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百万大军的42天帝国奇迹

分享至

1944年,郭沫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创作了一篇长达两万字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文章详细描述了当年闯王李自成42天内率领百万大军攻入北京,最终却走向覆灭的经过。毛主席阅读后大加赞赏,并要求所有干部认真品读。毛主席强调:“必须永远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切勿冲昏头脑,忘记自身使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众人纷纷向往。

李自成的故事常令人惋惜,他明明已成功推翻了大明王朝,从农民起义军到皇帝,只差一步之遥。然而,最终他未能稳定江山,反而成为历史反面教材。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能够发动一场席卷全国的农民起义,甚至动摇一个王朝的根基,必定不是无能之辈。但为何,李自成的成功和失败如此突现?在他进入北京城的42天内,究竟发生了何事,改变了他的命运?1644年,也就是农历的甲申年3月,李自成率领大军来到北京城下。



曾经的达官贵人们人心惶惶,四处逃窜,不少官员在绝望中自杀。而皇宫内更是人间地狱。崇祯皇帝已无力回天,周皇后选择自尽。崇祯皇帝为了避免女儿受辱,抽出宝剑,刺向了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在杀女之后,崇祯皇帝绝望地奔向了皇宫后的眉山,在那里自缢。至此,明朝统治276年画上了句号。崇祯皇帝的去世也是李自成最得意的一天。他二月从山西出兵,不到两个月,就迅速进军北京,不到三天,就全面控制了首都。



这种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任何人都会感到自豪。李自成的成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明朝已经岌岌可危,多年来腐朽的统治让老百姓苦不堪言,饿死者遍地,盗贼横行。就连李自成也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因此,农民们纷纷起义,反抗命运。而李自成很快从众多的起义队伍中脱颖而出,这与他本身的优秀才能密不可分。据史料记载,李自成出身底层,但武艺高强,善骑射,拥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初期,他展现出极高的道德水准。



与其他起义队伍不同,李自成对自己极其严格,不贪财好色,不欺压百姓。他入京时身着“毡笠缥衣,乘乌驳马”,正式进宫则换上“戴尖顶白毡帽,蓝布上马衣,蹑皮靴”。显然,李自成并不是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而是想要完成一番大事业。他不仅对自己要求极高,也严格约束着麾下军队。据悉,军中有规定:“军令不得藏白金,过城邑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他妇人,寝兴悉用单布幕绵。



”这种超凡的军队素质立刻获得了百姓的拥戴,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李自成非常清楚,民心是最重要的。他的军队每到一处,第一件事就是砸开官府的粮仓,赈济灾民。同时,将官府霸占的土地分发给全国百姓,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地种。这是封建时代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统治者的贪婪导致老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李自成从天而降,让老百姓暂时逃脱封建牢笼,深得百姓感激。



那时候的李自成,是毫无争议的大英雄。在各地的百姓中,很快流传起了一首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百姓期盼着,闯王能帮助他们脱离苦海。得到了百姓的热烈拥护,李自成进京之路格外顺利。他几乎没有遭遇抵抗,老百姓抢先控制了当地官府,打开了城门,兴高采烈地迎接闯王进城。直到李自成走进京城那一刻,他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成为胜利者。



他很快找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随后宣布以皇家规格下葬崇祯皇帝,一方面表现他的仁德,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他的正统地位。紫禁城成为了李自成的新宫殿,他的态度在这一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进入京城时,军队因军纪之约未烧杀抢掠,平民百姓的生活相对安稳,人们沉浸在幸福之中。不过这样的和平只持续了三天,李自成一进紫禁城,就眼花缭乱地被里面的荣华富贵所迷惑。对于这样的豪宅、多仆人和丰厚的黄金珠宝,他从未见过。



这些过去大明朝皇帝的财产,现在成为了他李自成的私有物品。李自成马上搬进了武英殿,并与他的心腹们开始策划如何瓜分这些财富。故宫的珠宝很快被搬走,分给了随同李自成起义的功臣,甚至连宫女和妃嫔也像财物一样被分配。李自成本人也挑选了一些美女,还将窦氏封为妃子。血腥的战斗在北京城内开始了。从那一刻起,李自成建立的严格军规和纪律就消失了。因为李自成已成为规则的背叛者,他开始荒淫无度,在皇宫里放纵自己。



3月21日,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已经三天,1000多位明朝官员来到承天门外向李自成朝拜。这是必须的仪式,象征政权的平稳交接。然而,这些官员半天站在承天门外,有些人因年老体弱,在寒风中昏倒,但李自成始终没有出现。官员们倍感意外,因为稳固政权是李自成最必须做的事情。这些官员是他日后统治江山的最重要筹码,他为什么不出现呢?有什么重要事情需要处理吗?真相让官员们大吃一惊。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