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讲周易:大部分人对易的理解是错误的!

分享至

上一篇讲了,“易”是一种观法,邵雍称之为反观,进一步讲,就是以物观物。

伏羲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以类万物之情,以通神明之德。

所以易其实就是一种将万物化为卦的观法。

卦是什么意思,卦是圭和卜。圭就是圭表,测量日影的角度,卜就是立杆测影的象形字,是测量日影的长度。圭卜相合,就是日影的角度和长度。

圭表



伏羲认为,只要有了这两个数据,即可: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我们知道有日影的角度和长度,就可以知道时辰,也可以知道春夏秋冬。

易的这种观法是以日月万物得卦,进而得理。和太乙的无为法“回光”不同的是,易是以有为法“反观”。

本质都是将“相”摄于心,太乙打坐是让光自然回,而易是用心将物抓摄而回

(PS:太乙金华回光法我在专栏《太乙金华实修宗旨》中有详述)

回光反观



易的反观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卦象,用心也就是识神,将万物变千物,千物变百物,百物变十物,十物变八物,变四物,变两物。最后变一物,以至于无物。如此就是逆法。

(顺法就是那个无极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以至于万物的路径)

如此可证:万物本一,人物本一,心就是物,物就是心。这一步就是通神,通神明之德。

(心物一体的原理论证,我在专栏《先秦秘文》中解释了,不懂的可以去读一下)

既然如此,那要怎么化物为心?

以象取物,以数计物,以理格物

象数理,就是易的核心三要素。

万物虽有万象,但象只有六种,对应着六虚位,也就是六爻。

从下到上,依次是心象,应象,物象,事象,境象,迹象。

心象:无极心体的一念无名,生出来心象,天命之谓性,性之见端谓之情。

应象:情之所动天地感应,祈雨啊六月飞雪啊,都是应象,即心所生的气之象。

我们总爱说我很生气,生气生气,咱得知道啥是生气。

应象因为是心气所生,所以也被称为气象,或者被称为气数。

物象:在天为气,在地为形,数之进退谓之形,形之消息谓之体。

气会自然化形,形生则有体,也就是形象形体,形象也就是物象。

事象:物产生了,变化有了主体。从物成之后,这些象就不再是先天,而是后天了,要用后天八卦来对应才可以。就好像出生前和出生之后一样,物之成,就好像薛定谔的猫盒被打开了,物也因此而定了下来。

但是物不是静止的,物之流转谓为事,这就是事象。

境象:行藏是时位,时位为境象。境象或者说位象,其实就是事情发展的阶段,即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境界。也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所对应的现象。

迹象:功用结局就是迹。

痕迹,证明的是过去发生过什么,时过境迁,过去皆为故人和故事。

雁过留痕,人过留声。人人都想在世间留下自己的事迹。这就是迹象。

综上可以看出象由心生,然后成气候,化生为物,起事,发展,结局。

这也就是人的一生,从父母心中的爱,变为阴阳二气,再怀胎十月成形体,出生后经历为事,不断进步为境,入土为迹。

这也对应着易中每一卦中的初爻到上爻。

因心象和应象多是感受,是定语;

事象和迹象是动词,是谓语;

物象是主语和宾语;境象是状语。

如此六象相合,则主谓宾定状补全,以六象即可谱写,宇宙人生不尽之辞章。

搞清楚象学之后,就能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化为卦,再找到象的变化之数,即得变化之理,如此可以明道。

学会象学,后面再学梅花易数就会轻松很多了。

宇宙是相,你所见所及的一切都是象,包括你自己。

那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万象中找到真相?

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

能知万物备于我,肯把三才别立根。

天向一中分体用,人于心上其经纶。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一沙一世界,一世界亦如一沙,

宇宙都在你心,你心就是宇宙。

天以阴阳之气而成象,人以心起经纶而成卦,

以卦的天义比照着人义,才能发现天人的义本是一个。

这就是格物致知之路。

太乙是以正心而诚意,易理是以格物而致知。

以太乙作无为法,以易理作有为法,如此绵绵行去,大道焉能不通?

起卦的方式很多,市面上从来都不乏术数,这里我不做评判,也不想争论个高下。

但是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不管是何种手段,终归是术。

术终归不是道,不管多么精妙,也终于不能究竟。

因此,孔子曰:善易者不占。

易的最高境界是心易,当你足够熟悉万物之后,你再无需那个起卦算卦的过程。眼见一物心中有所感,当下即有象,当下即成卦,当下即得理,过去未来信息都会自然涌现。

邵雍的梅花易数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此,因而其又被称为梅花心易

就好像能看到程序员能看到程序背后的代码甚至010101一般,易的最高境界也是满眼都是卦象,世界在他们的眼中都是数字化的。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万事万物皆是卦,一动一静皆是理。

因此,这和江湖派的算卦术数是完全不同的:

江湖派的人,是把起卦的过程交给你,要么让你写字来测,要么让你摇签,要么让你扔钱。你心中所想尽皆不问,亦不能感。凭空找个算法,将结果附会于上。

但是若不能明你心,焉能知你义?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