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萧克被列入大将名单,毛主席没意见,少奇同志发言:他不如另一人

0
分享至

萧克曾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只看建国前的军队任职履历,55年获得大将军衔是合适的。这不只是民间观点,大授衔之前总干部管理部的授衔方案中,大将之中确实包含萧克的名字。直到授衔前8个月,也就是1955年1月,萧克仍然是拟授大将之人,毛主席已经审阅过名单,没有提出异议。



照此发展下去,萧克的军衔就将是大将,而这也并不出人意料。萧克红军时还直接指挥过红六军团,按照该军团的历史地位和“山头”等级,55年评出一个大将合情合理。但在接下来的中央政治局讨论会中,一位党和军队的元勋人物,却对萧克的授衔资格产生“质疑”,认为他不该被评为大将。提出这个观点的人,就是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刘少奇。



论职务地位,少奇同志不光是全国人大委员长,同时还是排名第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仅次于毛主席。55年关于全军首次授衔,刘少奇的意见非常重要。当讨论大将人选时,少奇同志在会上表示:萧克历史上是有过错误的,主要是红军时期关于张国焘问题的态度,这次军队授衔,我认为他不适合评大将。



与此同时,刘少奇还指出:萧克不及徐海东。徐海东虽长期养病,但党性和资格在萧克之上,建议徐海东授大将、萧克授上将。少奇同志理论性非常强,对待党内问题、历史问题更是一丝不苟,其实他关于萧克的那番评价,在场干部也都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毛主席非常大度惜才,初审时没有拿掉萧克的名额,大家见状也就不提了,只有少奇同志公开讲了出来。至于徐海东,此前将军因为伤病因素,一度被拿掉了拟授予的大将名额,但刘少奇认为不妥:徐海东即便不能复出工作,也是红25军的最佳代表,他不授大将难以服众。



重点是萧克。1936年,萧克在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时,曾经默认过张国焘的分裂行为,没有表态支持中央,这件事对他军政生涯的影响不小,中央首长们对他普遍是有意见的。只不过红军长征过程极为艰难,到达陕北后整体力量弱小,为了维护各部队团结、抵御强敌,当时中央没有直接追究萧克的责任。晚年萧克也曾总结过,自己在这件事上“站错队、犯了错误”。



那场政治局会议上,除了萧克、徐海东的军衔外,少奇同志还重点推荐了粟裕,提议粟裕可以作为“华东代表”,占据一个元帅名额。刘少奇在全面抗战时兼任过新四军政委,他与华东诸将工作接触多,尤其了解并欣赏粟裕,认为他在解放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评元帅足矣。毛主席也非常喜爱战功过人的粟裕,一定程度上支持刘少奇的看法。不过在讨论时,有一位元勋人物更支持粟裕的老上司陈毅,就是周总理。结合主客观因素,最终的授衔结果是:萧克评为上将、徐海东和粟裕评大将,陈毅获得元帅军衔。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源历史专栏
史源历史专栏
专注近代史,提供精彩阅读体验
1770文章数 233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