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执政20年的李显龙正式卸任,直到下台前,才直白说出对台海的想法

0
分享至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2024年5月15日,新加坡总理完成更迭。

此时距离李显龙1984年从政,已经过去了40年,距离他2004年担任总理一职,则恰好过去了20年时间。

过往就职之时,李显龙鲜少公开表态,一直十分谨慎。

如今即将离职,他倒是颇有些“知无不言”的意味,从中美关系到台海危机,均有所表述。

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他又是如何看待上述问题的呢?



一 、学霸与见证者

李显龙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新加坡第一位总理李光耀的儿子,而且是亲眼见证了父亲上位过程的长子。

也正是因为受到父亲和叔伯们影响, 他才对政治萌发出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同样走上了这条道路。

求学期间,李显龙表现得非常出色,他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还有特长傍身,一手不俗的摄影技术让他收获了不少“粉丝”。



加入政坛之前,李显龙曾履任军职。

直到32岁那年他才走入政坛,先后在国防部、贸工部及财政部工作,历时20年终于成为总理。

此后又是20年时光匆匆而逝,回顾他的政治生涯,一路走来倒也可谓看遍了艰难曲折——

甫一上台,就遇到了“非典横行”,彼时人人自危,治理国家颇为不易;

后来连任,又遇到了“超级金融危机”。

倘若不是他果断动用国家储备金并推出振兴配套计划促进经济恢复,新加坡很难呈现如今的多元与活力。



这还不算完,原本是准备70岁退休,将事业交给年轻人的,可突如其来的新冠打了李显龙一个措手不及。

为了维持局面稳定,他不得不推迟卸任,直到今年五月中旬才得以递交辞呈,结束了自己“40年政坛闯荡”。

对于李显龙,人们评价颇高,尚达曼说是他在许多关键时刻给予了新加坡人民渡过难关的信心。

此话不假,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止于此。

根据官方数据来看,他在职期间新加坡GDP迎来了一波爆炸式增长。

人均GDP原本只有“两万出头”,结果在他任职时直接逼近了“九万大关”,使这个东盟十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十大富裕国家”之一!



国民在《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对他寄予了盛赞:

“没有他掌舵20年,新加坡就没有今天,一个国家无论大小,只要出现了为国与民衷心奉献的政治人物,他便不会被历史忘却!”

如今的新加坡,无论是政治还是社会格局上都带有浓厚的李显龙的印记。

他所推崇的那种“更合作、更柔和”的治政方式,被誉作是他留下的“最宝贵、最持久的遗产之一”。



在李显龙看来,稳定与延续性是最重要的。

这点,从李显龙挑选接班人这件事上也看得出来,黄循财目前只对内阁成员进行了“微调”,很明显延续了李显龙“连续和渐进式变革”的理念。

除了在执政上讲究连续和稳定外,李显龙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低调”。

他出席过不少“大场面”,可是存在感却不强,更多时候只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 、新加坡的外交战略

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举行了一场特别的会面。

之所以说特别,是因为会面地点既不在朝鲜半岛,也不在美国境内,而定在了新加坡,这下子这个“亚太小国”成为舆论焦点。

就在众人猜测新加坡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着怎样的影响时,李显龙回复了,大意是没大家想得那么夸张,我们就是提供个场地、给双方倒倒茶罢了。



这个回复看似过于“谦卑”,实际上恰恰反映出了李显龙的清醒与智慧,也折射出了小国的“生存之道”——

别看近年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得火热,可这依旧改变不了它是个“小国”,小国要想更好地在世界上生存下去,在大国间斡旋是难免的。

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很难,毕竟有些大国间本就有着矛盾,譬如说美国和俄罗斯。

如何成为受人尊敬的“中立者”,而不是两边厌恶的“骑墙派”,这是一门学问,某些时候李显龙和新加坡不得不充当“调合者”



除了俄罗斯与美国有“宿怨”,近年来我国同美国关系也遇到了些波折。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到拜登坚持印太战略,联合日本、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等国搞“小院高墙”那一套,中美关系整体呈现出了遇冷趋势。

李显龙作为菲律宾总理,在中美关系及台海问题上一直表现得较为保守,说白了就是“两边不得罪”。

直到即将卸职,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才“敞开心扉”,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亚洲新闻台记者问道:

“台海危机是长期争议点,在此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中美关系?”

李显龙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中美关系一开始是正面的,虽然也有问题,可整体以合作为主,如今却充满了争议……两国间有比较深的根本矛盾,未来争议恐怕还会持续20年乃至更久,值得庆幸的是,新加坡和两者的关系都不错。”



新加坡同美国的关系,这没什么可说的。

之前美国总统和朝鲜领袖在新加坡会面,本身就透露出了对新加坡的信任,用李显龙的话来说:

“他们愿意在新加坡谈,就是相信新加坡能保证谈话顺利进行。”

至于同中国的关系,则是李显龙表述的重点。

他特意以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举例,表明自己在职期间一直同中国展开政府间的合作,此外他还提及了“升级版自贸协定”

说起这些的时候,李显龙明显颇有谈兴。



实际上,李显龙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他担任总理的20年里,平均不到2年时间就会来中国访问一次,这个频率之高、次数之多,放眼世界那都是排得上号的。

更不用说他还很了解我国的文化和语言,当记者询问他在家里和孙辈说英语还是说中文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说中文。”



从表面看,李显龙没有指责美国干涉台海局势,可实际上他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

一来,他提起的“争议”本就是由美国不当行为引起的;

二来,他精心挑选的接班人黄循财不止一次在媒体前强调:

“我们拒绝小院高墙,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及相关势力!”



