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7年,毛主席与宋庆龄访苏,飞机上让出头等舱:你是国母,你坐

0
分享至

作为新中国的引路人,毛主席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在毛主席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对宋庆龄的印象十分深刻。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与宋庆龄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尽管他们经历的不同,但在漫长而又艰辛的革命历程当中,共同的目标让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下了崇高而又伟大的革命友谊。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由孙中山进行主持,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图|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参加会议的成员照片

但遗憾的是,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没有出席大会,不过她在大会前帮助丈夫一起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探讨了包括毛主席等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名单。

并且邀请毛主席以湖南代表的身份出席大会,大会上由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于是毛泽东在会上就国共合作提出了很多意见,并被孙中山赏识并采纳,宋庆龄知道后也非常欣赏,称赞毛泽东是孙中山所说的“最优秀的人”。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下令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此刻动荡不安的局势笼罩着上海。



图|宋庆龄和廖梦醒等人

宋庆龄听闻此事更是无比气愤,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等领导人一起联名发表了《讨蒋通电》,并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讨蒋运动。

随后,宋庆龄又与毛泽东等22人一起联名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并庄严宣告:“从今以后,唯有领导全国同志,誓遵总理遗志奋斗到底。”

为了能让中国革命胜利,宋庆龄不远万里访问苏联,把对国民党的抗议传到国外。毛主席则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带领部队进入湘赣边界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收起义。

宋庆龄和毛主席的想法是相同的,虽然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战线,以不同的方式,但又以相同的目标坚持着革命斗争。



图|毛主席

红军到达陕北以后,部队资源匮乏,毛泽东无奈之下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希望借5万美元,但宋庆龄当时并没有那么多的钱,无非就是靠着孙中山去世后留给她抚恤金生活。但对毛泽东的求助她不能袖手旁观。为了凑齐这笔钱,她把抚恤金全部取了出来,并且将自己居住的房屋抵押了出去,东拼西凑才凑够了5万美元。

几个月之后,毛泽东写信表示感谢:“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正式打响。这场战役整整持续了三个月之久。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危,于是就想安排她离开上海。



图|宋庆龄

到了香港以后,宋庆龄依旧没有停止她的行动,并且在香港组织了“保卫中国同盟”和“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抗战。不仅如此,她还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等医疗物资送往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是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宋庆龄在后方以另一种方式战斗。

更让人尊敬的是,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宋庆龄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却做着很多男子都不敢做的事

1949年,随着全国各地的陆续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要在北平举行。



图|右起分别为毛主席、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和苏联领导人

毛泽东、周恩来在6月下旬让邓颖超动身前往上海邀请宋庆龄赴京共商国事。毛泽东还在当时的信中写道:“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但当时的宋庆龄已经56岁,又因为常年的奔波劳累,一直被头疼和高血压所困扰。上海到北平的交通也并不是那么便利,所以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体能不能坐火车顺利赶到北平。

随后周恩来听闻宋庆龄的顾虑,便当即便作出指示:

安排上海铁路管理局头等卧车直接开往南京,然后再换卧车,由浦口开向北平,并附餐车,争取三天内抵达

这样周密的安排,让宋庆龄彻底打消了顾虑,于是她便把进京的日子定在了8月26日。



图|宋庆龄、邓颖超等人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图|宋庆龄、邓颖超等人在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虽然北平这个地方对于宋庆龄来说是一个无法抹除的悲痛,但她还是被毛主席和周恩来的真诚所感动。

1949年8月28日午饭后,本来有睡午觉习惯的毛泽东却没有一点心情睡觉。刚吃过午饭,他就着急地换了一套在接待贵宾时才会穿的衣服。并不停的在屋里来回踱步。时不时地就要看一下手表,生怕错过了迎接宋庆龄的时间,耽误了大事。

跟随在主席身边多年的警卫员都没又见过他在其它时候这么紧张过。

列车快要进站时,毛泽东与领周恩来、朱德等80余人前往火车站迎接,

宋庆龄的车刚刚停稳,毛泽东便走上车厢去握住她的手,深情地表示欢迎

宋庆龄笑着说道:“谢谢你们真诚的邀请,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图|宋庆龄与毛主席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经由组织决定,宋庆龄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并选举毛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宋庆龄及朱德等人为副主席。

10月1日,这一天是中国最辉煌的时刻,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全国人民将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宋庆龄与毛泽东等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庆典。毛主席以他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那一刻,宋庆龄激动万分,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心中思绪万千。因为孙中山先生当年的遗愿,他为之奋斗的理想,今天终于实现了。

在私下里,毛主席对宋庆龄非常尊重,有时候称她为国母、先生,有时亲切地称呼她为大姐。



图|宋庆龄在抗战时期

1957年,毛主席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带领代表团前往苏联莫斯科进行访问,回国时,毛泽东主动把自己坐的头等舱让给了宋庆龄,自己却去坐二等舱。

宋庆龄不愿接受,她说道:“你是国家主席,你应该坐这个位置。”

但毛泽东坚持要让宋庆龄坐,他说:“你是国母,这个位置应该你来坐。”

就这样,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宋庆龄终于安心地坐在了头等舱,而毛主席和一众随行人员坐在了二等舱。

后来,忙完了国家大事,宋庆龄便回到了上海居住。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1961年,毛主席去上海视察,并且还特意到宋庆龄家中看望,专门带来了礼物,他赠送给了宋庆龄一条绣有梅花图案的红地毯。宋庆龄也没有想到会收到这样一件礼物,十分开心。



图|毛主席与宋庆龄在上海寓所的合影

当然,宋庆龄也时刻惦记着毛泽东,每次从上海忙完公务回到北京后,都要去找毛主席亲自问候,并给毛主席准备礼品,当她得知毛主席因连夜忙于国事精神状态不好时,还特意送给毛主席一个鸭绒枕头,希望他能早点休息。

1976年9月9日,这是一个让全国人民悲痛的日子,这一天是毛主席逝世的日子。当在上海的宋庆龄得知这一噩耗时极为悲痛,但已经83岁高龄的她不顾年事已高,从上海奔赴北京,参加追悼大会,敬献花圈。

从1924年国民党一大开始,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他们成了彼此革命道路中相互重要的人,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两年之后,在毛主席逝世两周年之际,已经85岁的宋庆龄写下了《追念毛主席》一文,在文中她评价毛主席“他是一位目光远大,举世无双的领袖和导师,他是大事业的引路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史记有云
史记有云
黎明的前一刻,是最黑暗的时刻
1703文章数 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