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弥率残军在金三角享乐,不打算再回台湾时,却发现老蒋留了一手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3年,李弥率蒋残军在“金三角”一带活动,突然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他即刻动身返回台湾。

李弥麾下的这股蒋残军,是以他麾下第8军残部的老底子组建,虽然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但在金三角地区却难逢敌手。因为霸占金三角,又经营鸦片生意,聚敛了不少的资财,让他很快就过上了奢靡享乐的生活。

因此,接到蒋介石的命令时,李弥已经不打算再回台湾了。但蒋介石的命令,李弥可不敢公然违背,他表面上欣然接受蒋介石的命令,动身返回台湾,临行前却一再交代部队:“暂时不要有撤走,待他回台湾周旋一阵,看情况再做决定。”



令李弥感到意外的是,蒋介石的态度十分强硬,撤军一事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令他颇为不满。

李弥只好故作姿态的表示支持,又暗中电联李国辉和谭忠,命他们将部队中的老弱病残和杂牌部队聚集起来撤走,应付蒋介石。但主力部队不要动,继续驻扎金三角,等他伺机重返金三角,与他们一起享福。

李弥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原本以为事情的发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他却没想到,蒋介石竟然早就留了一手,让他不得不低头。而且,他苦心经营的金三角势力,也因此瞬间土崩瓦解,被蒋介石夺了权。



李弥乃败军之将,为何能够率领蒋残军在金三角如鱼得水?李弥虽然在金三角得势,对蒋介石却仍然忠心,老蒋又为何要撤走残军?李弥苦心经营的队伍,蒋介石鞭长莫及才对,究竟暗中布置了什么手段,能轻易夺了李弥的兵权?

1950年1月,此时的国民党风雨飘摇,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威风”。

自从徐蚌会战失败以来,国民党军如同秋叶临风,败局已定。虽然蒋介石心有不甘,坚称国民党军的“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但这样的文字游戏并不能真正改变战局。

国民党军在长江的江防被攻破以后,无论是两广守军,还是困守西南等计划,纷纷在解放军的兵锋前土崩瓦解,几十万国军也终于在成都一役后,失去了最后的凝聚力,四散奔逃之下,仅剩部分残兵负隅顽抗,进行着注定要失败的挣扎。

此时的李弥,面对眼前的败局,显得颇为不甘

仅仅在5年前,李弥率领的第8军,那可是一色的美械装备,又是滇缅抗日战场上的胜利之师,何其威风?



此后,李弥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战争局势不利的情况下,李仙洲、张灵甫、区寿年纷纷倒下时,他却始终坚挺,率领第8军苦苦支撑。

而且,国军战局不利的1948年,李弥更是临危受命,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升任为第13兵团司令。李弥统驭第8军、第9军、第39军,成为国军柱石,扛起扶大厦之将倾的重任,何其豪迈?

若不是徐蚌会战失利,他的成就肯定会更高,军旅生涯也注定会更辉煌。

徐蚌会战,几乎成为李弥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但他始终认为,他率领的第13兵团已经尽力了,即便是黄百韬的第七兵团被围时,他的第8军和第9军也全都拼死相救,虽然13兵团因此折损巨大,也未能成功救出黄百韬的第七兵团,但他却做到了问心无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