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对抗天才交易员——滨中泰男,金融战中隐藏的可耻行径

分享至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大国中,日本以5万亿美元的GDP规模,仅次于美中两国,稳坐世界前三经济大国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二战中日本几乎被盟军炸成了废墟,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被迫放下了发展军事的负担,专心发展经济。自19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崛起,形成了以先进工业制造为基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到了1968年,日本GDP超越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GDP更是超越苏联,名正言顺地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有了钱的日本,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工业上的成就,尤其是掌握了大量资金的日本财阀们,纷纷走出国门,想要效仿他们的美国大哥玩金融,玩那些来钱快的搞钱事业。但是,金融历来是美英等西方传统列强的看家本事,他们不但用金融控制世界格局和资源分配,还用各种金融手段在全世界割韭菜过着高品质生活,怎么能允许别的国家、尤其是自己的跟班小弟来跟自己抢饭碗?面对日本这个有钱的毛头小伙子,渐渐露出刺头儿的征兆,没有什么比郑屠户给范进治病的方法更有效了,美国大哥要是不来一大嘴巴子抽醒你,你真有可能连自己姓什么都要忘记了。

美日在伦敦铜期货交易上的多空对决,就是典型的一战。表面上看来,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即日本财阀和美国对冲基金的交战,实则是代表新旧金融帝国争夺主导权的战争。此战过后,日本财阀住友商社亏损高达40亿美元,其天才交易员滨中泰男,不但成为众矢之的做了背锅侠,还被送进监狱蹲了8年。自此日本再也没有可以在金融市场对抗美国的胆量和力量,只好夹起尾巴,老老实实做回到了美国的跟班小弟角色。

1. 日本天才交易员,铜先生,百分之五先生,锤子。

说起日本住友集团(Sumimoto Corp.),那真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日本的住友家族,因为在四国岛上开了一座铜矿而发展起来,他们开厂冶炼铜,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铜供应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美日通商条约的签订(参见1853年黑船事件以及《日美亲善条约》的签署),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世界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了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发展成为日本第三大金融财阀。



之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住友商社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住友财团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而且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Yasuo Hamanaka)加入了住友商社,作为一名交易员参与到住友的有色金属交易业务中。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场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要知道,铜是住友商社起家的产业,滨中泰男能在住友的铜交易中坚持下来并做到一哥的位置,即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绝对是有非常厉害的过人之处的。据日本商业部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而滨中泰男能长期待在这个位置专心搞铜,其交易能力自然是非同一般。

业界对滨中泰男有几个绰号,“铜先生”,“百分之五先生”,“锤子”。铜先生这个绰号,我们很好理解,滨中泰男是专业做铜期货交易的,而且水平之高,影响力之大,行业皆知,称呼他为铜先生,也算是实至名归。那么,百分之五先生,锤子,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圈内人士称他为“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控制全球5%的交易量,足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铜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而“锤子”,英文是Hammer,则取自于他的名字 Hamanaka 的谐音,也反映了滨中泰男像锤子一样坚硬敢打敢拼的性格。



1970年代末,滨中泰男到了伦敦金属交易所 (London Metal Exchange,LME)参与金属期货交易。LME 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于1876年,交易所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内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

仅仅几年的时间,滨中泰男就表现出了超高的天赋和决策力,到了1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达到了1万吨。到了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中拥有一席之地,获利颇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的绰号,就是这时候被圈内人士叫出来的。

2. 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势力围攻铜先生

住友商社以及他们的天才交易员滨中泰男,在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上的杰出战绩,被美欧等国的对冲基金盯上了。

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George Soros)以及他创立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刚刚在1992年对决英格兰银行的做空英镑大战中获得全胜,挟着胜利的余威,索罗斯开始联合华尔街几十个大小对冲基金组成联盟,包括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的老虎基金(Tiger Fund),加拿大金属贸易商 Herbert Black 的American Iron & Metal Company Inc.,美国基金 Dean Witter, 以及欧洲一些大型金属贸易商,在1994年底开始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 对以“铜先生”滨中泰男为代表的的住友商社展开了围攻。



自此,投机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大战开始了。据当时的业内人士估计,滨中泰男控制了大约100万~200万吨左右的头寸,主要做多。从1993年底开始,到1995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铜先生将铜价从 USD1650/MT 拉升到 USD3075/MT,获利丰厚。

索罗斯军团开战后,瞄准了滨中泰男开干,利用手中的巨额资金大举做空,从1994年底开始大半年的时间里,铜价一直在 USD3000/MT 的价位上下波动。如此惨烈的战斗一直打到1995年5月,在索罗斯军团的疯狂围攻下,铜价被打到 USD2700/MT 左右。

铜价跌了10%,300多美元的价格跳水,说明了美国对冲基金的来势汹汹。但铜先生岂是好惹的,玩了20多年的铜期货交易,并成为这个领域的王者,绝非浪得虚名。滨中泰男沉着应战,表现出他“锤子”般的坚硬性格,大举反攻,到了7月份~8月份,铜价又被拉回到 USD3000/MT。

但在这期间,滨中泰男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也成为他日后被交易所调查和被东家背后捅刀的直接原因。要知道,索罗斯军团的美欧对冲基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弹药充足”,有天量的资金来砸盘,在铜期货交易中做空。为了拿到更多的资金来应对索罗斯军团,敢打敢拼的滨中泰男利用自己既管着交易又管着记账的职务之便开始做假账。一方面,他瞒着公司向银行大笔贷款,另一方面,他通过卖出的期权权利金来填平保证金的缺口。

可以这么说,此时的交战双方都杀红了眼,基本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索罗斯军团的对冲基金和滨中泰男的住友商社,都在拼命砸钱,一个做空,一个做多,就看谁能熬过谁。在这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中,滨中泰男如果能熬到交割月,那他就会大获全胜。而索罗斯军团的对冲基金要做的,就是阻止他熬到交割月。

当时的住友商社,通过控股或参股等方式已经渗透到全球多个铜矿开采、冶炼厂、贸易等环节,成为铜市场上一股极为重要的力量,在现货市场有很强的话语权,因此滨中泰男在铜期货市场上的操作也是有底气的。那么到底滨中泰男是如何输掉这场战争的?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