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杨虎城遗孀去世,临终前提一“违规”请求,陕西政府:批准

分享至

1993年春节期间,西安的一户普通庭院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原因在于,这家的长者,一位老妇人,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病榻前,她的儿孙不分昼夜地守护着她,他们都知道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了多少汗水。老人终于开口了,虽然她平日里很少为自己和孩子们提出要求,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是表达了最后的心愿:“我想和丈夫葬在一起,但我又害怕自己不配……”听到她的话,儿孙们纷纷流下了泪水,几个子女更是激动地泣诉道:“您在世时不能和父亲在一起,但死后一定要葬在一起!



这位年迈的女性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第二任妻子张蕙兰。她的子女向陕西政府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将她与杨虎城将军合葬在烈士陵园。

然而,由于张蕙兰并非烈士,这个请求被认为是“违规”的。然而,陕西政府在接到请求后,仍然批准了这个请求。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在杨虎城将军的母亲叹息说“俺命苦呀,没个女儿,要是摊上这么个儿媳妇也好呀!”之后,张蕙兰和杨虎城的命运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事情发生在1918年,当时陕西蒲城县孙镇有一家小中药铺,掌柜的叫张养清。他平日里乐善好施、爱打抱不平,因此对参加反清革命的杨虎城十分欣赏。



当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到孙镇走亲戚时,不幸病倒了,需要一段时间的照顾。张养清得知后,对这位英雄表示敬意,主动去探望。

两人非亲非故,但张养清却自降一辈,这让孙一莲感到很高兴,她也不再拘谨,直接称呼他为“养清兄弟”。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养清经常来陪杨母聊天,让她的心情变得更好。

而张蕙兰是张养清的女儿,有时张养清因为要照顾药铺,没有时间,便让女儿代替他去送药。在父亲的教育下,张蕙兰非常善解人意,人如其名,蕙质兰心。

杨母对这个姑娘非常疼爱,所以才会发出前面的叹息。张养清得知后,立刻产生了与杨家结为儿女亲家的想法。杨母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蕙兰和杨虎城定了亲。



杨虎城领军在外,忽然收到消息,大吃一惊。原来他已经有了夫人罗佩兰,二人感情深厚,罗佩兰在军中也有“巾帼英雄”的美誉。

但杨虎城又孝顺,对于母亲定下的婚事,他又不好违背,一时难下决断。另一边,杨母疼爱张蕙兰,直接将她接回家中,二人以母女相称。

过了一年,张蕙兰也到了出嫁的年纪,杨母把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于是,她让小儿子杨茂才到前线叫杨虎城抽空回来把婚事办了。

当然,杨母知道杨虎城已有妻子,但那个年代多娶几个是很正常的事,而罗佩兰也没有反对。所以,这件事就成行了。

可以说,一开始杨虎城和张蕙兰之间并没有感情基础。



杨虎城曾经为妻子罗佩兰的健康担忧,决定将她送回蒲城老家。罗佩兰因为从未见过张蕙兰,所以有些紧张。然而,张蕙兰的表现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她不仅让杨母坐上席,而且主动与罗佩兰亲近,向她施礼并敬茶。这个举动让杨虎城意识到张蕙兰的伟大。



张蕙兰微笑着对罗佩兰说:“喝下这杯茶,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今天,我向你保证,无论你说什么,我都会尽力去做。

在娘和虎城面前,我保证一切听从你的安排。”罗佩兰听到这些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紧紧地拥抱了张蕙兰。

这个12月中旬,罗佩兰在张蕙兰的精心照顾下顺利生下了儿子杨拯民。杨虎城得知这个好消息后,给张蕙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张蕙兰的感激之情。



在罗佩兰身体康复后,张蕙兰答应了她的请求,亲自护送她和孩子到榆林与杨虎城团聚。杨虎城不忍心让她们多留,但张蕙兰笑着表示,天下不太平,需要回去照顾母亲。

她随后返回老家,杨虎城对她的感激之情更加深沉。



在杨虎城声望日益提高之际,北洋军阀势力开始对他进行围剿。罗佩兰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为儿子杨拯民的安全考虑,杨虎城派他回到老家交给张蕙兰照顾。

张蕙兰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他,洗衣做饭,教他读书识字,非常用心。杨母对这个儿媳更加看重。这一切,罗佩兰看在眼里,非常感激。

后来,罗佩兰受了重伤回到老家休养,看到儿子被妹妹张蕙兰照顾得很好,拉着儿子的手说道:“你有今天,多亏了你这娘(张蕙兰)呀!

长大了要好好报答她!”年仅四岁的杨拯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再后来,罗佩兰又生下了女儿杨拯坤,这个孩子同样是在张蕙兰的身边长大的。

几年后,罗佩兰病逝,张蕙兰还亲自与杨虎城一起操持了她的葬礼。当然,这些家长里短的平凡事不足以让那么多西安百姓一直记住她,那么她在一些关乎民族大义的事情上又做出了什么呢?



在1926年的春天,北洋军阀刘镇华率领10万镇嵩军猛烈进攻西安。陕西督办李虎臣面对强敌,一时之间难以决断,城内的许多官员也有了弃城的想法。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