的奠基性意义,以及外国人无法理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的不同凡响,深刻展现了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口述史研究增添了一部力作。“老兵访谈录”采访报道了70位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亲属,再现了70多年前的战争和战场,报道生动鲜活而富于历史代入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什么是不惧“粉身碎骨”的牺牲精神,什么是烈火焚身时的钢铁意志,什么是坚守坑道的饥渴与煎熬,什么是几十小时飞行起落训练后升空“拼刺刀”的壮举。

口述史的研究对象是参与和见证历史的人,受访者的大众特性是口述史不同于传统历史研究的重要特征,是口述史发展呈现蓬勃生机且极具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传统政治史和军事史专注精英叙事,或把高级将领视为天然的“主角”,普通官兵在历史中则难觅踪迹。《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聚焦广大志愿军普通官兵,更关注受访者口述史料的规模效应及其反映的时代信息和集体意识,进而体现了口述史来自大众且服务大众的社会功能。

倾听,是对历史参与者由衷地尊重;铭记,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与缅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为官修正史的“骨感”增添了大众色彩与温情,在致敬时代英雄的同时,成为抗美援朝口述史研究的一抹亮色,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力量。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传统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视角。全书用最中国式的话语风格,讲述了曾经与世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联合国军”较量的70位志愿军战士的战场故事,让世界知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是因为他们凭借血肉之躯与钢铁较量,用“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2023年11月,在第十批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后不久,笔者有机会到韩国国防部历史研究所和外国语大学全球战略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这次学术访问,中韩学者都表达了加强学术与民间交往对话、推动双边关系向好发展的共同愿望。《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大众叙事报道,在战争纷繁的当今,有助于唤起人们对战争灾难的记忆,传递珍视和平之声,体现了中国媒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自觉。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的出版,为新时代高扬正气的社会舆论作了积极引导。时代英雄是指引时代前进方向的信仰力量。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之所以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们用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展现了信仰的力量。正如《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一书的作者所言,半年多来的采访报道,有过泪水,有过感动,有过愤慨,有过激昂。只有亲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血色里的和平有多珍贵;只有与死神抗争过的人,才懂得平安的生活有多幸福;只有采访过这些老战士,聆听过他们故事的人才明白:铭记,是对这些“最可爱的人”最好的致敬。

“为历史存证,为英雄留像”。每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新时代更是呼唤英雄辈出的时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一书的推出,对大力营造全社会“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大有裨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使其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世代传承和发扬。

【潘宏】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邱诗懿;初审:程子茜、陈佳妮;复审:李雨凡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长安街读书会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
9039文章数 1692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