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大清洗的来龙去脉:斯大林处决了60万人,这件事究竟是对是错

分享至

当手握权杖的人没有安全感,究竟会发生什么?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正是对此生动的诠释。经过三次大审判,列宁时期的11位政治局委员,被枪毙了9个,苏共早期的1162名党代表,被处决了1095个,党内早期最重要的49名领导人,被处死了44名。

而军队内部的清洗则更加残酷粗暴,5个元帅处死了3个,15个集团军司令处死了13个,57个军长中有50人被处决,110个师长被处死,3.5万名军官被处决,让整个苏军完全陷入瘫痪状态,这也是二战初期,德军能够很顺利打到莫斯科郊外的原因。

此外,还有大批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也遭到了严重的迫害,有的被直接处死,有的被流放。据统计,当时苏联有90%以上的干部被清洗,而且这仅是苏联中央档案馆的数据,至于地方上有多少?非公开处置的又有多少?这个数据是无法统计出来的,事实也没有人知道。



当时,苏联大量的炮制制造冤假错案,斯大林怀疑的任何人,在第二天就能被找到犯罪证据,一周内就会遭到处决,整个国家的党员干部,几乎都变成了间谍或者叛徒。这就导致在苏德开战初期,前线有200多个独立营和140多个独立团,都是由苏联民众组成的。他们把入侵的德军当成了救世主,整建制地加入,这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幕。

在斯大林去世后,人们正通过各种方式对苏联历史上,特别是30年代肃反运动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进行反思和平反。苏共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纪念十月革命70周年大会上以总结的口气说,斯大林及其亲信在肃反运动中“所犯的罪过是巨大的和不可原谅的”。

就是这一句话,就将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运动,钉死在了历史的审判台上。那斯大林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呢?这件事究竟是对是错呢?这还要从当时苏联二号人物基洛夫的欢迎掌声超过了规定时间开始说起。

01、从党内斗争和基洛夫遇害谈起

20世纪20年代,列宁去世后苏联共(布)党内曾发生三次大的政治斗争。第一次是1923—1926年同托洛茨基的斗争。第二次是1925—1927年同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新反对派”的斗争。第三次是1928—1929年同布哈林的斗争,或称反右倾斗争。经过这几次斗争,三个反动派别都在思想上遭到了失败。这三次党内斗争,对30年代的肃反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斯大林对反对派斗争的胜利,为进一步把苏联推向早期领导人所设想的社会主义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础。于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乘胜前进”,把进攻的矛头指向旧社会留下来的大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多数是企业、厂矿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

这个反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运动,是从1928年所谓技术专家破坏矿井的“沙赫特事件”开始的。这个事件后,国家保卫局局长雅哥达逮捕了一批知识分子。后来,保卫局又发现了所谓“工业党”“联盟局”和“劳动农民党”等三个“反革命组织”,于是又先后逮捕了大批知识分子。1932—1933年,还逮捕了100多名托洛茨基分子。

这个时期,虽然进行大规模逮捕,但杀戮不多,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这些人绝大多数已平反。苏联大开杀戒,是在1934年基洛夫被刺杀之后。

1934年苏联共(布)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除当时已被驱逐出苏联的托洛茨基外,所有过去反对派的头面人物都参加了,而且都认了错。会后,经斯大林同意,布哈林被安排担任《消息报》主编,加米涅夫也担任科学院出版社的领导职务。可以说皆大欢喜。当时人们把这次代表大会称为团结的大会。

但是,团结中也埋伏着分裂,据1964年莫斯科出版的《苏联历史》记载,在这次大会上,许多代表都希望基洛夫取代斯大林,但基洛夫本人没有同意。



基洛夫比斯大林小5岁, 是一名1904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他在反对托洛茨基的斗 争中立下了功劳,在全党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大会在投票选举中央委员时,不同意基洛夫当选的只有3票,而不同意斯大林的则达270票之多,并且代表们对基洛夫的欢迎掌声还超过了规定时间。

基洛夫在这一年的12月突然遭暗杀,迄今还是一桩无头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发言说:“时至今日,在基洛夫事件中仍隐藏着许多无法说明,无法理解的地方。人们有根据怀疑刺杀基洛夫的尼古拉也夫,可能得到做警卫工作的某个人的协助。”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