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73年陕西省委书记找到曾志:毛主席给你两个选择,留西安还是回京

0
分享至

1973年,这已经是曾志在粤北山区进行劳动的第四年了,自从浩劫开始后,曾志先是因为反对“四人小组”的所作所为,以至于自己又被翻出了“闽东事件”的旧案,陷入了长达三年的“政治审查”,之后就被“下放”到了粤北山区。

虽然曾志依靠自己的双手,已经极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但还是遇到了诸多问题。于是在1970年,曾志选择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陈述自己的想法。

毛主席收到她的这封信件已经是3年后了,但他很快就通知了地方政府,最后是由陕西省委书记霍士廉亲自去找到曾志进行了谈话。

“曾志同志,我代表毛主席向你传达他老人家的决定,给你两个选择:留在西安,或者…回到北京。”

为什么毛主席会特别给出她两个选择?最终曾志又会如何选择?



曾志

旧事重提

1965年1月,曾志的丈夫陶铸赴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次年5月又调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

因考虑到丈夫未来有在北京长时间工作的趋势,又适逢自己生病,于是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曾志向组织请假,而后千里迢迢北上去往北京疗养。

一方面是因为北京的医疗资源和条件较好,另一方是因为曾志已经与丈夫异地生活一年多了,正好也借此机会待在丈夫身边。

不巧的是,1966年5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式拉开了浩劫的序幕。曾志、陶铸夫妇一开始就被卷入其中,但二人都是始终坚持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与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爪牙均进行了十分果决的斗争。



陶铸(左)、曾志(右)

也就在这一时期,曾志的“闽东事件”再次被翻出来审查,“四人小组”的目的就是指鹿为马,将白的说成黑的。

因为“四人小组”拿来针对曾志的这个案子,早在1957年1月2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就已经交由广东省委进行调查,广东省委花费了两年时间调查并仔细审理后,才给出了一份正式的结论:“曾志同志过往历史清楚,政治成分并无问题”。

这个案子的原委是这样的:1935年春节前后,国民党反动派依旧在追捕共产党人,曾志当时重病缠身,可面对敌人对于闽东的大举进攻,同志们只能选择用担架抬着曾志撤退,但这样怎么能跑得快呢?

更何况敌人来势汹汹,游击队没过几天建制就被打散,曾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情急之下,她坚决要求战友们将她放在福霞地区的一处农家之后自行突围。尽管曾志通过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战友,但也自此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曾志

同年3月,曾志身体稍有好转,国民党反动派在附近的“清扫行动”也告一段落,曾志得以独自按照突围前,党组织给她安排的原计划,前往广东白区治病,直到1937年才回到党组织中,而这就是曾志最为被诟病的一段时光。

因为后来有人认为,曾志和当时的另外一名同志任铁锋,两人都是从闽东逃出去的,并非正常的撤退行动。

1941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报告,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正式开始。在这期间,曾志一度成为了后来“抢救”运动时期的“审查重点”,被实施了1年零4个月的监禁。

虽然最后将曾志无罪释放,但负责审查的同志还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曾志同志在闽东时期以外的时间,工作态度一贯积极,个人表现良好。但经组织慎重考虑,认为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其当时离开闽东属政治动摇行为。”



曾志

这样的定性无疑是让曾志无法接受的,她据理力争,但无奈人微言轻,并且的确没有更多佐证可以证明,她的确不是因为害怕而离开闽东地区的。

但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曾志仍然心向共产党,更加积极的在党内担任工作,但她此时不会想到,这件小事会前后袭扰她的人生整整40年。

挚友难得

鲜为人知的是,曾志与毛主席关系很好,甚至曾志还多次做出过当众“冒犯”毛主席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愿意给予她优厚待遇与选择的原因。

井冈山时期,曾志由于其直来直去的性格,很快就与毛主席“混熟”了。当时,有传言说战士们天天喝的是南瓜汤,而毛主席喝的是肉汤。



(从左到右依次)陶铸、曾志、毛主席

曾志听闻之后感到十分好笑,这肉汤和南瓜汤的味道还能闻不出来吗?于是她没有提前跟毛主席打过招呼,直接有两次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突击检查”毛主席的碗里到底是什么,最后证明了毛主席吃的跟战士们没什么两样。

还有一次是在1929年,当时毛主席准备去参加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贺子珍因怀孕不便同行,于是毛主席临行前喊来曾志,希望她可以负责好好照料贺子珍。

谁知道曾志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我有我的工作,哪有时间看着她生孩子?”

这下毛主席也被她弄得一头雾水,自然也不愿让步:“这就得你来负责!”

“我是党的干部,怎么可能一直看着她一个人呢?”



