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南起刚拟授上将,就被匿名举报为“韩国特务”,杨尚昆急令彻查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了上将军衔授予仪式。这是中国恢复军衔制后,第一次大授衔,其中有17名将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朝鲜族的赵南起,则是17人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上将。

然而在授衔前的一年,赵南起却遭遇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1987年,中共中央调整军委成员和人民解放军各总部领导同志,时任总后副部长兼副政委的赵南起,是总后部长人选之一。

就在这时,一封署名“吉林省几位离休干部”的匿名信寄到了中央军委,信中称:赵南起的弟弟现居韩国。对于这重大事件,赵南起一直隐瞒,没有向组织上汇报,有特务嫌疑,不宜在党和军队内担任要职。



赵南起得知这封匿名信的内容后,不禁感慨万千。于是他直接求见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向他详细汇报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赵南起是朝鲜族人,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在朝鲜度过的。赵南起的家乡在韩国忠清北道清源郡。1927年4月20日,赵南起作为赵家第4个孩子降生。

当时的朝鲜正被日本人殖民,赵南起8岁时进入了日本人开办的学堂。按照日寇的规定,孩子不改日文姓氏就不能入学,因此他的祖父和父亲不得不违心地给赵南起起了一个日文名字“丰田南起”。

他的祖父赵东植再三叮嘱孙子:“改姓,不过是换个字而已。你到什么时候都是赵家的人。我们的祖国虽然被日本占领了,但我们的民族是绝不会灭亡的!”

赵南起的祖父原本就是个抗日志士,强烈的民族情感深深植入小南起的心田。1939年冬,赵南起一家因为欠债导致生活困难重重。无奈之下,赵南起的父亲只好带领着13岁的儿子一路北上渡过鸭绿江,进入了中国,几经漂泊落脚于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边的一个朝鲜族村庄里。从此以后,赵南起开始作为一个中国人,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在东北以及朝鲜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朝鲜被光复后,很多朝鲜族居民回到了故土,但仍有很多已经在东北安家的朝鲜族人留在了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相比于极端歧视朝鲜族人的国民党来说,共产党无疑是朝鲜族居民的大救星。而朝鲜族战士,也是共产党军队最勇敢、最有力的支持者之一。赵南起曾回忆:

“共产党人纪律严明,对朝鲜族群众非常尊敬,大讲民族团结,全力清除匪患,这使我产生了对共产党人的崇敬之情。”

1945年11月,周保中带领的东北人民自治军进驻了赵南起所在的村落。由于人生地不熟,自治军很快就陷入了饥馑之中。赵南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组织自卫队开展“迎亲人,献粮表心意”的活动。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