三 、李显龙与黄循财的“接力”

其实,李显龙一开始预定的接班人并不是黄循财,而是财政部部长王瑞杰。

只不过王瑞杰在2021年主动请辞,黄循财才逐渐走入大家视野,并在2022年4月被正式确立为李显龙的继任者。

不管是谁,反正有人民行动党“保驾护航”,都是有充分时间作准备的,李显龙等人在上台前都经历过多年培养,黄循财自然也不例外。



1972年出生的黄循财,过去已经在新加坡政坛耕耘了不少时间,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期间,他深得民众信赖。

“民调结果”这是最好的证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此次接班是有益的,黄循财将带领新加坡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来说,黄循财是比王瑞杰更合适的“总理人选”,因为他的年纪比较小,也符合李显龙所说的“不支持70岁以上的人担任总理职务”。



李光耀出席总理一职时,不过而立之年,吴作栋接任总理时年近五旬,而李显龙接班时则是五十出头。

王瑞杰其他方面都好,就是年纪有点大了,他只比李显龙小九岁,就算此次顺利接班恐怕“执政跑道”也不太长远。

与之相比,五十出头的黄循财年龄优势较为明显,有利于保障政府的稳定和延续性。

只不过他能否带领新加坡再续“辉煌之路”,这里还要打个问号,毕竟目前的新加坡面临严峻内外挑战,黄循财的“压力”也相当大。



内部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

在前三任总理就职期间,新加坡之所以能跻身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靠的是吸引外商投资,都是积极将自己融入多边贸易网络、构建出口导向型经济。

如今这条路依然可以走,可是随着经济日趋成熟,新加坡再想保持之前那样的势头就不大可能了。

唯有积极改革、寻找新的驱动力,才能有未来。



外部问题则主要是外交战略问题。

我们前面提到,李显龙执政期间,主要执行的是“大国平衡外交战略”,可是眼下国际形势日趋复杂,这条路也没那么好走了。

为了防止被卷入地缘政治浪潮、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裹挟,新加坡必须“看清方向、坚持原则”——

同美国决裂是不大可能的,毕竟新加坡需要美国的投资和市场,可这绝不意味着唯美国马首是瞻,因为美国的一系列出格做法损害的不仅是中国利益,更威胁到了新加坡乃至世界安全!



5月6日,接受专访时黄循财就曾对台海局势、中美关系等问题发表看法。

整体来说,他的步调和我国是一致的,即反对“小院高墙”、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在大国间游走显得更加困难,在表态时也难免更加谨慎。

不出意外的话,黄循财执政期间“对华友好”的态度还是不会变的,要知道我国才是新加坡贸易的“最佳拍档”。



四 、李显龙的评价与期待

其实,对于黄循财即将面临的处境,李显龙早已有所预料。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谈到了新加坡外交政策问题。

在他看来,领导人更迭,其他国家多多少少会对接班人进行“测试”,看看他的个性和立场,也看看他是否有能力沟通、有决心坚持不动摇。

在这点上,李显龙对黄循财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他随我出席过很多会议,我们也一起出访过很多次,比如说之前会见朔尔茨和马克龙,他表现得都很好,我相信他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不只是对黄循财,李显龙对自己留下的“班底”也很有信心。

我们前面提到了黄循财只对那内阁班底进行了“微调”,很明显他还是比较重视老团队的经验和建议的,而新的领导层虽然已经选好,不过也只会缓步入场。

这次谈话中,除了亚洲新闻台的记者外,还有不少媒体人员在场,谈话气氛并不算特别严肃。

新媒体频道记者甚至还询问他,作为一个网络红人,在卸任之后,是否会继续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

听到这,李显龙笑笑回答道:

“我只算是小红人,粉丝量和一些网红没法比,不过媒体账号会保留,也会继续发帖子,希望新的领导层核心和总理,能在社交媒体上建立属于自己的‘粉丝群’。”



除此之外,也有人好奇,这个三代之中出过两任总理的“政治世家”,后代是否会有人继续从政呢?

李显龙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目前还没有孩子对此表露兴趣,而孙女又太小了,谈这个还为时尚早。

终于,时间来到了5月15日,李显龙走到了自己总理生涯的“终点”,他要“交卷”了。

这个平时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老人,在最后演讲之时,也难以忍住眼眶中的泪水,同2015年一样,李显龙数度哽咽难言。

只不过与2015年不同的是,那一年他的泪水是为离世的父亲而流,而此时他的泪水是为自己而流。



这位老人几乎将成年后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此时终于迎来终末,他的内心难免有不舍与怅惘。

台下先是寂静,许久后才响起不绝的掌声。

李显龙在职期间为新加坡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于新加坡人民来说他值得尊敬,于世界人民来说,他的身影也是值得被铭记的。

希望未来的新加坡能够与中国继续携手前行,于和平中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李显龙正式卸任!新加坡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中国新闻网

《李显龙今天卸任新加坡总理》 环球时报

《卸任前夕,李显龙谈中美关系、台海危机、996、网红……》 直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国学聚焦
国学聚焦
带您领略国学魅力
1202文章数 3457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