贺子珍

这时,毛主席才明白,曾志是以为自己要全天守着贺子珍才发的脾气,于是语气和缓了许多:“我不是让你丢下工作,是让你在工作之余多关照她。”

曾志也一下子明白了毛主席的本意,也变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和子珍是好朋友,不用你说,我也会这么做的,你就放心吧。”

其实说到这里很多人也能明白,古往今来,能将家小托付出去的,无一不是自身绝对信任之人,毛主席与曾志的革命情谊可见一斑。

1969年11月30日,陶铸在江青等人的折磨迫害下,病逝于安徽合肥,曾志与陶铸相知35年,夫妻情谊深厚无比,但她的党性坚定,始终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与丈夫会得到平反。



周总理

第二年,曾志因生活多有不便,虽然得到了周总理的关照,但由于年纪大了,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于是,曾志写了一封信给毛主席,希望他可以帮助自己解决眼下的困难。

谁曾想这封信一去就是3年,毛主席1973年才让陕西省委书记霍士廉代为通知的曾志:“曾志同志,毛主席给了你两个选择:第一,留在西安,由省委统一给你安排工作,保障你的生活起居;第二,如果你不愿意留在西安,也可以调回北京……”

曾志听到这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我要回北京。”

她知道北京有江青等人在,去了必定又有可能受到迫害,但她也明白,不去北京就永远没有机会给陶铸翻案,也就无法与反革命分子进行对抗了。



陶铸(左)、曾志(右)

于是她毅然动身回到了北京,并在“四人小组”覆灭后的第二年,担任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为陶铸翻了案。

至此,曾志心中最大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命途多舛

曾志的一生也是极其坎坷,但也正是如此,这种在磨难中锤炼出来的革命品质才更加难能可贵。

曾志,原名曾昭学,1911年4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性格刚强、颇有冲劲。



曾志

13岁那年,曾昭学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进行学习,在校期间,曾昭学积极参与反对“旧文化、旧礼教、旧习俗”的活动。除此之外,她还积极为女性发声,倡导男女平等,支持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面对时下各地军阀的肆意妄为,曾昭学也丝毫不惧,反对军阀官僚主义的活动,她是一个也没落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昭学”二字,代表的正是走向光明的学问,由此说来,曾昭学倒也没有愧对她的这个好名字。

1926年8月,曾昭学进入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但她在报名时,在姓名一栏填下了“曾志”。与之同行的朋友都对她的这一行为表示讶异,纷纷好奇问她为什么要将自己名字改成曾志。



曾志

因为就“曾昭学”这个名字来说,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女性气息的,但“曾志”这个名字在大部分情况下的确看不出是女性。可曾昭学却说:“我改这个名字,就是要为我们女性争志气,我不仅今天用这个名字,以后也是这个名字!”

同年10月,曾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明自己彻底与旧时代告别的决心,曾志在好友彭镜秋的帮助下,解除了其父母为她一手包办的封建婚姻。

1927年,曾志奉命赴衡阳担任地委组织部干事,在这里,她认识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并在这一年结了婚。婚后夏明震又调往湖南郴州任郴县县委书记,曾志则作为秘书长。

次年,湘南起义爆发,曾志、夏明震夫妇自然是双双参与,但夏明震在3月郴县当地的土豪劣绅早有预谋的暴动中不幸牺牲,曾志只得随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同上井冈山,期间与党代表蔡协民成婚。



蔡协民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志一直在红四军编制下进行各种工作,她做事雷厉风行,所以当时许多人都喊她是“母夜叉孙二娘”,说蔡协民是“张清”,每每这时,都是蔡协民出面呵斥这些人,这让曾志感到十分温暖。

可毛主席此时在党内遭到排斥,离开了领导岗位,一直旗帜鲜明拥护毛主席的曾志,自然日子更加不好过,也因为性格原因多次遭受排挤。

时间一长,蔡协民也开始和曾志爆发了争吵,主要矛盾则是因为两个孩子的问题,两人也由此爆发了多次争吵。

1929年,曾志、蔡协民夫妇被派往福建工作,这一待就是4年。期间两人为了对抗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领导和发动当地人民与其开展了多次斗争。



曾志(左)、蔡协民(右)

1932年,曾志与蔡协民在漳州开辟了小山城根据地,但他们由于是新生政权,缺乏枪械弹药与训练有素的同志。在敌强我弱的客观条件下,经考虑后,为了保存我党的有生力量,二人选择了先行撤退,回去后却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大帽子。

次年二人离婚,蔡协民亦身染重病,处境维艰。

本来,蔡协民在第二年是想回到根据地养病的,可由于途中交通员叛变,蔡协民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但蔡协民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表现出了一位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与意志,到死也没有吐露任何有关党与组织的秘密,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33岁。

曾志闻讯后悲恸异常,如果说她与夏明震的结合是因为风言风语的压力,那她与蔡协民的确是双方互有情意,蔡协民也很照顾她。以致于在解放之后,曾志还时常怀念蔡协民。



曾志

1934年5月,曾志认识了陶铸,后来随之二人感情加深后成为夫妻,直到浩劫开始前,二人都为新中国的诸多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谓是党内的诸多模范夫妇之一。

1998年6月21日21时39分,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献出了自己一生的曾志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她死后的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分成两份,一份与陶铸合葬,另外一份则洒在井冈山上。

对于曾志决定回到北京的选择,屏幕前的你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啾咪侃侃史
小啾咪侃侃史
历史解说 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 欢迎关注
7353文章数 41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